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80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车身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各侧门槛梁均包括挤出铝型材制成的门槛梁本体,门槛梁本体包括内部形成有主腔体的主体部,连接在主体部顶部的上加强部,以及连接在主体部底部的下加强部;主体部具有靠近车外一侧的外壁板,靠近车内一侧的内壁板,以及相对布置的上壁板和下壁板,上壁板靠近车外的一侧通过下倾设置的斜壁板和外壁板的顶部连接,上壁板靠近车内的一侧和内壁板的顶部连接,下壁板连接在内壁板和外壁板的底部之间;上加强部连接在上壁板上,下加强部连接在下壁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车身,能够增加门槛梁截面的稳定性,可降低碰撞时门槛梁失稳风险,能够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升整车碰撞安全性。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身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本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汽车车身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开发的车型多为钢车身或钢铝混合车身,其中的门槛梁结构一般为外侧使用钢辊压件,并在内部增加铝型材以提升门槛梁整体结构性能,满足柱碰及侧碰要求。不过,现有的钢车身门槛梁结构,由于存在钣金冲压零件,使得门槛梁重量较大,且制备成本较高,同时也不利于提升门槛梁的碰撞性能。
[0003]此外,现有的钢车身或钢铝混合车身中,前地板位置的座椅安装横梁多为左右分段式结构,也使得在发生柱碰或侧碰时,碰撞力传递通道不连贯,影响碰撞力横向传递效果。而现有车身中的A柱结构,多为仅由内板及加强板焊合而成,其也存在自身结构强度较低,以及与门槛梁之间连接较为薄弱的不足,由此也会影响A柱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的碰撞力传递效果,不利于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车车身,以能够提升整车碰撞的安全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汽车车身,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且各侧所述门槛梁均包括挤出铝型材制成的门槛梁本体;
[0007]所述门槛梁本体包括内部形成有主腔体的主体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顶部的上加强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底部的下加强部,且所述上加强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围构形成上腔体,所述下加强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围构形成下腔体;
[0008]所述主体部具有靠近车外一侧的外壁板,靠近车内一侧的内壁板,以及相对布置的上壁板和下壁板,所述上壁板靠近车外的一侧通过下倾设置的斜壁板和所述外壁板的顶部连接,所述上壁板靠近车内的一侧和所述内壁板的顶部连接,所述下壁板连接在所述内壁板和所述外壁板的底部之间;
[0009]所述上加强部连接在所述上壁板上,所述下加强部连接在所述下壁板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加强部的顶部沿指向车内的方向下倾设置,且所述上腔体内设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的加强筋;和/或,
[0011]所述内壁板靠近车内的一侧设有用于搭接前地板面板的搭接筋。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腔体内设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的竖筋,以及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的横筋;
[0013]在所述斜壁板和所述下壁板之间,以及在所述上壁板和所述下壁板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竖筋,和/或,所述横筋为间隔布置的两条,两条所述横筋均连接在所述内壁板和所述外壁板之间,且沿指向车外的方向,两条所述横筋之间的距离渐小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加强部靠近车外一侧布置,并在下加强部的靠近车内的一侧形成有电池包安装空间;
[0015]所述主腔体中的底部设有用于设置电池包安装螺母的螺母安装槽,所述螺母安装槽位于所述电池包安装空间的上方,且所述下壁板上设有供电池包安装螺栓穿过的安装过孔。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前地板面板,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座椅安装横梁,且所述前地板面板的位于整车左右方向的中部设有上凸的中通道,所述座椅安装横梁由一侧所述门槛梁延伸至另一侧所述门槛梁,并横跨所述中通道设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安装横梁包括沿整车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前座椅安装横梁和后座椅安装横梁,且所述前座椅安装横梁和所述后座椅安装横梁上均设有座椅安装支架;和/或,
[0018]所述座椅安装横梁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所述座椅安装横梁的两端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门槛梁连接,且在所述座椅安装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供所述中通道嵌入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处设有连接所述座椅安装横梁和所述中通道的中通道连接板。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前地板后横梁,所述前地板后横梁由一侧所述门槛梁延伸至另一侧所述门槛梁,并横跨所述中通道设置;
[0020]所述前地板后横梁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且所述前地板后横梁的两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门槛梁连接。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在各侧所述门槛梁前端上方的A柱,以及连接在各侧所述门槛梁靠近车内一侧的扭力盒;
