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55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涉及医疗车技术领域。包括顶部防护,顶部防护一侧垂直连接第一防护,另一侧垂直连接第二防护,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组成车身的侧围;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均设置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支撑层、防辐射层和固定层;顶部防护设置双层结构。在第一防护板包括支撑层、防辐射层和固定层,第三防护板包括隔热层和防辐射层,通过在防护板内设置防辐射层,直接在墙板内设置防辐射层,防止传统的在车架全部总装后连接于车架上,粘贴性差,容易变形现象。变形现象。变形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车
,具体涉及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大型客车基础上开发医疗车,车身侧围及顶部多为弧线结构,车身骨架焊接完成后再进行射线防护及内饰施工,现有的扫描车辆,例如一种移动CT扫描医疗车及其使用方法,其方案中车身侧围及顶部多为弧线结构,其对X射线的防护需要单独使用铅板,车身侧围墙板全部总装后再进行铅板的胶粘,造成大面积胶粘施工,难度系数增加;而且在车身侧围墙板全部总装之后再进行外部胶粘铅板时,胶粘随着时间的增长粘合力度下降,造成安装贴合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针对墙板结构进行改进,直接在墙板中附有防辐射层,不需要传统型钢框架车身总装时内附铅板,避免变形和安装贴合性差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包括顶部防护,顶部防护一侧垂直连接第一防护,另一侧垂直连接第二防护,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组成车身的侧围;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均设置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支撑层、防辐射层和固定层;顶部防护设置双层结构。
[000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防护、第二防护和顶部防护分别包括防护区和非防护区。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双层结构包括位于顶部防护内层设置的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位于顶部防护外层设置有与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分别连接的型钢骨架。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的防护区内设置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的非防护区内设置第二防护板,在第一防护或第二防护的防护区与非防护区的交界处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相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顶部防护的防护区内设置第三防护板,非防护区内设置第四防护板,在顶部防护的防护区与非防护区的交界处的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相连接。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防护板还包括骨架层,骨架层包括型钢骨架。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防护板还包括加固层,所述加固层包括彩铝板。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防护板由车身内侧至车身外侧依次设置加固层、支撑层、防辐射层、支撑层、骨架层、隔热层、支撑层和固定层。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防护板由车身内侧至车身外侧依次设置加固
层、支撑层、支撑层、骨架层、隔热层、支撑层和固定层。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顶部防护的型钢框架外侧连接蒙皮结构。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防护板由车身内侧至车身外侧依次设置加固层、支撑层、骨架层、隔热层、支撑层和防辐射层。
[001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四防护板由车身内侧至车身外侧依次设置加固层、支撑层、骨架层、隔热层、支撑层。
[001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支撑层采用三合板或多层板。
[001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防辐射层包括铅板。
[001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固定层包括玻璃钢板。
[002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制作而成。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技术的顶部防护一侧连接第一防护,另一侧连接第二防护,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组成车身的侧围,并且在第一防护板包括支撑层、防辐射层和固定层,第三防护板包括隔热层和防辐射层,通过在防护板内设置防辐射层,直接在墙板内设置防辐射层,防止传统的在车架全部总装后连接于车架上,粘贴性差,容易变形现象。
[0023](2)顶部防护区别于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组成的侧围防护,并且顶部防护和第一防护、第二防护之间为垂直连接,顶部防护采用两层结构目的是实现加强顶部结构,垂直连接实现避免传统的弧形结构带来的安装防辐射铅板复杂的现问题。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护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局部放大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三防护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车身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三合板,2.铅板,3.隔热层,4.彩铝板,5.玻璃钢板,6.型钢框架,7.车架,8.顶部防护,9.侧围,10.角钢,11.螺栓,12.第一防护,13.第二防护。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包括顶部防护8,顶部防护8一侧垂直连接第一防护12,另一侧垂直连接第二防护13,第一防护12和第二防护13组成车身的侧围9。侧围的第一防护12和第二防护13与车架7之间通过焊接角钢连接,侧围的第一防护12和第二防护与顶部防护8之间通过螺栓11连接,顶部防护8的第三方护板、第四防护板与顶部防护8的型钢框架6之间采用角钢10连接。
[0033]第一防护12和第二防护13设置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顶部防护8采用两层结
构,分为内部和外部,其中内部设置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外部设置与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连接的型钢骨架。顶部防护采用双层结构设计,采用型钢骨架作为外层结构,起到对内层的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的支撑作用,同时顶部防护中增加型钢骨架用于支撑整个车身结构固定于车体的顶部,增加顶部防护与车体的连接强度。
[0034]顶部防护8和第一防护12以及第二防护13均设置有防护区和非防护区。其中,第一防护12和第二防护13的防护区区域内安装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12和第二防护13的非防护区区域内安装第二防护板。在防护区与非防护区的交界处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相连接。顶部防护8的防护区区域内安装第三防护板,顶部防护8的非防护区区域内安装第四防护板。在顶部防护的防护区与非防护区的交界处的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相连接。
[0035]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的区别在于第一防护板具有防辐射层,第二防护版不具有防辐射层,因为第二防护板用于非辐射区域内,第一防护板用于辐射区域内。
[0036]第三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的区别在于第三防护板具有防辐射层,第四防护板不具有防辐射层,因为第四防护板用于顶部防护8的非辐射区域内,第三防护板用于辐射区域内。
[0037]第一防护板由车身内侧至车身外侧依次设置加固层、支撑层、防辐射层、支撑层、骨架层、隔热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防护,顶部防护一侧垂直连接第一防护,另一侧垂直连接第二防护,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组成车身的侧围;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均设置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支撑层、防辐射层和固定层;顶部防护设置双层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第二防护和顶部防护分别包括防护区和非防护区;所述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的防护区内设置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的非防护区内设置第二防护板,在第一防护或第二防护的防护区与非防护区的交界处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相连接;所述顶部防护的防护区内设置第三防护板,非防护区内设置第四防护板,在顶部防护的防护区与非防护区的交界处的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结构包括位于顶部防护内层设置的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位于顶部防护外层设置有与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分别连接的型钢骨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车车身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兵李星稳王亚平洪风涛张德红张青王荣鑫孟庆杰田驰李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