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03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包括光栅传感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卡紧固定于钢轨的轨底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位于所述轨底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紧贴于所述轨底的顶面;所述光栅传感器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配合可将光栅传感器以卡轨的方式紧贴安装在轨底的顶面,由于不需要打孔,从而既不会破坏钢轨的原有结构,又不会增加施工难度,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利的特点,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列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铁路轨道交通迅速发展,以其快捷安全、低耗环保等诸多优点迅速成为了国家民生支柱产业。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和车体承受的载荷逐渐增加,加重了列车承载结构的负担,使之更易出现疲劳损伤。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南北温湿度、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面临着极大挑战,一旦发生列车事故将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对列车承载结构关键部位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提前预警,从而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0003]目前,光栅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大都是采用打孔固定。如果将光栅传感器应用在轨道行业中,以检测车辆通过时车轮与轨道间垂向力和横向力,则打孔安装的这种方式需要对钢轨进行打孔,不仅会破坏钢轨的结构,从而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而且钢轨本身的材料硬度是比较高的,不易加工,大大的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0005]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光栅传感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其中,
[0009]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卡紧固定于钢轨的轨底的两侧;
[0010]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位于所述轨底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紧贴于所述轨底的顶面;
[0011]所述光栅传感器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光栅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压紧块、垫块和螺钉;
[0014]所述光栅传感器位于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垫块之间;
[0015]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垫块通过所述螺钉紧固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顶丝;
[0017]所述顶丝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后与所述垫块抵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垫块上形成有凹槽位;
[0019]所述顶丝抵接于所述凹槽位。
[0020]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顶丝上套设有锁紧螺母;
[0021]所述顶丝通过所述锁紧螺母锁紧固定。
[0022]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卡块、第二卡块、螺栓和固定螺母;
[0023]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设置在所述轨底的两侧,且通过所述螺栓连接;
[0024]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卡紧固定于所述轨底的两侧。
[002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固定螺母有两个;
[0026]两个所述固定螺母紧贴设置。
[0027]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均开设有卡槽,且均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轨底的侧面上。
[0028]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有两个;
[0029]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栅传感器的两端。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配合可将光栅传感器以卡轨的方式紧贴安装在轨底的顶面,由于不需要打孔,从而既不会破坏钢轨的原有结构,又不会增加施工难度,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利的特点,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栅传感器、第一固定组件、顶丝和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栅传感器、第一固定组件、顶丝和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栅传感器和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
[0041]光栅传感器1,第一固定组件2,第二固定组件3,顶丝4,锁紧螺母5;
[0042]压紧块21,垫块22,螺钉23,凹槽位24;
[0043]第一卡块31,第二卡块32,螺栓33,固定螺母34,卡槽35。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46]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
[004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48]实施例一
[0049]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栅传感器安装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光栅传感器安装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光栅传感器(1)、第一固定组件(2)和第二固定组件(3);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卡紧固定于钢轨的轨底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组件(2)位于所述轨底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之间,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紧贴于所述轨底的顶面;所述光栅传感器(1)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传感器(1)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2)包括压紧块(21)、垫块(22)和螺钉(23);所述光栅传感器(1)位于所述压紧块(21)与所述垫块(22)之间;所述压紧块(21)与所述垫块(22)通过所述螺钉(23)紧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顶丝(4);所述顶丝(4)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后与所述垫块(22)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轮轨力的光栅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22)上形成有凹槽位(2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垚孙涛王勇权董辉甘宇朱晓东刘齐陈艳丽郑辉明潘文峰肖爱辉梁添杰张智刚梁秋泳陈晓彤张海鹏陈帝水罗玉德吴耿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诺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