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17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所述的炉盖壳体为一个圆形锅盖形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型腔结构,炉盖壳体型腔内部设有径向隔筋将型腔内部均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中设有多条弧形隔筋,每个区域均设有进水管,每个区域均设有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所述的炉盖壳体的上端设有烟道;所述炉盖壳体的上端均布多个观察孔;所述炉盖壳体的上端均布多个电极孔,电极孔内设置电极棒;所述的炉盖壳体上端设有一个与下方炉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路水冷系统,自下而上循环往复,能有效降低炉盖温度;烟道采用双除尘排烟装置,降低排烟风速;多观察孔设置在炉盖四周,能保证炉内观察无死角,同时可观察冶炼情况。时可观察冶炼情况。时可观察冶炼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


[0001]本技术涉及白刚玉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

技术介绍

[0002]白刚玉是制作高档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也广泛用于磨料行业;电熔白刚玉是以 工业氧化铝或高铝矾土为主要原料,外加添加剂,在电弧炉内经2000度以上高温熔炼并冷却结晶而成,在经过破碎、除铁、筛分等工序制作而成;白刚玉冶炼炉是白刚玉熔炼的主要设备,炉盖是白刚玉冶炼炉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白刚玉冶炼炉的正常生产;在现有技术CN202022130505.3 《一种新型同步水冷式白刚玉熔炼炉》中,炉盖采用单循环冷却水结构,冷却效果差,又因炉盖的锅盖形结构,不易使循环水流动到炉盖内的各个位置,不利于炉盖的冷却降温,从而影响炉盖的使用寿命;白刚玉熔炼过程中,使用单观察孔时,观察孔处的热气流较强,工人观察熔炼情况困难,并且因为观察孔的数量少,工人观察熔炼情况时会出现多处观察死角,不易掌握熔炼的速度;针对上述问题,现急需对原有白刚玉冶炼炉的炉盖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本技术采用水冷系统有效降低炉盖温度,多孔排烟,多观察孔的设计,有效的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包括炉盖壳体、进水管、出水管和电极棒;所述的炉盖壳体为一个圆形锅盖形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型腔结构,炉盖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与冶炼炉体上方连接法兰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炉盖壳体型腔内部设有径向隔筋将型腔内部均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中设有多条弧形隔筋,每个区域均设有进水管,每个区域均设有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所述的弧形隔筋为多层环形分布,每层均设有与上层相连的开口,每层的开口处均位于远离下层的进水位置处;所述的进水管与炉盖壳体的中空型腔最下端相连接,进水管外部设置有进水管温压阀;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炉盖壳体内部的中空型腔最上端,并与出水管相连接,出水管外部设置有出水管温压阀;所述的炉盖壳体的上端面上设有烟道,烟道下方与炉体内部连通,上端与除尘装置连接后与外部相连接;所述炉盖壳体的上端面上均布多个观察孔;所述炉盖壳体的上端面均布多个电极孔,电极孔内设置电极棒;所述的炉盖壳体上端设有一个与下方炉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料孔。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本技术采用多路水冷系统,自下而上循环往复,能有效降低炉盖温度;烟道采用双除尘排烟装置,降低排烟风速;多观察孔设置在炉盖四周,能保证炉内观察无死角,同时可观察冶炼情况;本技术外部可连接监控报警装置,监控报警装置通过对温压阀处流量、压力、循环水温度等的数据采集,可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并且在循环水流量、压力、温度等发生异
常情况(超限、故障等)时触发报警。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07]图2为本技术的A

