(S)-N-苯基-1-(吡啶-2-基)吡咯烷-2-甲酰胺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04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

N

苯基
‑1‑
(吡啶
‑2‑
基)吡咯烷
‑2‑
甲酰胺衍生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

N

苯基
‑1‑
(吡啶
‑2‑
基)吡咯烷
‑2‑
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在治疗和预防癌症上的用途,以及包含所述衍生物的组合物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癌症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据美国NIH统计,2012年,全球新发病例为1410万,癌症相关死亡人数为820万。仅2018年,癌症新增病例就超过170万人次,到2030年,预计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将增加到2360万。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收益越来越大,2017年,全球癌症治疗费用已经超过133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近960亿美元。有研究称,未来五年内,该领域研发资金能达到1800

2000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10%

13%。在过去5年,有63个抗肿瘤药物被批准,涵盖24种不同的肿瘤类型。2017年,有14个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有11个药物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资格,并且该组药物的整体缓解率超过50%,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细胞的发展是由基因组不稳定性驱动的,并且依赖于肿瘤与DNA损伤反应(DDR)的错误调节或抑制。然而,过多的DNA损伤与生命不相容,因此降低癌细胞的DNA修复能力也会导致对剩余生存过程的依赖性增加。因此,DDR缺陷的癌细胞容易受到靶向DNA修复抑制剂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发新型特异性DNA修复酶抑制剂,可用作单一疗法或与可预测、可识别、DDR缺陷肿瘤人群中的其他药物结合使用
[0003]DNA修复缺陷已经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对抗癌症战略。在过去几十年来,它变得越来越明显,DNA修复路径的选择性缺失发生在40%到50%的多种肿瘤中。DNA修复缺失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导致遗传不稳定和/或突变率增加,驱动肿瘤的进化。DNA修复缺陷的癌症常常依赖备份DNA修复路径,这已经作为靶点并成功的开发了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BRCA缺乏性乳腺癌卵巢癌。然而,对于新的利用其他DNA修复缺陷的治疗方法的需求依然十分迫切,以克服获得性和先天性对PARP抑制剂(PARPi)的耐药。DNA聚合酶θ(POLQ))参与DNA修复,不仅会与PARP抑制剂协同,而且在癌症治疗中有更广泛的用途。POLQ之所以成为药物研发的主要焦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论是否伴有同源重组缺陷(HRD),它在正常细胞中基本不表达,但在许多癌症中表达增加。
[0004]POLQ是POLQalt

EJ途径的关键成分,也称为微同源性介导的末端连接(MMEJ)途径,参与DNA双链断裂修复,MMEJ可以并行于HR和NHEJ途径(Truong等,PNAS2003,110(19),7720

7725)。POLQ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但在许多肿瘤类型中表达上调。POLQ抑制剂有可能在广泛的临床环境中使用,特别是HR缺乏的肿瘤,如乳腺癌。在机制上也可以与PARP1抑制剂联用扩大适应症。
[0005]在大量癌症中观察到POLQ过表达,并且上调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例如,约70%的乳腺癌显示5倍或更多的POLQ高表达,并且这种高表达在HR功能正常和不足的乳腺癌中都观察到。此外,POLQ在癌细胞中高度表达,可抵抗电离辐射和化疗药物。POLQ的异常表达也促进了同源重组缺陷细胞的存活,这一特征通常在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细胞中观察到。因此,POLQ被认为是一个有前途的新癌症靶点,新型POLQ抑制剂将成为新型抗癌治疗的
一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式(I

A)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预防/或治疗由POLQ介导的疾病方面的用途。
[0007]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式(I

A)所示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混合物、或药用盐:
[0008][0009]n1为0、1或2;例如,n1为0或1;
[0010]R1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氘、氚、

OH或

CH2‑
R
11
,其中R
11
为C1‑6烷基、羟基、C1‑6烷氧基、或羟基C1‑6烷基;当n1=2时,每个R1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R1独立地为

OH;
[0011]n2为1或2;例如,n2为1;
[0012]R2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氘、氚、

(C0‑5烷基)C(

NH2)(=N

OH)、R
h

SO2‑
、R
h

SO2NH

、羧基、C2‑6烯基、C2‑6炔基、5

8元杂芳基、

C(O)

NR
b

SO2‑
R
a


C(O)

OR
a


C(O)

O(CH2)
w

O

C(O)

R
a


C(O)

R
a


C(O)

NR
b
R
c


C(O)

NR
b

(CH2)
w

C(O)R
a


C(O)

NR
b

(CH2)
w

C(O)NR
b
R
c


NR
b

C(O)

R
a1


NR
b

C(O)

NR
b
R
c


(CR
d
R
e
)
w

C(O)

NR
b
R
c


(CR
d
R
e
)
w

NR
b

SO2R
a


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

A)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混合物、或药用盐:n1为0、1或2;R1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氘、氚、

OH或

CH2‑
R
11
,其中R
11
为C1‑6烷基、羟基、C1‑6烷氧基、或羟基C1‑6烷基;当n1=2时,每个R1可以相同或不同;n2为1或2;R2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氘、氚、

(C0‑5烷基)C(

NH2)(=N

OH)、R
h

SO2‑
、R
h

SO2NH

、羧基、C2‑6烯基、C2‑6炔基、5

8元杂芳基、

C(O)

NR
b

SO2‑
R
a


C(O)

OR
a


C(O)

O(CH2)
w

O

C(O)

