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728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呈长条扁板状的均温板、与均温板上、下叠置的散热板、以及第一鳍片组,其中,均温板中段部位具有受热段,而其两端处则各具有冷凝段,且受热段与两冷凝段间分别具有呈弯曲状的延伸段,以通过延伸段的弯曲将两冷凝段延伸至较受热段高的位置处,并使散热板横向平贴于两冷凝段上,以与受热段间形成段差空间,供第一鳍片组设于其内,并热传导地接触于均温板的受热段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发挥了均温板应有的散热效能,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一种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散热器提供电子发热组件的散热所需,已为众所周知的一项技术。ifif m,主要是由^ ^ 座、 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散热鳍片所构成,从而通过各散热鳍片的表面积来增加整 体的散热面积,且在具有相同散热系数的材质的前提下,当散热鳍片的数量越 多、单一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越大时,通常该散热器所能提供的散热效果也越 好。除此之外,如热管(Heat pipe)或是均温板(Vapor chamber )等通过汽液 物相循环变化,以提供热传导作用的导热组件,也常常被应用于散热领域中。 尤其是热管,因为热管在形体上较容易制造,又不占空间,并可通过其管长度 的延伸,将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量朝横向导引至散热区后,再通过鳍片或风 扇等散热手段来达到驱热的目的。而均温板,则常常被用以替代上述散热器中 的导热基座,再在其表面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散热鳍片。但是,均温板往往仅能借助于其较大面积的两表面作为受热与冷凝,再加 上呈板状而扁平,故其受热面与冷凝面的间距几乎无异,无法通过距离来产生 温差,故无法提供热传导作用,以致均温板在空冷的场合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 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的具有曲 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通过弯曲均温板来改变其内部的物相变化路径,并有效利用弯曲后所形成的空间,进 一 步提供另 一 外部的热传导路径。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 包括呈长条扁板状的均温板、与均温板上、下叠置的散热板、以及第一鳍片组; 其中,均温板中段部位具有受热段,而其两端处则各具有冷凝段,且受热段与 两冷凝段间分别具有呈弯曲状的延伸段,以通过延伸段的弯曲状将两冷凝段延 伸至较受热段高的位置处,并使散热板横向平贴于两冷凝段上,以与受热段间 形成段差空间,供第一鳍片组设于其内,并热传导地接触于均温板的受热段上。 借以获得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中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利用均温 板的两冷凝段位于侧向较高处,使均温板能将其受热段所吸收的热量快速传导至两冷凝段处,并由散热板提供冷却,从而发挥均温板应有的导热效能;并利 用位于均温板的受热段上方的第一鳍片组,以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板中段处,有 效利用该散热板的各部位可提供散热处,并可由第二鳍片组进一步提供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 图2为本技术第 图3为本技术第 图4为本技术第 图5为本技术第附图标记说明均温板 1受热段 10冷凝段 11散热板 2鳍片 30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实施例另 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段差空间 100延伸段 12第一鳍片组 3第二鳍片组 4鳍片 40 电子发热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 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并非 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l、散热板2、以及第一鳍片组3;其中该均温板(Vapor chamber) 1内呈真空而密封,且其内壁上具有毛细组织、 内部填充有工作流体,为 一种通过汽液物相变化来提供热传导作用的导热组件。 该均温板l呈长条扁板状体,在其中段部位具有受热段IO,而其两端处则分别 具有冷凝段11,且该受热段10与两冷凝段11间分别具有呈弯曲状的延伸段12, 以通过延伸段12的弯曲状而将两冷凝段11延伸至较受热段10高的位置处,而 两冷凝段11可形成对称的形态。该散热板2可为铜或铝等具散热性的材质所制成的扁平板状体,并与上述 均温板1上、下叠置而横向平贴于该均温板1的两冷凝段11上,以与该均温板 1的受热段10间形成段差空间100。另,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散 热板2的上、下表面大于均温板,此时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均温板1并列排 置,以增加均温板l与散热板2的接触面积。该第一鳍片组3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鳍片30以横向间隔排列而成,位于上 述段差空间100内,并热传导地接触于均温板1的受热段10上;当均温板1 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排置时,该第一鳍片组3可跨置于这些均温板1的受热 段10间,或同样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组3分别对应各均温板1的受热 段10(图略)。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鳍片组3的 顶部与散热板2下表面间距相对而未接触。此外,上述散热板2上也可进一步增设第二鳍片组4,该第二鳍片组4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鳍片40以横向间隔排列而成,并热传导地接触于散热板2的上表面处。于是,借助于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 热装置。据此,如图4所示,当该散热装置应用于如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发热组件5 时,通过其均温板1的受热段10下方贴附于该电子发热组件5的上表面处。该 散热装置在提供导热路径上,分为以下两路径其一是利用均温板l的两冷凝段ll位于侧向较高处,以提供横向延伸的 导热路径;当均温板1的受热段10受电子发热组件5产生的热量而升温时,均 温板1能将其受热段IO所吸收的热量快速传导至两冷凝段11处,并由散热板 2提供冷却,令均温板内形成物相变化循环,从而发挥均温板1应有的导热效 能。其二是利用位于均温板l的受热段10上方的第一鳍片组3,以立即帮助 均温板1的受热段IO进行散热,且第一鳍片组3可通过段差空间100内的冷空 气提供空冷效果;或如图5所示,令第一鳍片组3的顶部与散热板2下表面作 热传导接触,以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板2中段处,有效利用该散热板2的各部位 可提供散热处,并可由第二鳍片组4进一步提供散热。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 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 同理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呈长条扁板状体,在其中段部位具有受热段,而其两端处则各具有冷凝段,且所述受热段与所述两个冷凝段间分别具有呈弯曲状的延伸段,通过所述延伸段的弯曲状将所述两个冷凝段延伸至较所述受热段高的位置处;散热板,与所述均温板上、下叠置而横向平贴于所述两个冷凝段上,并与所述受热段间形成段差空间;及第一鳍片组,设于所述段差空间内,并热传导地接触于所述均温板的受热段上。2、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 温板的两个冷凝段呈对称形态。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排置的均温板。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鳍片组跨置于所述均温板的受热段间。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 热板上进一步增设有第二鳍片组。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曲状均温板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均温板,呈长条扁板状体,在其中段部位具有受热段,而其两端处则各具有冷凝段,且所述受热段与所述两个冷凝段间分别具有呈弯曲状的延伸段,通过所述延伸段的弯曲状将所述两个冷凝段延伸至较所述受热段高的位置处; 散热板,与所述均温板上、下叠置而横向平贴于所述两个冷凝段上,并与所述受热段间形成段差空间;及 第一鳍片组,设于所述段差空间内,并热传导地接触于所述均温板的受热段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麦尔孙建宏李怡莹陈介平
申请(专利权)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