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00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其各层之间分别设有动态区,所述各动态区从中间层动态区向外层动态区的开口尺寸顺次增大。由于各层之间动态区的开口尺寸从中间向外侧顺次增大,多层柔性线路板的动态区的高度差较小,这样在层压干膜时可以实现良好的填充,从而保证后续线路蚀刻的完成,提高其质量。中间层动态区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对称,任一层的动态区的第一、第二端侧与相邻的动态区开口的第一、第二端侧的距离相等,这样在热压和测试的过程中,柔性线路板两侧受力均匀,产品尺寸稳定,弯折性能好,可获得极高的弯折次数。(*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
技术介绍
多层柔性线路板是由单面柔性线路板或者双面柔性线路板,通过层间加置胶黏剂,热压使胶黏剂固化实现各层之间的牢固粘接而形成的。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发展,就要求产品尺寸小,耐热性高,同时具有优越弯折性能以及多功能化的柔性线路板。为了加工出具有优越弯折性能和多功能化的柔性线路板,多层柔性线路板便应运而生,且具有动态区即无胶黏剂的区域,以提供优异的弯折性能。一般多层柔性线路板的动态区在设计过程中每层的动态区开口位置一致,开口的大小相等,由于所采用的材料具有较大的厚度以及具有多层,因此相应产品的动态区的台阶就会很高,在制作过程中,一方面在层压干膜的时候,会出现压干膜压不实、有气泡、线路蚀刻断路,严重影响产品的良品率,另一方面产品在做弯折过程中产品动态区易产生应力集中,减少产品的弯折次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方案是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其各层之间分别设有动态区,所述各动态区从中间层动态区向外层动态区的开口尺寸顺次增大。所述动态区的层数为奇数,则中间层为一层,其动态区的开口尺寸最小,其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呈对称分布。所述动态区的层数为偶数,则中间层为两层,其动态区的开口尺寸最小,其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呈对称分布。任一层的动态区开口包括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所述第一、第二端侧与相邻的动态区开口的第一、第二端侧的距离相等。所述各动态区开口的端侧与相邻动态区开口的相应端侧的距离在0.5mm~2.0mm之间。采用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由于各层之间动态区的开口尺寸从中间向外侧顺次增大,多层柔性线路板的动态区的高度差较小,这样在层压干膜时可以实现良好的填充,从而保证后续线路蚀刻的完成,提高其质量。中间层动态区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对称,任一层的动态区的第一、第二端侧与相邻的动态区开口的第一、第二端侧的距离相等,这样在热压和测试的过程中,柔性线路板两侧受力均匀,产品尺寸稳定,弯折性能好,可获得极高的弯折次数;如表一所示,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多层柔性线路板的弯折次数约为相同层数的多层柔性线路板的弯折次数的一倍。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俯视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比较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俯视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比较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其各层之间分别设有动态区,所述各动态区从中间层动态区向外层动态区的开口尺寸顺次增大。如果动态区的层数为奇数,则中间层为一层,其动态区的开口尺寸最小,其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呈对称分布。如果动态区的层数为偶数,则中间层为两层,其动态区的开口尺寸最小,其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呈对称分布。任一层的动态区开口包括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所述第一、第二端侧与相邻的动态区开口的第一、第二端侧的距离相等。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四层柔性线路板,各层包括采用单面无胶材铜箔(杜邦AC182000R)热压上盖膜(台虹FD1025HL)形成。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层线路板1、第二层线路板2、第三层线路板3和第四层线路板4。第一层线路板1与第二层线路板2之间设有第一层动态区11,第二层线路板2与第三层线路板3之间设有第二层动态区12,第三层线路板3与第四层线路板4之间设有第三层动态区13。第一层动态区11的开口尺寸为L1;第二层动态区12为中间层动态区,其开口尺寸为L2;第三层动态区13的开口尺寸为L3;第一层动态区11开口的左侧到第二层动态区12开口的左侧的距离为D1,第一层动态区11开口的右侧到第二层动态区12开口的右侧的距离为D2;第二层动态区12开口的左侧到第三层动态区13开口的左侧的距离为D3,第二层动态区12开口的右侧到第三层动态区13开口的右侧的距离为D4。在本实施例中,L1=L3=30.55mm,L2=29.55mm;D1=D2,D3=D4。如表一所示,对本实施例中的四层柔性线路板在模拟弯折试验机及通断路电测机上测试,测试结果为采用本技术的方案的四层柔性线路板的弯折次数可达158986次,其产品良品率可达85%。比较例一,如图3、4所示,四层柔性线路板,各层包括采用单面无胶材铜箔(杜邦AC182000R)热压上盖膜(台虹FD1025HL)形成。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层线路板100、第二层线路板200、第三层线路板300和第四层线路板400。第一层线路板100与第二层线路板200之间设有第一层动态区21,第二层线路板200与第三层线路板300之间设有第二层动态区22,第三层线路板300与第四层线路板400之间设有第三层动态区23。第一层动态区21的开口尺寸为L11;第二层动态区22为中间层动态区,其开口尺寸为L21;第三层动态区123的开口尺寸为L31。在本比较例中,L11=L21=L31=34.32mm。如表一所示,对本实施例中的四层柔性线路板在模拟弯折试验机及通断路电测机上测试,测试结果其弯折次数为78930次,其产品良品率为60%。比较例二,如图5所示,五层柔性线路板,各层包括采用单面无胶材铜箔(杜邦AC182000R)热压上盖膜(台虹FD1025HL)形成。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层线路板101、第二层线路板201、第三层线路板301、第四层线路板401和第五层线路板501。第一层线路板101与第二层线路板201之间设有第一层动态区31,第二层线路板201与第三层线路板301之间设有第二层动态区32,第三层线路板301与第四层线路板401之间设有第三层动态区33,第四层线路板401与第五层线路板501之间设有第四层动态区34。第一层动态区31的开口尺寸为L111;第二层动态区32和第三层动态区33为中间层动态区,其开口尺寸为分别为L211和L311;第四层动态区34的开口尺寸为L411。在本比较例中,L111=L211=L311=L411=34.32mm。如表一所示,对本实施例中的五层柔性线路板在模拟弯折试验机及通断路电测机上测试,测试结果其弯折次数可达58930次,其产品良品率可达45%。 表一 多层柔性线路板弯折和产品良品率测试结果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其各层之间分别设有动态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动态区从中间层动态区向外层动态区的开口尺寸顺次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区的层数为奇数,则中间层为一层,其动态区的开口尺寸最小,其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呈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区的层数为偶数,则中间层为两层,其动态区的开口尺寸最小,其两侧的动态区开口尺寸呈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多层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任一层的动态区开口包括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所述第一、第二端侧与相邻的动态区开口的第一、第二端侧的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动态区开口的端侧与相邻动态区开口的相应端侧的距离在0.5mm~2.0mm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其各层之间分别设有动态区,所述各动态区从中间层动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柔性线路板,其各层之间分别设有动态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动态区从中间层动态区向外层动态区的开口尺寸顺次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