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进富专利>正文

防电磁干扰遮蔽罩的上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56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电磁干扰遮蔽罩的上盖结构,该上盖用以覆盖于遮蔽罩;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系呈片体,该上盖与该遮蔽罩顶部之间设有一接合装置,该上盖以该接合装置连接于该遮蔽罩顶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电磁干扰遮蔽罩的上盖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用以覆盖于遮蔽罩顶部,使遮蔽罩的盖板在掀开后仍能回复遮蔽状态的上盖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电磁波干扰(EMI)影响到芯片、中央处理器等电子组件的运作,有一种与本技术相关用以防止电磁干扰之遮蔽罩(如图1),该遮蔽罩7具有一罩体71,该罩体71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而能用以容纳电子组件8,该罩体71顶部近四周边缘处设有预断线72,使该罩体71顶部形成一片可向上掀起的盖板73。该遮蔽罩7能覆盖于一安装在电路板9上的电子组件8外部,从而可藉该遮蔽罩7提供电磁波遮蔽效果。上述之遮蔽罩已可有效的防止电磁波干扰影响到电子组件的运作,且其制造成本较低,并可大幅的降低所需物料成本,已较已知技术具有更佳的效能,但其设计仍未臻于完美,仍有待进一步的加以改良。亦即该遮蔽罩利用另外设置的上盖(图略)来回复遮蔽状态时,该上盖系采全罩式设计,模具费用较高,且材料成本也高,生产速度较慢,产率无法有效的提高。缘是,本设计人有感上述问题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之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防电磁干扰遮蔽罩的上盖结构,该上盖能用以覆盖于遮蔽罩顶部,并利用接合装置将上盖连接于遮蔽罩顶部,使遮蔽罩之盖板在掀开后仍能回复遮蔽状态,且上盖采用一片式设计,模具费用可大幅的降低,材料成本也降低,生产速度较快,产率可有效的提高。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系提供一种防电磁干扰遮蔽罩的上盖结构,该上盖用以覆盖于遮蔽罩;该上盖系呈片体,该上盖与该遮蔽罩顶部之间设有一接合装置,该上盖以该接合装置连接于该遮蔽罩顶部。本技术系利用另外设置的上盖来回复遮蔽罩的遮蔽状态,并利用接合装置将上盖连接及固定于该遮蔽罩顶部,该上盖系采用一片式设计,模具费用可大幅的降低,且材料成本也降低,生产速度较快,产率可有效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系与本技术相关遮蔽罩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组合图。图4系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5系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图6系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7系本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8系本技术实施例4的立体分解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7 遮蔽罩71 罩体72 预断线73 盖板8 电子组件9 电路板 1 上盖11 定位孔12 扣接部2 遮蔽罩21 罩体211 顶板 212 侧板213 容置空间 214 预断线215 开口22 定位凸点23 粘胶层24 卡钩25 扣接孔26 导轨27 定位凸点3 接合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本技术系提供一种防电磁干扰遮蔽罩之上盖结构,该上盖1能用以覆盖于一遮蔽罩2顶部,使该遮蔽罩2之盖板(图略)在掀开后仍能回复遮蔽状态。