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其特征在于:质量百分比,辅料的比列为35-55%,药物原料混合粉为65-45%,其中:辅料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5-35%,羧甲基纤维素钠4-8%,聚乙烯吡咯烷酮1-3%,海藻酸钠2-4%,聚乙烯醇3-5%;药物原料中水不溶性原料60-80%,水溶性原料20-40%。采用2次制粒结合辅料内外加的方法混合药物原料和辅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含有复杂物理性质的复方中药为原料制备现代缓/控制剂的技术问题,而且制备工艺适合普通制药生产企业和制剂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制剂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复方现代给药系统的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求药品疗效好的同时副作用要小、服用方便、顺应性好、价格适宜,要求市场生产更加人性化的给药系统新剂型。为此,现代给药系统的剂型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由第一代常规剂型的普通片、丸、颗粒、针剂等发展到第二代缓释给药剂型、第三代缓/控释给药剂型、第四代靶向给药剂型和第五代应答式给药系统。其中,第三代缓/控释制剂品种以其显著的优点和适宜的价位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化学药为原料的药物缓/控释制剂,在处方设计、辅料及成型工艺等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专利,成熟的品种如盐酸地尔硫卓等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胃漂浮缓释制剂是第三代缓/控释制剂,是现代先进的给药方式和给药系统。是由药物和一种或多种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及附加剂制成的定位缓释制剂。其剂型有片剂、胶囊和微囊等。胃内漂浮制剂其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①选择适宜的处方即药物、辅料组成及配比,②适宜的制备方法。这2项选择适当才能使制剂在胃内产生预期的持续漂浮、释药效果。不同的药物制备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处方不同,制法有异,同一药物制备相同或不相同的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处方亦有不同。随着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制剂研究水平的提高,中药胃漂浮缓释制剂的研究已见报道,《中国药学杂志》2006年第14期1089-1092页报道了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川芎嗪研制胃漂浮缓释片剂;《中成药》2005年第12期1379-1382页报道了将黄连、吴茱萸提取后研制胃漂浮缓释片剂;《中成药》2001年第2期87-89页报道了以中药材粉碎成细粉,研制胃漂浮缓释胶囊。已有的中药胃漂浮缓释片研究有以下二方面①利用中药提取的单体化合物为制剂原料与适宜的辅料组方,采用适当的工艺制备胃漂浮缓释片剂②中药的有效部位或中药单、复方的提取物为制剂原料与适宜的辅料组方,采用适当的工艺制备胃漂浮缓释片剂。而对于含有中药的提取物和原药材细粉的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制备胃漂浮缓释片剂,则由于药物的物理性质复杂、服用量相对较大是中药胃漂浮缓释片研究的难点。胃漂浮缓释片剂因其作用特点决定了对其制剂所需的药物和辅料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等都有特殊和较高的要求,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达到定位、持续释放药物的目的;目前的中药胃漂浮缓释片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研究存在下列问题①已有的研究以中药提取分离的单体成分、有效部位或复方提取物作为胃漂浮缓释片剂的原料药。对于含有中药材细粉和中药材提取物的复方为制剂原料制备胃漂浮缓释片剂尚缺少处方设计和方法②已有的中药胃漂浮缓释片剂含药的剂量较小。而中药复方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剂量偏大是特点,对于口服剂量较大的中药复方为原料制备胃漂浮缓释片剂仍然缺乏处方设计和制备方法③已有的中药胃漂浮缓释片剂的制备工艺复杂,生产费用比普通制剂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较大剂量中药提取物与不同物理性质的中药原药材细粉混合后制备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的处方组成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质量百分比,辅料的比列为35-55%,药物原料混合粉为65-45%,其中5辅料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5-35%,羧甲基纤维素钠4-8%,聚乙烯吡咯烷酮1-3%,海藻酸钠2-4%,聚乙烯醇3-5%;药物原料中水不溶性原料60-80% ,水溶性原料20-4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所述的药物原料中的水不溶性原料包括中药材水不溶性提取物、树脂类药材细粉、矿物质药材细粉和酯溶性药材细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的方法,采用2次制粒结合辅料内外加的方法混合药物原料和辅料,具体为首先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药物原料溶解,溶剂为乙醇,混合制软材,干燥、整粒;然后在制备好的颗粒中加入部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其余辅料,混合均匀,用乙醇溶解制软材,干燥;最后加入余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压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的制备方法,首次加入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占总量的质量分数1/2至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溶解所需的乙醇的浓度——用专用的酒精计测在85%-97%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的制备方法,将制备出的软材过50目一70目筛后再进行干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及其制备,经实验证明,体外可见片剂可逐渐溶蚀,缓慢溶化,未溶化的内层部分始终保持干燥状态,自愿者口服观察片剂可在胃中滞留5小时以上。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含有复杂物理性质的复方中药为原料制备现代缓/控制剂的技术问题,而且制备工艺适合普通制药生产企业和制剂生产设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制剂处方组成质量分数,辅料40%和药物原料60%组成,其中辅料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8%,羧甲基纤维素钠5%,聚乙烯吡咯垸酮2%,海藻酸钠2%,聚乙烯醇3%组成,药物原料混合粉的药材组成青黛(水提物但不溶于水),珍珠(主含无机矿物质),乳香(树脂),冰片(酯溶性)约75% ,水溶性组分儿茶等25% 。制法将制备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95%乙醇中,取水溶性组分儿茶等混合制软材,过60目筛,干燥,整粒。取水溶性组分颗粒加入剩余药粉和制备量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半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用95%乙醇制软材,过60目筛,干燥,加入余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压片。经实验证明,体外可见片剂可逐渐溶蚀,缓慢溶化,未溶化的内层部分始终保持干燥状态,自愿者口服观察片剂可在胃中滞留5小时以上。实施例2制剂处方组成质量分数,辅料50%和药物原料50%组成,其中辅料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0%,羧甲基纤维素钠8%,聚乙烯吡咯烷酮3%、海藻酸钠4%,聚乙烯醇5%组成;药物原料混合粉的药材组成壁钱炭(水不溶原料),石决明(主含无机矿物质),没药(树脂),丹参醇提物等(酯溶性)约60% ,水溶性组分大黄等水提取物40% 。制法将制备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95%乙醇中,取水溶性组分大黄等提取物混合制软材,过60目筛,干燥,整粒。取水溶性组分颗粒加入剩余药粉和制备量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2/3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用95%乙醇制软材,过70目筛,干燥,加入余下的1 / 3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压片。经实验证明,体外可见片剂可逐渐溶蚀,缓慢溶化,未溶化的内层部分始终保持干燥状态,自愿者口服观察片剂可在胃中滞留5小时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其特征在于质量百分比,辅料的比列为35-55%,药物原料混合粉为65-45%,其中辅料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5-35%,羧甲基纤维素钠4-8%,聚乙烯吡咯烷酮1-3%,海藻酸钠2-4%,聚乙烯醇3-5%;药物原料中水不溶性原料60-80%,水溶性原料20-40%。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 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原料中的水不溶性原料包括中药材水不溶性 提取物、树脂类药材细粉、矿物质药材细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中药复方为制剂原料的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剂,其特征在于:质量百分比,辅料的比列为35-55%,药物原料混合粉为65-45%,其中: 辅料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5-35%,羧甲基纤维素钠4-8%,聚乙烯吡咯烷酮1-3%,海藻酸钠2-4%,聚乙烯醇3-5%;药物原料中水不溶性原料60-80%,水溶性原料20-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绍军,任春,夏素霞,张宏,王月敏,赵金明,刘晶,张士良,甘雨,秦文艳,唐思,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