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984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动装置,包括:输入构件(44),其构造成与制动踏板(BP)的位移互锁;输出构件(43),其能够相对于并独立于输入构件移动并构造成在主缸(30)中产生流体压力;制动机构(C),其构造成通过主缸中产生的流体压力在车轮(W)上施加制动力;以及驱动装置,其构造成以独立于输入构件(44)的方式驱动输出构件,制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离合器机构(60),离合器机构设置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并且离合器机构构造成:当输出构件未由驱动装置驱动时,使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接合以便允许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一致地运动;并且当输出构件由驱动装置驱动时,取消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的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并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电子控制的线控制动型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对于这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而言,已知一种日本专利No. 4088802B中的技术。日本专利No. 4088802B中的制动装置包括能够沿正向和反向旋转的马达;滚珠丝杠线性移动机构,其构造成将与马达互锁的螺母的旋转转换成旋转受约束的螺栓的沿轴向的线性运动;制动操作器,其与螺栓的后端部连结以便推动螺栓;以及主缸,其具有主活塞,该主活塞的前端部定位在与车轮制动器连接的液压室中,而其后端部与螺栓的前端部连结。另外,螺母是可旋转和可沿轴向往复运动的,其縮进极限由壳体设定,并且设置有行程模拟器,该行程模拟器构造成根据来自制动操作器的输入而縮短连接至制动操作器的输入传递构件与螺母之间的相对距离。当螺母前进时,行程模拟器中的弹性构件与螺母一起前进,于是输入传递构件的推力变得能够传递至螺栓,由此调节制动操作器的行程和输入,否则会被行程模拟器消耗。 在日本专利No. 4088802B的制动装置中,由于上述构形,因此当马达被致动时,制动装置用作线控制动型制动装置,而当马达因自身故障等原因而未被致动时,制动操作器的推力可直接传递至主活塞。 然而,在日本专利No. 4088802B的制动装置中,当马达被致动时,螺母被马达的旋转力推压至縮进极限,并且力超过输入传递构件的推动力。因此,在再生控制等情况下,当马达的扭矩减小时,将螺母推压至縮进极限的力变得更弱,并且可能引发输入传递构件的推动力传递至主活塞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将传递到主活塞的力抑制到与输入传递构件的推动力相等的水平,因此无法执行令人满意的再生控制。 此外,在紧急制动操作等情况下,在下压制动踏板与致动马达之间会出现不利的时间延迟。在这种情况下,在将与螺栓后端部的间隙归零之后,输入传递构件直接推动螺栓直至马达被致动,从而在主缸中产生压力。之后,当马达被致动时,螺母被推压至縮进极限,并且当螺栓与输入传递构件远离彼此移动时,作用在制动踏板上的反作用力由主缸的力转换成行程模拟器的力。因此,在马达被致动的时间点,制动踏板的反作用力的量值变得不连续,这导致驾驶员有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利用电子控制的线控制动型制动装置,其中,即使当电子控制变得不起作用时,仍然能够准确地通过制动踏板的操作产生制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动装置,包括输入构件,所述输入构件构造成与制动踏板的位移互锁;输出构件,所述输出构件能够相对于并独立于所述输入构件移动并构造成在主缸中产生流体压力;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构造成通过所述主缸中产生的流体压力在车轮上施加制动力;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以独立于所述输入构件的方式驱动所述输出构件,以及离合器机构,所述离合器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离合器机构构造成当所述输出构件未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时,使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接合以便允许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一致地运动;并且当所述输出构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时,取消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之间的接合。 根据这种构造,当输出构件由驱动装置驱动时,离合器机构取消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的接合,因此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可能进行相对运动。另一方面,当输出构件未由驱动装置驱动时,通过离合器机构的接合使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能够一致运动。因此,当驱动装置正常操作时,输出构件变得能够由驱动装置以独立于输入构件的位移的方式驱动(即,线控成为可能)。通过这种构造,输入构件的推动力绝不会传递至主缸,并且能够令人满意地进行再生控制。另外,无论制动踏板的操作如何,都能够驱动输出构件(即,自动制动控制成为可能)。