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05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内骨架;所述内骨架一侧适应固设有倾斜的外骨架,所述内骨架另一侧中部固设有相对外骨架的脊板;所述内骨架和外骨架拼接构成腔体;所述腔体远离固定支架一端上设置有安装板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为一体的脊板与内骨架配合外骨架与固定支架构成吸能盒体,发射碰撞时,吸能盒体能正常收叠塌陷,从而提高了吸能效果。从而提高了吸能效果。从而提高了吸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吸能盒位于防撞结构与车架之间;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吸能盒可以塌陷吸收能量,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减少对车本身内部零件的损坏,可以保护车身上的零件,可以降低车主的维修成本;但现有的吸能盒的棱边相对平行设置,并且轻质的侧壁强度不够,碰撞时,吸能盒容易偏移,不便于吸能盒收叠塌陷,从而导致吸能盒吸能效果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为一体的脊板与内骨架配合外骨架与固定支架构成吸能盒体,发射碰撞时,吸能盒体能正常收叠塌陷,从而提高了吸能效果。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内骨架;所述内骨架一侧适应固设有倾斜的外骨架,所述内骨架另一侧中部固设有相对外骨架的脊板;所述内骨架和外骨架拼接构成腔体;所述腔体远离固定支架一端上设置有安装板架。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两侧边缘弯折,形成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槽口远离腔体设置;所述安装卡槽一侧一体设置有固定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对应安装板架一端渐进减小,形成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的倾斜程度小于外骨架的倾斜侧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骨架的倾斜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内骨架的侧棱上设置有若干内凹的凹口;若干所述凹槽和凹口相对间错开。
[0009]进一步的,所述脊板与内骨架为一体,所述脊板远离腔体一侧边缘上开设有若干缺口,若干所述缺口与若干凹口位置相对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骨架一侧边缘凸出,形成侧板;所述侧板上靠近安装板架位置固设有向外延展的上护板固定板架,所述倾斜侧壁底部固设有下护板固定板架,与对应的上护板固定板架上下错开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对应安装板架一端端口倾斜,所述安装板架倾斜固定在腔体端口上;所述安装板架边缘一体设置有多个固定边板;一所述固定边板平展设置,其余多个固定边板弯折固定在内骨架和外骨架侧壁上。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固定支架与内骨架和外骨架之间形成吸能盒体,腔体远离固定之间一端渐进减小,再在腔体远离固定支架一端上固设安装板架,便于挡板的安装,利用固定支架将吸能盒体安装到前副车架上,而设置的外骨架以及脊板形成支承板体,加强
了腔体的受挤压程度;当汽车受碰撞时,挤压力通过挡板对吸能盒进行挤压,吸能盒相应的被挤压呈褶皱形式变形,从而吸收碰撞造成的挤压力,从而减小对汽车内部零件和人员的伤害;由于吸能盒体受挤压一端较小,利于吸能盒体被挤压收叠,同时倾斜的外骨架和脊板增加强度,提高了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吸能盒总成组件结构图;
[0014]附图2为安装板架结构图;
[0015]附图3为脊板结构图;
[0016]附图4为外骨架结构图;
[0017]附图5为内骨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附图1

5: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包括固定支架1以及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的内骨架2;所述内骨架2一侧适应固设有倾斜的外骨架3,所述内骨架2另一侧中部固设有相对外骨架3的脊板4;所述内骨架2和外骨架3拼接构成腔体;所述腔体远离固定支架1一端上设置有安装板架6。固定支架与内骨架和外骨架之间形成吸能盒体,腔体远离固定之间一端渐进减小,再在腔体远离固定支架一端上固设安装板架,便于挡板的安装,利用固定支架将吸能盒体安装到前副车架上,而设置的外骨架以及脊板形成支承板体,加强了腔体的受挤压程度;当汽车受碰撞时,挤压力通过挡板对吸能盒进行挤压,吸能盒相应的被挤压呈褶皱形式变形,从而吸收碰撞造成的挤压力,从而减小对汽车内部零件和人员的伤害;由于吸能盒体受挤压一端较小,利于吸能盒体被挤压收叠,同时倾斜的外骨架和脊板增加强度,提高了吸能效果。
[0020]所述固定支架1两侧边缘弯折,形成安装卡槽11,所述安装卡槽11槽口远离腔体设置;所述安装卡槽11一侧一体设置有固定板12。通过安装卡槽卡在前副车架上,便于通过固定板稳固在车架上,提高吸能盒体的稳定性,确保挤压力正压在吸能盒体上,利于吸能盒体吸能,降低损伤程度。
[0021]所述内骨架2对应安装板架6一端渐进减小,形成倾斜侧壁21;所述倾斜侧壁21的倾斜程度小于外骨架3的倾斜侧面。内骨架侧壁设置为倾斜侧壁,并且外骨架倾斜设置,进而促使形成的腔体一端渐进减小,利于形成的吸能盒体收叠,提高吸能效果。
[0022]所述内骨架2的倾斜侧壁21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凹槽22;所述内骨架2的侧棱上设置有若干内凹的凹口23;若干所述凹槽22和凹口23相对间错开。所述脊板4与内骨架2为一体,所述脊板4远离腔体一侧边缘上开设有若干缺口41,若干所述缺口41与若干凹口23位置相对应。设置若干向内凹的凹槽和凹口,当腔体受挤压时,利于形成的吸能盒体向内形成收叠的效果,便于吸能盒体收叠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脊板上开设有缺口,利于脊板的收叠;并且腔体上开设有通孔,便于腔体内空气的排出,便于吸能盒体收叠。
[0023]所述外骨架3一侧边缘凸出,形成侧板31;所述侧板31上靠近安装板架6位置固设有向外延展的上护板固定板架32,所述倾斜侧壁21底部固设有下护板固定板架24,与对应
的上护板固定板架32上下错开设置;便于在外骨架侧边安装护板,确保吸能盒体能进行正常的收叠,以防吸能盒体向一侧偏移,造成吸能盒体倾斜变形,进而提高吸能效果。
[0024]所述腔体对应安装板架6一端端口倾斜,所述安装板架6倾斜固定在腔体端口上;所述安装板架6边缘一体设置有多个固定边板61;一所述固定边板61平展设置,其余多个固定边板61弯折固定在内骨架2和外骨架3侧壁上。平展的固定边板处在脊板和外骨架之间,平展的固定板块向上倾斜;碰撞时,挡板通过安装板架对吸能盒体造成挤压,安装板块整体对吸能盒体造成挤压,促使挤压力分散开,作用在吸能盒体的各个侧边上,利于吸能盒体收叠,增加吸能效果。
[002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同样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以及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的内骨架(2);所述内骨架(2)一侧适应固设有倾斜的外骨架(3),所述内骨架(2)另一侧中部固设有相对外骨架(3)的脊板(4);所述内骨架(2)和外骨架(3)拼接构成腔体;所述腔体远离固定支架(1)一端上设置有安装板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两侧边缘弯折,形成安装卡槽(11),所述安装卡槽(11)槽口远离腔体设置;所述安装卡槽(11)一侧一体设置有固定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2)对应安装板架(6)一端渐进减小,形成倾斜侧壁(21);所述倾斜侧壁(21)的倾斜程度小于外骨架(3)的倾斜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2)的倾斜侧壁(21)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凹槽(22);所述内骨架(2)的侧棱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一枢白瑛段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曙光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