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95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导体装置及该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准备具有半导体基板(8)、外部连接用电极(14a)、以及覆盖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14a)的电极覆盖层(7)的半导体构成体(6),并且,准备具有形成有与外部连接用电极(14a)对应的第1开口部(5)的布线(2)的底板(52)。将半导体构成体(6)固定在上述底板(52)上之后,除去底板(52),在布线(2)的第1开口部(5)所对应的电极覆盖层(7)上形成到达外部连接用电极(14a)的第2开口部(17)。之后,形成将布线(2)和外部连接用电极(14a)电连接的连接导体(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为了增大半导体装置的安装密度,采用将称作CSP(芯片级封装ChipScale Package)的半导体构成体设置在比该半导体构成体平面尺寸更大的 底板上的方法。日本公开专利2004—71998号公报公开有这样的半导体装 置的结构以及制造方法。在该现有技术公开的半导体装置中,在半导体构 成体的周围的底板上设置有绝缘层。在半导体构成体以及绝缘层上设置有 上层绝缘膜。上层绝缘膜上设置上层布线,该上层布线连接于半导体构成 体的外部连接用电极(柱状电极)。在上述以往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其尺寸能够形成多个完成 的半导体装置的底板上配置多个半导体构成体,形成绝缘层以及上层绝缘 膜,并在上层绝缘膜上形成上层布线。因此,在上层绝缘膜上形成上层布 线时,半导体构成体已经埋入上层绝缘膜下。因此,在形成上层布线后,在进行上层布线的检查的结果被判定为不 良的情况下,不得不废弃优良的、价格比较高的半导体构成体,其已经埋 入判定为上述不良的上层布线下的上层绝缘膜下。其结果是,如果考虑上 述结构的半导体装置的合格率,不得不使上层布线成型的合格率要求变得 极为严格。例如,50 70um尺度下形成布线的合格率的现状为80 85。/。,而从上 述结构的半导体装置的成本面来说,合格率要求为99.5%以上,该要求不能 被满足。特别是,伴随着布线的细微化的进行,正在寻求能够适用于30 50ym尺度、15 25um尺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整体合格率的半导体装置的 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以下部分的半导体装置半导体构成体 (6),具有半导体基板(8)、设置于上述半导体基板(8)上的外部连接用电极(14a)、以及形成有使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14a)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的第2开口部(17)的电极覆盖层(7);绝缘层(34),形成于上述半导体 构成体(6)的周围;布线(2),横跨上述半导体构成体(6)下以及上述 绝缘层(34)下地形成,并具有连接垫片部(2a),该连接垫片部(2a)形 成有与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14a)对应的第1开口部(5);和连接导体(22), 经由上述第2开口部(17)以及上述第l开口部(5)将上述外部连接用电 极(14a)以及上述布线(2)电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根据该制造方法,准 备半导体构成体(6)的工序,该半导体构成体(6)具有半导体基板(8)、 设置于上述半导体基板(8)上的外部连接用电极(14a)、以及覆盖上述外 部连接用电极(14a)的电极覆盖层(7);准备具有布线(2)的底板(52) 的工序,上述布线(2)具有形成有与外部连接用电极(14a)对应的第1 开口部(5)的连接垫片部(2a);将半导体构成体(6)固定于上述底板(52) 上的工序;在上述半导体构成体的周围的上述底板(52 )上形成绝缘层(34) 的工序;除去上述底板(52)的工序;将到达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14a) 的第2开口部(17)形成在与上述布线(2)的上述第1开口部(5)对应 的上述半导体构成体(6)的上述电极覆盖层(7)上的工序;和形成连接 导体(22)的工序,该连接导体(22)将上述布线(2)与上述外部连接用 电极(14a)电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分别形成具有外部连接用电极的半导体构成体以及布 线并将这两者固定之后,进行外部连接用电极与布线的电连接,所以,在 搭载半导体构成体前,能够进行布线的检查,由此,能够提高整体的合格率。附图说明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是最初准备的 装置的截面图。图3 (A)是图2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 (B)是其仰视图。图4是图3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5是图4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6是图5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7是图6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8是图7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9是图8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0是图9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1是图10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2是图11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3是图12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4是图13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是最初准备 的装置的截面图。图17是图16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8是图17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19是图18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0是图19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1是图20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2是图21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24是图23所示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是最初准备 的装置的截面图。图25是图24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6是图25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7是图26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8是图27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29是图28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0是图29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1是图30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2是图31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3是图32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3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36是图35所示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是最初工序 的截面图。图37是图36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8是图37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39是图38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40是图39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41是图40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4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4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44是图43所示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是规定工序 的截面图。图45是图44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46是图45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47是图46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4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8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49是图48所示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是规定工序 的截面图。图50是图49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51是图50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52是图51的后续工序的截面图。图5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9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5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8图5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 图5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 图5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 图5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4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下层绝缘膜(绝缘膜)2第l下层布线(布线)5开口部(第l开口部)6半导体构成体7粘结层(电极覆盖层)8硅基板9连接垫片10绝缘膜12保护膜14布线17开口部(第2开口部)21第2下层布线22连接垫片部(连接导体)28开口部(第3开口部)31下层覆盖涂层膜33锡球34绝缘层35上层绝缘膜36上层布线39上层覆盖涂层膜41贯通孔42上下导通部51、 52底板57副底板9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该半导体 装置具有环氧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以及由玻璃布基材环氧树脂等构成的平面方形的绝缘膜1。第1下层布线(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半导体构成体(6),具有半导体基板(8)、设置于上述半导体基板(8)上的外部连接用电极(14a)、以及形成有使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14a)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第2开口部(17)的电极覆盖层(7);   绝缘层(34),形成于上述半导体构成体(6)的周围; 布线(2),横跨上述半导体构成体(6)下以及上述绝缘层(34)下地形成,并具有连接垫片部(2a),该连接垫片部(2a)形成有与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14a)对应的第1开口部(5) ;和 连接导体(22),经由上述第2开口部(17)以及上述第1开口部(5)将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14a)以及上述布线(2)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定别当裕康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