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50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涉及车架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后端固定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后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前缓冲板,所述前缓冲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加强块,两个所述加强块之间转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后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框前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杆。通过前端设置的连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可吸收大量来自前端碰撞的力,以及固定机构吸收后方受到的力,最终提高了车辆内部人员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架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组成部分中,包括能连接于车身的副车架,通常可以连接不同的部件来形成副车架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与车辆的主体车架的连接部分夹装衬套,衬套在金属制的内筒以及外筒之间夹着弹性体,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而吸收或者缓和振动或冲击,然而这种弹性体形变时吸收的冲击力能量较小,往往在冲击力过大时显示出的效果较小,从而导致碰撞对人员造成的伤害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解决了在车辆受到冲击力过大时显示出吸收能量效果较小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后端固定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后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前缓冲板,所述前缓冲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加强块,两个所述加强块之间转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后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框前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杆,两个所述缓冲连接块分别嵌入设置在两个缓冲连接杆内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加强连接杆,两个所述加强连接杆之间靠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缓冲支撑板,所述第一缓冲支撑板前后端之间贯穿滑动设置有多个缓冲滑动杆,多个所述缓冲滑动杆后端固定设置有冲击板。
[0006]优选的,所述前缓冲板后端固定设置有前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框前端。
[0007]优选的,所述前缓冲板包括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与第二固定条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性填充,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内部固定设置有曲面缓冲板,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内部靠近曲面缓冲板前后端之间开设有多个圆形开口。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框后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框内表
面后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下端靠后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与两个第二固定杆之间固定设置有缓冲外框,所述缓冲外框前端内部两侧均滑动设置有连接转框,两个所述连接转框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两个所述缓冲外框前端之间固定设置有防尘板。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外框前后端之间嵌入设置有缓冲框,所述缓冲外框内部后端固定设置有后缓冲块,所述后缓冲块前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冲击刀片,所述缓冲外框内部靠前端固定设置有前缓冲块,所述前缓冲块后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环形钢板,多个所述环形钢板后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滑板,多个所述连接滑板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弹性填充。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加强连接杆之间靠前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缓冲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支撑板内部嵌入设置有多个冲击块。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框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块,两个所述加强连接杆相反一侧中间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块,两个所述加强连接杆后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三安装块。
[0012]工作原理:本副车架可通过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和第三安装块安装在车辆内部指定的位置上,并且冲击板也安装在车辆的后端指定位置上,当车辆的前端受到撞击时,连接机构会受到向后的冲击力,从而带动缓冲机构的前端向后移动,此时第二连接框向后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缓冲连接杆会被缓冲连接块切开,同时两个连接转框会相互接近,并且在接近移动的过程汇总,弹性板与连接条会产生形变,从而吸收部分冲击力,而前缓冲块会向后移动,并且使得冲击刀片将环形钢板切断,并且在切断的过程中,环形钢板产生形变以及断裂,会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当车辆的后端受到撞击时,冲击板会带动缓冲滑动杆向前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依次将冲击块挤出,从而吸收车架后方受到的冲击力。
[0013](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本车架通过前端设置的连接机构以及缓冲机构可吸收大量来自前端碰撞的力,其中通过连接机构内部前缓冲板内设置组成的极小曲面结构大大提高的机械性能,并且通过缓冲机构内部设置的第二连接框在受到碰撞时向后移动,且在移动的过程中缓冲连接杆会被缓冲连接块切开,同时两个连接转框会相互接近,并且在接近移动的过程中,弹性板与连接条会产生形变,从而吸收部分冲击力,而前缓冲块会向后移动,并且使得冲击刀片将环形钢板切断,并且在切断的过程中,环形钢板产生形变以及断裂,会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大大提高了车辆内部人员的安全性。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本车架在后端设置了固定机构,可提高车架安装后的稳定性,当车辆的后端受到撞击时,固定机构内部设置的冲击板会带动缓冲滑动杆向前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依次将冲击块挤出,从而吸收车架后方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缓冲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缓冲外框的俯剖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前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连接机构;2、缓冲机构;3、固定机构;101、前缓冲板;102、前连接板;103、加强块;104、连接轴;201、第一连接框;202、固定连接板;203、第一固定杆;204、缓冲框;205、第二连接框;206、连接条;207、弹性板;208、第二固定杆;209、缓冲连接块;210、缓冲连接杆;211、第一安装块;212、缓冲外框;213、第一弹性填充;214、前缓冲块;215、支撑弹簧;216、防尘板;217、连接转框;218、环形钢板;219、连接滑板;220、冲击刀片;221、后缓冲块;301、加强连接杆;302、第二安装块;303、第一缓冲支撑板;304、第三安装块;305、冲击板;306、缓冲滑动杆;307、第二缓冲支撑板;308、冲击块;10101、第二弹性填充;10102、第一固定条;10103、圆形开口;10104、第二固定条;10105、曲面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8]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包括连接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后端固定设置有缓冲机构(2),所述缓冲机构(2)后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1)包括前缓冲板(101),所述前缓冲板(101)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加强块(103),两个所述加强块(103)之间转动设置有连接轴(104);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框(201)和第二连接框(205),所述第二连接框(205)后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块(209),所述第一连接框(201)前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杆(210),两个所述缓冲连接块(209)分别嵌入设置在两个缓冲连接杆(210)内部;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两个加强连接杆(301),两个所述加强连接杆(301)之间靠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缓冲支撑板(303),所述第一缓冲支撑板(303)前后端之间贯穿滑动设置有多个缓冲滑动杆(306),多个所述缓冲滑动杆(306)后端固定设置有冲击板(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板(101)后端固定设置有前连接板(102),所述前连接板(102)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框(205)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板(101)包括第一固定条(10102)和第二固定条(10104),所述第一固定条(10102)与第二固定条(10104)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性填充(10101),所述第二弹性填充(10101)内部固定设置有曲面缓冲板(10105),所述第二弹性填充(10101)内部靠近曲面缓冲板(10105)前后端之间开设有多个圆形开口(10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框(205)后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朱先明秦咏梅张书环李丛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