该遮蔽罩2系为金属件,其具有一可用以覆盖于电子组件外部的罩体21,该罩体21系呈一方型或其它形状的中空体,该罩体21包含有一顶板211及由该顶板211四周边缘向下延伸的侧板212,该顶板211及侧板212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13,而能用以容纳电子组件,使该罩体21可覆盖于电子组件外部。该罩体21之顶板211中间原本设有一可向上掀起的盖板(图略),该盖板外缘设有一具有断开功能的预断线214,该预断线214系设于该罩体21之顶板211近四周边缘处,该预断线214系呈框型。该遮蔽罩2能覆盖于一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外部,该遮蔽罩2并可适当的固定于电路板上,从而可藉该遮蔽罩2提供电磁波遮蔽效果,以防止电磁波干扰影响到电子组件的运作。当电子组件需要维修时,则可利用尖器(如起子)插入预设的孔洞(图略)使盖板沿预断线214向上掀起至预断线整个断掉,使该罩体21顶部形成有一大面积的开口215,而便利于维修。维修后则利用该上盖1覆盖于遮蔽罩2顶部,用以遮蔽该开口215,使该罩体21回复遮蔽状态。该上盖1系为金属件,该上盖1系呈一方型或其它形状的片体,该上盖1的面积必须大于开口215的面积,使该上盖1可确实的遮蔽开口215,使该罩体21回复遮蔽状态。该上盖1与该遮蔽罩2顶部(顶板211)之间设有一接合装置3,使该上盖1可利用接合装置3连接于遮蔽罩2顶部。在本实施例中接合装置3包含有二设置于上盖1的定位孔11以及二设置于该遮蔽罩2顶部的定位凸点22,该二定位孔11系设于上盖1相对的二侧,该二定位凸点22系突设于遮蔽罩2之顶板211相对的二侧,该二定位凸点22系与二定位孔11相对应,该二定位凸点22系与二定位孔11相互卡接配合,使该上盖1可精确的定位于该遮蔽罩2顶部。惟该等定位孔11及定位凸点22设置的数目并不限定,且该等定位孔11及定位凸点22设置于上盖1及遮蔽罩2顶部的位置并不限定,可依实际需要而适当的变化。另,亦可将定位孔11及定位凸点22设置的位置互换,亦即将该等定位孔11设置于该遮蔽罩2顶部,且将该等定位凸点22设置于上盖1上(图略)。另于该上盖1底部与遮蔽罩2顶部之间设有一呈框型的粘胶层23,使该上盖1与遮蔽罩2之间可藉粘胶层23粘固更为稳固的接合在一起;藉由上述之组成以形成本技术之防电磁干扰遮蔽罩之上盖结构。另,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合装置3包含有多数个设置于遮蔽罩2顶部的卡钩24,该等卡钩24系设于遮蔽罩2之顶板211邻接开口215的位置,该等卡钩24系由遮蔽罩2之顶板211冲制形成,该等卡钩24系呈倾斜状向上延伸的突出于顶板211顶部,该等卡钩24系朝顶板211的开口215倾斜延伸,该等卡钩24可用以卡接于该上盖1四周边缘,使该上盖1与遮蔽罩2之间可藉该等卡钩24稳固的接合在一起。惟该等卡钩24设置的数目及位置并不限定,可依实际需要而适当的变化。另,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合装置3包含有多数个设置于上盖1的扣接部12以及多数个设置于该遮蔽罩2顶部的扣接孔25,该等扣接部12系冲制形成于上盖1四角处,该等扣接孔25系利用抽引方式形成于遮蔽罩2之顶板211四角处,该等扣接部12系与该等扣接孔25相对应,该等扣接部12并与该等扣接孔25相互扣接配合,使该上盖1与遮蔽罩2之间可藉该等扣接部12与扣接孔25扣接接合在一起。惟该等扣接部12与该等扣接孔25设置的数目并不限定,且该等扣接部12及扣接孔25设置于上盖1及遮蔽罩2顶部的位置并不限定,可依实际需要而适当的变化。另,亦可将扣接部12与扣接孔25设置的位置互换,亦即将该等扣接部12设置于该遮蔽罩2顶部,且将该等扣接孔25设置于上盖1上。另,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合装置3包含有多数个设置于遮蔽罩2顶部的导轨26,该导轨26系设于遮蔽罩2之顶板211开口215相对二侧的位置,该等导轨26系由遮蔽罩2之顶板211冲制形成,该等导轨26系呈L型片体的突出于顶板211的开口215相对二侧,该等导轨26可导引上盖1二侧边缘,使上盖1顺利的覆盖于遮蔽罩2顶部,用以遮蔽该开口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进富
申请(专利权)人:洪进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