R
a


C(O)

R
a


C(O)

NR
b
R
c


C(O)

NR
b

(CH2)
w

C(O)R
a


C(O)

NR
b

(CH2)
w

C(O)NR
b
R
c


NR
b

C(O)

R
a1


NR
b

C(O)

NR
b
R
c


(CR
d
R
e
)
w

C(O)

NR
b
R
c


(CR
d
R
e
)
w

NR
b

SO2R
a


NHR
f
、OH(前提是n2为2并且R2中的一个为

C(O)

NR
b

SO2‑
R
a


C(O)

OR
a


C(O)

R
a


C(O)

NR
b
R
c


C(O)

NR
b

(CH2)
w

C(O)R
a
、或

C(O)

NR
b

(CH2)
w

C(O)NR
b
R
c
)、卤素(前提是n2为2并且R2中的一个为

C(O)

NR
b

SO2‑
R
a


C(O)

OR
a


C(O)

R
a


C(O)

NR
b
R
c


C(O)

NR
b

(CH2)
w

C(O)R
a


C(O)

NR
b

(CH2)
w

C(O)NR
b
R
c
)、

CH3(前提是n2为2并且R2中的一个为

C(O)

NR
b

SO2‑
R
a


C(O)

OR
a


C(O)

R
a


C(O)

NR
b
R
c


C(O)

NR
b

(CH2)
w

C(O)R
a
、或

C(O)

NR
b

(CH2)
w

C(O)NR
b
R
c
)、

(C1‑6烷基)

C(O)

NR
b
R
c


(C1‑6烷基)

NR
b
R
c


(C1‑6烷基)

OR
a


C(O)

(CH2)
w

O

C(O)

R
a


C(O)

NR
b

(CH2)
w

O

(CH2)
w

O

(CH2)
w

NR
b
R
c
,其中所述的烯基、炔基、和杂芳基可以被氰基、R
a
、或

(CH2)
w
R
a
取代;当n2=2时,每个R2可以相同或不同;R
a
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氢、C1‑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基、5

8元杂芳基或6

12元芳基,其中所述的烷基、环烷基、杂环基、杂芳基和芳基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巯基、氧代基、砜基、

NR
b
R
c
、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硫基、羟基C1‑3烷基、卤代C1‑3烷基、卤代C1‑3烷硫基、

C(O)C1‑3烷基、

C(O)C1‑3烷氧基、和3

8元杂环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a1
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氢、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基、或5

8元杂芳基,其中所述的环烷基、杂环基、和杂芳基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巯基、氧代基、砜基、

NR
b
R
c
、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硫基、羟基C1‑3烷基、卤代C1‑3烷基、卤代C1‑3烷硫基、

C(O)C1‑3烷基、

C(O)C1‑3烷氧基、和3

8元杂环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b
和R
c
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氢、C1‑6烷基、3

8元环烷基、3

8元杂环基、或5

8元杂芳基,其中所述的烷基、环烷基、杂环基、和杂芳基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R
a2
、卤素、
羟基、巯基、氧代基、砜基、二(C1‑3烷基)氨基、单(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硫基、羟基C1‑3烷基、卤代C1‑3烷基、卤代C1‑3烷硫基、

C(O)C1‑3烷基、

C(O)C1‑3烷氧基、3

8元杂环基和氰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a2
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C1‑6烷基、C2‑6烯基、或C2‑6炔基,其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巯基、氧代基、砜基、二(C1‑3烷基)氨基、单(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硫基、羟基C1‑3烷基、卤代C1‑3烷基、卤代C1‑3烷硫基、

C(O)C1‑3烷基、

C(O)C1‑3烷氧基、和3

8元杂环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d
和R
e
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氢、羟基、卤素、C1‑6烷基、或卤代C1‑6烷基;R
f
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5

12元杂芳基,所述的杂芳基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二(C1‑3烷基)氨基、单(C1‑3烷基)氨基、氨基、巯基、砜基、R
h

CONH

、R
h

SO2‑
、C1‑3烷基、C1‑3烷氧基、羟基C1‑3烷基、卤代C1‑3烷基、和3

8元杂环基的取代基所取代;R
h
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卤素、羟基、二(C1‑3烷基)氨基、单(C1‑3烷基)氨基、氨基、巯基、C1‑3烷基、C1‑3烷氧基、羟基C1‑3烷基、卤代C1‑3烷基、3

8元杂环基所取代;n3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0、1或2;R3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氘、氚、卤素、氧代基、C1‑6烷基、C1‑6烷氧基或

CH2‑
R
13
,其中R
13
为C1‑6烷基、羟基、C1‑6烷氧基、或羟基C1‑6烷基;或者两个R3与同一个相连的C原子形成环烷基或杂环烷基;当n3=2时,每个R3可以相同或不同;或者R2与R3相连与四氢吡咯环形成2并杂环,例如如R4不存在,或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C1‑6烷基、C2‑6烯基、C1‑6烷氧基、卤素、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C3‑8环烷基、氰基、或

NR
b
R
c
;R5不存在,或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C1‑6烷基、C2‑6烯基、C1‑6烷氧基、卤素、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C3‑8环烷基、氰基、或

NR
b
R
c
;m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立地为0、1、2、3、4或5;当m>1时,每个R6可以相同或不同;R6在每次出现时彼此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为宋云龙温俏冬汪笛莎谢星星李伟刘文通苗帅寇红艳高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翊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