[0022]各侧门槛梁前端的顶部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中连接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并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上下叠置地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加强梁与所述A柱以及所述扭力盒均相连。
[0023]进一步的,各侧的所述A柱均包括扣合相连的A柱内板和A柱加强板,所述加强梁被夹设在所述A柱内板和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所述门槛梁的前端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底部相连;
[0024]各侧所述A柱内设有位于所述加强梁上方的A柱加强件,所述A柱加强件位于所述A柱内板和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且所述A柱加强件与所述A柱内板或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加强腔体。
[00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6]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车身,通过使门槛梁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可利用挤压铝型材结构强度大、质量轻,以及便于制备的特点,保证门槛梁的结构强度,利于门槛梁减重,和便于门槛梁的制备。
[0027]与此同时,通过门槛梁本体内各腔体的设置,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门槛梁结构强度,再通过主体部中的斜壁板的设置,也能够使得主体部的上部呈梯形结构,以利用梯形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增加门槛梁截面的稳定性,降低碰撞时门槛梁失稳风险。
[0028]由此,本技术能够提高门槛梁整体的结构性能,提高门槛梁应对汽车柱碰及
侧碰的能力,以及提高门槛梁在碰撞时的碰撞力传递效果,而有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0029]此外,上加强部的顶部下倾设置,可利于与门槛梁配合的A柱内板下部的成型,上腔体内的加强筋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门槛梁顶部的结构强度。通过搭接筋的设置,能够便于门槛梁和前地板面板之间的连接。而主腔体中的横筋和竖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主体部的结构强度,两条横筋沿指向车外的方向距离渐小设置,则能够增加门槛梁应对柱碰及侧碰的能力。
[0030]其次,电池包安装空间的设置,可便于门槛梁和电池包之间的连接,螺母安装槽的设置,能够利于电池包和门槛梁之间的连接操作。座椅安装横梁由一侧的门槛梁延伸至另一侧的门槛梁,可在碰撞时保证座椅安装横梁形成的碰撞力传递通道的连贯性,有助于提升碰撞力传递分散效果。座椅安装横梁由前座椅安装横梁和后座椅安装横梁构成,可保证座椅安装的可靠性。座椅安装横梁采用挤压铝型材,能够利用挤压铝型材的特点,保证座椅安装横梁的结构强度,便于座椅安装横梁的制备,以及利于座椅安装横梁的减重。
[0031]另外,中通道连接板的设置,可保证座椅安装横梁和中通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提高中通道的结构稳定性。前地板后横梁的设置,能够提升前地板后部位置的整体刚度,并有利于提升碰撞力在两侧门槛梁之间的传递效果。门槛梁前端的加强梁的设置,能够增加门槛梁前端与A柱和扭力盒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有利于碰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1),且各侧所述门槛梁(1)均包括挤出铝型材制成的门槛梁本体;所述门槛梁本体包括内部形成有主腔体(M)的主体部(101),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01)顶部的上加强部(102),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01)底部的下加强部(103),且所述上加强部(102)和所述主体部(101)之间围构形成上腔体(N),所述下加强部(103)和所述主体部(101)之间围构形成下腔体(G);所述主体部(101)具有靠近车外一侧的外壁板(101a),靠近车内一侧的内壁板(101b),以及相对布置的上壁板(101c)和下壁板(101d),所述上壁板(101c)靠近车外的一侧通过下倾设置的斜壁板(101e)和所述外壁板(101a)的顶部连接,所述上壁板(101c)靠近车内的一侧和所述内壁板(101b)的顶部连接,所述下壁板(101d)连接在所述内壁板(101b)和所述外壁板(101a)的底部之间;所述上加强部(102)连接在所述上壁板(101c)上,所述下加强部(103)连接在所述下壁板(101d)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部(102)的顶部沿指向车内的方向下倾设置,且所述上腔体(N)内设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的加强筋(102b);和/或,所述内壁板(101b)靠近车内的一侧设有用于搭接前地板面板(2)的搭接筋(1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M)内设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的竖筋(105),以及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的横筋(104);在所述斜壁板(101e)和所述下壁板(101d)之间,以及在所述上壁板(101c)和所述下壁板(101d)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竖筋(105),和/或,所述横筋(104)为间隔布置的两条,两条所述横筋(104)均连接在所述内壁板(101b)和所述外壁板(101a)之间,且沿指向车外的方向,两条所述横筋(104)之间的距离渐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强部(103)靠近车外一侧布置,并在下加强部(103)的靠近车内的一侧形成有电池包安装空间(Q);所述主腔体(M)中的底部设有用于设置电池包安装螺母的螺母安装槽(K),所述螺母安装槽(K)位于所述电池包安装空间(Q)的上方,且所述下壁板(101d)上设有供电池包安装螺栓穿过的安装过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占行齐伟秦睿傅国建李林冲江昊
申请(专利权)人:自信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