A面剖视图。
[0008]图中:1、进水管,2、进水管温压阀,3、出水口,4、出水管,5、出水管温压阀,6、隔筋,7、弧形隔筋,8、烟道,9、观察孔,10、电极孔,11、进料孔,12、电极棒,13、炉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所述的炉盖壳体13为一个圆形锅盖形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型腔结构,炉盖壳体13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与冶炼炉体上方连接法兰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炉盖壳体13型腔内部设有径向隔筋6将型腔内部均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以三个区域为例,每个区域中设有多条弧形隔筋7,每个区域的下端均设有进水管1,每个区域的上端均设有与出水管4相连接的出水口3;所述的弧形隔筋7为多层环形分布,每层均设有与上层相连的开口,每层的开口处均位于远离下层的进水位置处;所述的进水管1与炉盖壳体13中空型腔最下端相连接,进水管1外部设置有进水管温压阀2;所述的出水口3设置在炉盖壳体13内部的中空型腔最上端,并与出水管4相连接,所述的出水管4外部设置有出水管温压阀5;在具体实施中,水流从下端的进水管1进入炉盖内部,水流从下端由下而上依次流过每个区域,最后从最上端的出水口3流入出水管4,延长了水在炉盖内部的停留时间,使冷却效果更好;在进水管1的进水端和出水管4的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可监控水流流量、压力和温度的温压阀,温压阀可外连电脑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的参数设置可实现自动控制,从而能更加精准的控制炉盖的温度,不仅增加了炉盖的使用寿命,还可对熔炼不同时期的熔炼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时通过对参数的设置还可以在流量、压力、温度等发生异常情况(超限、故障等)时触发报警;所述的炉盖壳体13的上端面上设有烟道8,烟道8下方与炉体内部连通,上端与除尘装置连接后与外部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烟道一共设置了两个,可有效的降低烟道口的排烟风速,使外部的除尘装置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有必要可增加烟道8的数量,在这里不做详细说明;所述炉盖壳体13的上端面上均布多个观察孔9,在本例中一共设置了三个观察孔9,多观察孔9的设置不仅能保证炉内观察无死角,同时可观察冶炼情况,使工人在操作中的扒渣更便捷;所述炉盖壳体13的上端面均布多个电极孔10,电极孔10内设置电极棒12;电极孔10内孔直径大于冶炼炉电极棒12的外径,电极孔10的内部与冶炼炉电极棒保持间距;所述的炉盖壳体13上端面上设有一个与下方炉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料孔11,进料孔11的位置和大小以方便投放原料为准。
[0011]本技术使用过程如下:将本炉盖用螺栓与熔炼炉连接,插入电极棒12,加入原料和辅料;首先确认设备各部件工作正常,先打开炉盖顶部两个除尘风机,并保证各除尘阀
门处于打开状态,调整风机速率,降低粉尘抽走能力,提升单炉冶炼量;打开三路循环冷却水,水流自下而上流过炉盖内部,在顶端出水口流出;水流温度、压力通过出水管道上的温压阀传输至控制计算机,计算机监测水流的温度、压力,并根据温度、压力适当的在熔炼过程中对进水管水流流速进行调整,改变冷却强度;准备停炉前五分钟,关闭炉盖和炉体的冷却水,准备出料;出料完成后,待炉体复位后,把炉前上料螺旋降至加料位置,并打开冷却水阀门,准备下一炉冶炼工作。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3]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包括炉盖壳体(13)、进水管(1)、出水管(4)和电极棒(12),其特征是:所述的炉盖壳体(13)为一个圆形锅盖形结构,其内部为中空型腔结构,炉盖壳体(13)型腔内部设有径向隔筋(6)将型腔内部均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中设有多条弧形隔筋(7),每个区域均设有进水管(1),每个区域均设有与出水管(4)相连接的出水口(3);所述的炉盖壳体(13)的上端设有烟道(8);所述炉盖壳体(13)的上端均布多个观察孔(9);所述炉盖壳体(13)的上端均布多个电极孔(10),电极孔(10)内设置电极棒(12);所述的炉盖壳体(13)上端设有一个与下方炉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料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其特征是:所述炉盖壳体(13)的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与冶炼炉体上方连接法兰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白刚玉冶炼炉水冷炉盖,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自鹏王冰伟王欣欣张乃琦刘延可崔庆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利尔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