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材料、薄膜、电路基板和它们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507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为10或其以上,其由填料和绝缘性树脂复合而成,所述填料为粒度分布在不同粒径范围内呈二尖峰的介电常数为50或其以上的填料;还提供一种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为10或其以上,其含有必要成分:1)选自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钾、钛酸镁、钛酸铅、二氧化钛、锆酸钡、锆酸钙、锆酸铅中的一种或其以上的填料,2)绝缘性树脂,和3)含羧基的分散剂;还提供一种绝缘材料,其必要成分是介电常数为50或其以上的填料、用以分散填料的分散剂和绝缘性树脂,在120℃下用20小时,使用耐压容器以水对绝缘材料固化物进行萃取,所得到的萃取液的pH为6或其以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基板内置电容器材料的,能高介电常数化·薄型化的绝缘材料、薄膜、电路基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仪器的小型化·轻量化要求,配线板向薄型化·高密度化发展。特别是在信息通信领域以及信息处理领域的电子仪器中,对于高功能化的要求尤甚。因而,确保用以装配高功能化部件的封装面积的必要性日益提高。目前为止,为确保封装面积,探讨了表面封装部件的微小化,端子的窄间距化,基板的精细图型化,将部件高密度封装于基板表面的SMT(表面封装技术)化,以及提高这些技术的先进表面封装技术化(Advanced SMT)等。但是,近年来,与发挥高功能化作用的有源元件(晶片部件)的封装面积相比,进行电调整的无源元件(电容器、感应器、电阻器)的封装面积占一半或其以上。因此,成为小型化·高功能化的障碍。因此,需要开发在基板内部形成无源元件的功能的“内置无源元件的基板”。尤其是关于占无源元件一半或其以上的电容器的内装化,提出了将绝缘层用作电容器的介电质的方案。将无源元件的功能内设于基板中,以往,还没有用于电连接表面封装元件与配线板的焊料接合部。因而,令人期待可靠性提高,电路设计的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为10或其以上,其为填料和绝缘性树脂复合而成的绝缘材料,其中,该填料为粒度分布在不同粒径范围内呈现二尖峰的介电常数为50或其以上的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代恭平田善毅高根泽伸岛田靖大和久栗谷弘之山本和德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