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79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前部内侧的活动风门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部;风门片,可相对移动地安装在壳体部;致动器,用于驱动风门片;以及动力传递机构,从致动器向风门片传递动力,以使风门片连续地执行包括滑动操作和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操作的双重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具有上述特征,可以防止由于在风门片和散热器格栅之间产生空间而导致的设计上的违和性和空气阻力的产生,并且能够改善密闭性。并且能够改善密闭性。并且能够改善密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可以防止由于在风门片和散热器格栅之间产生空间而导致的设计上的违和性和空气阻力的产生,并且能够改善密闭性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前部的内部容纳有内燃机(内燃机车辆)、电动马达(电动车辆)等动力机构,并且可以容纳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等多个热交换器。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在车辆前部侧安装有诸如散热器格栅的格栅1,以保护设置在车辆前部内部的上述组件。另外,在格栅1形成有外部空气可以通过的多个通气口,以冷却内燃机、电动马达、热交换器等。
[0003]另一方面,当车辆低速行驶时,通过通气口流入到车辆前部的外部空气的流量可能相对较少,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格栅的通气口流入到车辆前部侧的外部空气的流量可能相对较大。
[0004]当通过格栅1的通气口流入到车辆前部侧的外部空气的流量较大时,虽然冷却性能(以及防热损性能)可以被提高,但是车辆的气动性能(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可能会因为外部空气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反,当通过格栅1的通气口流入到车辆前部侧的外部空气的流量相对较小时,冷却性能(以及防热损性能)会降低,但是车辆的气动性能可能会得到改善。
[0005]如上所述,外部空气的流量根据车辆的速度变化而改变,并且冷却性能和气动性能可能会根据所述外部空气流量的变化而彼此冲突。
[0006]为了克服这一点,已知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应用根据车辆的速度、外部空气的温度等调节风门片的打开和关闭的活动风门片装置(active air flap system)来适当调节外部空气的流量或外部空气的流入方向等,以折中彼此冲突的冷却性能和气动性能的技术。
[0007]在图12a和图12b中,公开了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统的活动风门片装置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0008]在所述传统的活动风门片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使风门片2在关闭状态(图12a)和打开状态(图12b)之间进行转换,在车辆前部的格栅1后方,以位于密封管道3上的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风门片2。当适当控制此时的风门片2的旋转角度时,可以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冷却水温、车速等来调节通过通气口流入到车辆前部的空气量以及空气方向。由此,可以主动地折中冷却性能和气动性能。
[0009]然而,在传统的活动风门片装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当风门片2操作时,风门片2将在固定位置,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简单的旋转运动。
[0010]因此,根据设计方面的要求,或者为了车体的紧凑化,当将风门片2靠近格栅1的通气口,并使风门片2的前部形状对应于格栅1通气口形状的情况下,会存在风门片2旋转时与格栅1的通气口发生干扰的风险。
[0011]因此,为了事先防止上述干扰的发生,如图10a所示,需要在风门片2关闭的状态下,在风门片2和格栅1的通气口之间保持预定间隔4。
[0012]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a所示,当从外部观察车辆时,由于在格栅1和风门片2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阶梯差,因此格栅1和风门片2彼此不协调,从而会产生设计上的违和感。
[0013]另外,即使在风门片2关闭的状态下,外部空气也会通过间隔4流入,从而会损失一定部分的空气动力。
[0014]另外,在所述间隔4中,由于流动的停滞,会在间隔4周围的风门片2上形成高压区域。因此,在高速行驶时,风门片2被风强行打开,从而可能会产生风门片2的驱动装置被损坏或无法适当控制风门片2的问题。
[0015]现有技术文献
[0016]专利文献
[0017](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申请第10

2011

0134698号(2011.12.15)。

技术实现思路

[0018](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由于在风门片和散热器格栅之间产生空间而导致的设计上的违和性和空气阻力的产生,并且能够改善密闭性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
[0020](二)技术方案
[0021]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为安装在车辆前部内侧的活动风门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部;风门片,可相对移动地安装在壳体部;致动器,用于驱动风门片;以及动力传递机构,从致动器向风门片传递动力,以使风门片连续地执行包括滑动操作和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操作的双重操作。
[0022]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使用风门片打开和关闭格栅的通气口时,不会如传统技术般仅在固定位置旋转,而是执行将风门片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后退之后,以预定的旋转轴为基准旋转的双重操作。因此,由于在风门片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不会存在与格栅的通气口接触的风险,因此不需要如传统技术般在风门片和通气口之间设置间隔。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传统技术中由通过格栅的通气口和风门片之间的间隔而产生的漏气所导致的空气动力的损失。
[0023]优选地,风门片可以被构造成活动风门片装置的风门片能够覆盖车辆前部的外装表面的通气口,并且风门片可以包括具有与所述通气口对应的形状的突出部。
[0024]如上所述,由于风门片具有与通气口对应的形状,因此风门片可以进一步紧贴在通气口,从而可以提高密闭性。另外,格栅和风门片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提供一体的审美感。
[0025]优选地,风门片可以包括:第一风门片销和第二风门片销,在第一方向上分别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面,壳体部可以包括:第一引导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风门片销插入到所述第一引导孔中;以及第二引导孔,具有在与第一引导孔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区间以及从直线区间连续的圆弧形状的旋转区间,并且所述第二风门片销插入到所述第二引导孔中。
[0026]另外,优选地,双重操作中的旋转操作可以是在第一风门片销位于第一引导孔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末端的状态下,风门片以第一风门片销为中心旋转的操作。
[0027]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风门片和壳体部之间的连接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的风门片的双重操作。
[0028]优选地,动力传递机构可以由多节连杆结构形成,例如,所述多节连杆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连杆,一端连接到所述致动器的输出端;以及第二连杆,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风门片销。
[0029]如上所述,由于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多节连杆结构,因此可以通过一次致动器的旋转驱动,就能够向第一风门片销传递可实现风门片的直线操作和旋转操的动力。
[0030]优选地,所述多节连杆结构分别设置在壳体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一对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驱动轴。
[0031]通过设置所述驱动轴,可以向风门片两端的第一连杆均匀地传递动力。因此,可以解决在风门片的打开和关闭过程中,由于不均等地动力传递而导致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其安装在车辆前部内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部;风门片,可相对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部;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风门片;以及动力传递机构,从所述致动器向所述风门片传递动力,以使所述风门片连续地执行包括滑动操作和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操作的双重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其中,所述风门片被构造成所述活动风门片装置的所述风门片覆盖所述车辆前部的外装表面的通气口,所述风门片包括具有与所述通气口对应的形状的突出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其中,所述风门片包括:第一风门片销和第二风门片销,在第一方向上分别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面,所述壳体部包括:第一引导孔,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风门片销插入到所述第一引导孔中;以及第二引导孔,具有在与所述第一引导孔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区间以及从所述直线区间连续的圆弧形状的旋转区间,并且所述第二风门片销插入到所述第二引导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其中,所述双重操作中的所述旋转操作是在所述第一风门片销位于所述第一引导孔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末端的状态下,所述风门片以所述第一风门片销为中心旋转的操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形成为多节连杆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其中,所述多节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一端连接到所述致动器的输出端;以及第二连杆,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风门片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活动风门片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组成的所述多节连杆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所述多节连杆结构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一对所述第一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弼中李京岩卞宰燮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