当驱动装置因故障等原因而未被致动时,或者当驱动装置的致动因紧急制动操作等原因而未能及时地即刻执行时,通过经由离合器机构和与制动踏板互锁的输入构件一致运动的输出构件,根据制动踏板的位移在主缸中产生流体压力,因此制动力能够可靠地施加在车轮上。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构造成将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保持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能够根据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同时所述旋转构件的往复运动受到限制;以及线性运动构件,所述线性运动构件能够与所述旋转构件接合、根据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沿设置于所述主缸中的主活塞的运动方向往复运动、并且构造成沿所述主活塞的前进方向在所述输出构件上施加推力。 根据这种构造,马达的旋转力能够有效地转换成沿主缸前进方向的推力并且该推力被传递至输出构件。 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器机构包括锥形表面,所述锥形表面形成在所述输出构件的内表面中;滚动元件,所述滚动元件设置在所述锥形表面与所述输入构件的外表面之间;偏置元件,所述偏置元件构造成沿使所述滚动元件与所述锥形表面及所述输入构件的外表面接触的方向偏置所述滚动元件;以及连结构件,所述连结构件插入到形成在所述输出构件的侧表面中的开口中、在线性运动构件侧和输入构件侧上都凸出、并且能够摆动以便随着所述线性运动构件朝主活塞侧的移动而沿与使所述滚动元件进入接触状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滚动元件。 根据这种构造,当线性运动构件因制动操作而在主活塞侧移动时,连结构件的端部受到推压。与此同时,所述连结构件摆动,并且所述连结构件的与受到推压的端部相反的端部沿与使滚动元件进入接触状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滚动元件。相应地,离合器机构脱开,于是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因此,当马达被致动时,离合器机构脱开;而当马达未被致动时,离合器接合,所以无论马达致动与否,都能够准确地产生制动力。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进一步包括行程模拟器,所述行程模拟器设置在传动系统中,所述传动系统构造成将作用在所述制动踏板上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输入构件;并且,所述行程模拟器构造成根据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在所述制动踏板上施加反作用力。通过这种构造,在线控操作过程中,能够使驾驶员获得适当的操作感。 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运动构件能够通过所述马达的初始旋转而略微旋转,所述行程模拟器包括能够与所述壳体接合的接合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线性运动构件推力式接合的推力接合部件,并且当未给所述马达施加电流时,所述接合部不与所述壳体接合;而当所述马达被驱动时,所述接合部在通过所述推力接合部件从所述线性运动构件接收的旋转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壳体接合。 根据这种构造,当马达被致动时,借助于线性运动构件的轻微旋转,行程模拟器与壳体接合。另一方面,当马达未被致动时,行程模拟器不与壳体接合。因此,当马达未被致动时,行程模拟器与输入构件一起前进且绝不会对制动踏板施加反作用力。因此当进行线控制动控制时,来自行程模拟器的反作用力传递至制动踏板;而当不进行线控制动控制时,来自主缸的反作用力传递至制动踏板,并且在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使驾驶员获得适当的操作感。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离合器机构,其包括第二锥形表面,所述第二锥形表面形成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构件的内表面中;第二滚动元件,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装置,包括:输入构件(44),所述输入构件(44)构造成与制动踏板(BP)的位移互锁;输出构件(43),所述输出构件(43)能够相对于并独立于所述输入构件(44)移动并构造成在主缸(30)中产生流体压力;制动机构(C),所述制动机构(C)构造成通过所述主缸(30)中产生的流体压力在车轮(W)上施加制动力;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以独立于所述输入构件(44)的方式驱动所述输出构件(4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离合器机构(60),所述离合器机构(60)设置在所述输入构件(44)与所述输出构件(43)之间,并且所述离合器机构(60)构造成:当所述输出构件(43)未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时,使所述输入构件(44)与所述输出构件(43)接合以便允许所述输入构件(44)与所述输出构件(43)一致地运动;并且当所述输出构件(43)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时,取消所述输入构件(44)与所述输出构件(43)之间的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川晴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