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豪夫迈专利>正文

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601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提供在VH/VL结构域和/或CH1/CL结构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突变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该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药物组合物,编码/表达该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分离的核酸、载体和宿主细胞,制备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的方法,用于评价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及文库。抗原结合蛋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及文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
[0001]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201680037013.3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16年4月22日,专利技术名称是“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
[0002]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3]本申请要求2015年4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152,735、2015年12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264,291和2016年3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310,555的优先权,所有临时申请在此以其整体引入作为参考。
[0004]序列表
[0005]本申请包含序列表,该序列表以ASCII格式电子提交,在此以其整体引入作为参考。于2016年4月22日创建的该ASCII拷贝命名为P05841WO_PCTSequenceListing.txt,大小为131,134字节。

技术介绍

[0006]开发双特异性抗体作为治疗剂用于人类疾病具有巨大的临床潜能。但是,以IgG型式产生双特异性抗体极具挑战,因为抗体重链已进化为以相对混杂的方式结合抗体轻链。由于这种混杂配对,同时表达例如两种抗体重链和两种抗体轻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编码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的一种或多种核酸,所述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包含:a)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重链/轻链对,其包含第一重链多肽(H1)和第一轻链多肽(L1),和b)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重链/轻链对,其包含第二重链多肽(H2)和第二轻链多肽(L2),其中每个H1和H2包含重链可变结构域(VH)和重链恒定结构域(CH1),且每个L1和L2包含轻链可变结构域(VL)和轻链恒定结构域(CL);其中:(i)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且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或者(ii)用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的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且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其中带正电荷残基选自R和K,并且其中带负电荷残基选自D和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H1的CH1结构域在S183(EU编号)处包含氨基酸取代,其中L1的CL结构域在V133(EU编号)处包含氨基酸取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和其中用带负电荷氨基酸残基取代H2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且用带正电荷氨基酸残基取代L2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且其中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2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2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其中H1的VH结构域包含Q39K突变,H1的CH1结构域包含S183E突变,L1的VL结构域包含Q38E突变,L1的CL结构域包含V133K突变,H2的VH结构域包含Q39E突变,L2的VL结构域包含
Q38K突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H2的CH1结构域包含S183K突变并且L2的CL结构域包含V133E突变。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H2的CH1结构域包含A141I、F170S、S181M、S183A和V185A突变,并且L2的CL结构域包含F116A、L135V、S174A、S176F和T178V突变。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且其中H1的VH结构域包含Q39E突变,H1的CH1结构域包含S183K突变,L1的VL结构域包含Q38K突变,L1的CL结构域包含V133E突变,H2的VH结构域包含Q39K突变,和L2的VL结构域包含Q38E突变。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H2的CH1结构域包含S183E突变,且L2的CL结构域包含V133K突变。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H2的CH1结构域包含A141I、F170S、S181M、S183A和V185A突变,并且L2的CL结构域包含F116A、L135V、S174A、S176F和T178V突变。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每个H1和/或H2包含含有CH2和CH3结构域的Fc区,并且其中所述Fc区是人IgG1 Fc区、人IgG2 Fc区或人IgG4 Fc区。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其中每个H1和H2包含含有CH2结构域和CH3结构域的Fc区,并且其中:(1)H1的CH3结构域包含T366W取代(EU编号),和其中H2的CH3结构域包含T366S、L368A和Y407V取代(EU编号);或者(2)H2的CH3结构域包含T366W取代(EU编号),和其中H1的CH3结构域包含T366S、L368A和Y407V取代(EU编号)。13.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14.宿主细胞,其包含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原核宿主细胞,以及大肠杆菌细胞、真核宿主细胞、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或CHO细胞。16.一种产生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的方法,包括:(a)在引起一种或多种核酸表达的合适条件下培养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宿主细胞,和(b)回收所述宿主细胞产生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17.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其是通过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产生的。18.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其包含:a)包含第一重链多肽(H1)和第一轻链多肽(L1)的第一重链/轻链对,和b)包含第二重链多肽(H2)和第二轻链多肽(L2)的第二重链/轻链对,其中每个H1和H2包含重链可变结构域(VH)和重链恒定结构域(CH1),并且每个L1和L2包含
轻链链可变结构域(VL)和轻链恒定结构域(CL);其中H1的CH1结构域包含在F170(EU编号)处的氨基酸取代,L1的CL结构域包含在S176(EU编号)处的氨基酸取代;和其中H1的VH结构域包含在Q39处的氨基酸取代并且L1的VL结构域包含在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取代和/或H2的VH结构域包含在Q39处的氨基酸取代并且L2的VL结构域包含在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取代,其中(a)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处的氨基酸,和/或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处的氨基酸;或者(b)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处的氨基酸,和/或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处的氨基酸。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其中在选自CH1的A141、F170、S181、S183和V185(EU编号)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和/或在选自CL1的F116、S131、V133、L135、S162、S174、S176和T178(EU编号)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不是用带电荷氨基酸残基取代。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其中H1的CH1结构域包含F170S或F170A突变,且L1的CL结构域包含S176F突变。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其中:(a)H1的CH1结构域包含A141I、F170S、S181M、S183V和V185A突变,L1的CL结构域包含F116A、V133I、L135V、S162M、S174A、S176F和T178V突变;(b)H1的CH1结构域包含A141I、F170S、S181M、S183A和V185A突变,L1的CL结构域包含F116A、S131D、L135V、S162A、S174A、S176F和T178I突变;(c)H1的CH1结构域包含A141I、F170S、S181M、S183A和V185A突变,L1的CL结构域包含F116A、L135V、S174A、S176F和T178V突变;或(d)H1的CH1结构域包含A141I、F170A、S181M、S183V和V185A突变,L1的CL结构域包含F116A、L135V、S162M、S174A、S176F和T178V突变。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其中H2的CH1结构域包含S183突变(EU编号)并且L2的CL结构域包含V133突变(EU编号),其中: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H2的CH1结构域中S183(EU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2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L2的CL结构域中V133(EU编号)处的氨基酸,和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2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特异性抗原结合蛋白,其中H2的CH1结构域包含S183突变(EU编号)并且L2的CL结构域包含V133突变(EU编号),其中: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1的VH结构域中Q39(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正电荷残基取代L1的VL结构域中Q38(Kabat编号)处的氨基酸,用带负电荷残基取代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豪夫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