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异性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52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三特异性抗体。所述三特异性抗体包括:第一结合区,所述第一结合区具有结合CD16活性;第二结合区,所述第二结合区具有结合CD138活性;第三结合区,所述第三结合区具有结合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特异性抗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制药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特异性抗体,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特异性抗体、核酸分子、表达载体、重组细胞、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是组成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与T细胞不同的是,NK细胞并不表达抗原特异性受体。NK细胞本身具有广谱的肿瘤杀伤能力,在增强抗体和T细胞应答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形式多样,采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CD16分子是NK细胞表面重要标志,它可以激活IgE NK细胞受体(FcεRIγ)和CD3ζ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发生ADCC作用。因此,CD16靶点在基于NK细胞再导向的双特异性抗体中被优先选择。虽然基于CD16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很好地促进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但是由于NK细胞无法长期存活,因此其作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特异性抗体,该三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CD138、NK细胞上的CD16和IL

15受体,可通过促使NK细胞及肿瘤细胞同时结合,促使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细胞突触,可活化NK细胞杀伤CD138+阳性肿瘤细胞,并且可刺激NK细胞使其活化和增殖。
[0004]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0005]CD138也被称为Syndecan

1,其蛋白含有288个氨基酸,它通常表达于上皮细胞和白细胞。Syndecan家族总共有4个成员,这些蛋白都包含一个胞内的C端,跨膜区和胞外的N端,这些分子胞外拥有大量的多糖分支。在大多数肿瘤和其它上皮恶性肿瘤中,CD138的表达会表现出异常,例如在膀胱癌病人中有超过60%病理样本中显示CD138的表达上升。一些研究也表明在乳腺癌病人中CD138的高表达与病人的不良预后有关。此外,在一些卵巢癌病人肿瘤上皮和基质细胞中可以检测到CD138表达,但是在正常卵巢穿刺样本中不表达。CD138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入性生长和转移性倾向等功能有关。这些临床结果也说明了CD138可以很好地作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0006]人细胞因子IL

15通常可以由髓系细胞和一些上皮细胞分泌,IL

15可以与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IL

15受体作用,从而促进这些细胞活化和增殖,并且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IL

15受体有3条链,分别是α,β和γ链,其中IL

15α链是IL

15特有的,而受体β链与IL

2受体β链是相同的,而IL

2、IL

4、IL

7、IL

9、IL

15和IL

21受体都具有相同的γ链。IL

15通常与IL

15Rα链结合后再与β和γ链结合形成聚体。
[0007]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新型三特异性抗体,其可以特异性结合CD16和特异性结合CD138,同时还可以特异性结合IL

15受体。该三特异性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CD138分子结合,促使CD16+的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形成免疫突触,从而使淋巴细胞活化杀伤CD138+的肿瘤细胞;同时,该三特异性抗可以结合NK细胞表面的IL

15受体,为NK细胞存活和增殖提
供刺激信号,为肿瘤免疫的抗体疗法提供新的启发与思路。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三特异性抗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三特异性抗体包括:第一结合区,所述第一结合区具有结合CD16活性;第二结合区,所述第二结合区具有结合CD138活性;第三结合区,所述第三结合区具有结合IL

15受体活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特异性抗体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CD138、NK细胞上的CD16和IL

15受体,该三特异性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CD138分子结合,促使CD16+的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形成免疫突触,从而使淋巴细胞活化杀伤CD138+的肿瘤细胞;同时,该三特异性抗可以结合NK细胞表面的IL

15受体,为NK细胞存活和增殖提供刺激信号,为肿瘤免疫的抗体疗法提供新的启发与思路,可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癌症。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核酸分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核酸分子编码前述的三特异性抗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酸分子所编码前述的三特异性抗体。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表达载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表达载体携带前述的核酸分子。在将上述核酸分子连接到载体上时,可以将所述核酸分子与载体上的控制元件直接或者间接相连,只要这些控制元件能够控制所述核酸分子的翻译和表达等即可。当然这些控制元件可以直接来自于载体本身,也可以是外源性的,即并非来自于载体本身。当然,所述核酸分子与控制元件进行可操作地连接即可。本文中“可操作地连接”是指将外源基因连接到载体上,使得载体内的控制元件,例如转录控制序列和翻译控制序列等等,能够发挥其预期的调节外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功能。常用的载体例如可以为质粒、噬菌体等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表达载体导入合适的受体细胞后,可在调控系统的介导下,有效实现前述的三特异性抗体的表达,进而实现三特异性抗体的体外大量获得。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重组细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重组细胞包括:携带前述的核酸分子或前述的表达载体;或,表达所述核酸分子编码前述的三特异性抗体。利用该重组细胞在适合条件下,能够在细胞内有效地表达前述的三特异性抗体。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前述的三特异性抗体、前述的核酸分子、前述的表达载体或前述的重组细胞。由前可知,三特异性抗体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CD138、NK细胞上的CD16和IL

15受体,由此,含有上述三特异性抗体的药物,可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CD138分子结合,促使CD16+的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形成免疫突触,从而使淋巴细胞活化杀伤CD138+的肿瘤细胞;同时,该三特异性抗可以结合NK细胞表面的IL

15受体,为NK细胞存活和增殖提供刺激信号,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癌症或肿瘤。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前述的三特异性抗体或前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癌症或肿瘤。
[001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特异性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合区,所述第一结合区具有结合CD16活性;第二结合区,所述第二结合区具有结合CD138活性;第三结合区,所述第三结合区具有结合IL

15受体活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特异性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区包括第一重链可变区和第一轻链可变区,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和第一轻链可变区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二结合区包括第二重链可变区和第二轻链可变区,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和第二轻链可变区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具有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三结合区包括IL

15片段和任选地IL

15Rα片段;任选地,所述IL

15片段与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或第一轻链可变区相连,所述IL

15Rα片段与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或第二轻链可变区相连;或者所述IL

15Rα片段与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或第一轻链可变区相连,所述IL

15片段与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或第二轻链可变区相连;任选地,所述IL

15片段具有如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所述IL

15Rα片段具有如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特异性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区进一步包括第一Fc片段;其中,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相连,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Fc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Fc片段的C端与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N端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Fc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Fc片段的C端与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N端相连;或者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C端与所述第一Fc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Fc片段的C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相连;或者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C端与所述第一Fc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Fc片段的
C端和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区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肽;其中,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和所述第一连接肽的C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肽的N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连接肽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肽的C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一结合区进一步包括第一CL片段和/或第一CH1片段;其中,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CL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CL片段的C端和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和/或,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CH1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CH1片段的C端和所述第一Fc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Fc片段的C端与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N端相连;或者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C端与所述第一Fc片段的N端相连,第一Fc片段的C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CL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CL片段的C端和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和/或,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CH1片段的N端相连;或者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CL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CL片段的C端和所述第一连接肽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肽的C端和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和/或,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CH1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CH1片段的C端和所述第一Fc片段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Fc片段的C端与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N端相连;或者所述IL

15片段或IL

15Rα片段的C端与所述第一Fc片段的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赢曹国帅李洋洋武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