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梁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15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9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撞梁及车辆。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及设置在防撞梁本体上的两个侧挡板,防撞梁本体及侧挡板共同形成密闭的储气腔,储气腔设置有气罐接口。防撞梁设置有储气腔,节省了气罐及其占用的空间,有效增大整车的可使用空间,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减轻重量。减轻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了更好的舒适性及通过性,越来越多的车辆增加了空气弹簧悬架配置。空气气罐是空气弹簧悬架的组成部分,一般布置在地板下或者后行李舱内。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如果空气气罐布置在地板下,不利于加大电池包体积,提升车辆的续航能力;如果空气气罐布置在后备箱中,则会占用乘员舱或者后备箱储物空间。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空气气罐占用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撞梁及车辆,以解决传统空气气罐占用空间的问题。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及设置在防撞梁本体上的两个侧挡板,所述防撞梁本体及所述侧挡板共同形成密闭的储气腔,所述储气腔设置有气罐接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挡板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所述气罐接口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挡板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内部设有水平隔板,所述储气腔设置在所述水平隔板的下部,所述水平隔板的上部形成上腔。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侧为撞击侧,另一侧为连接侧;在所述撞击侧所述上腔突出于所述储气腔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还包括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的吸能盒;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顶壁、底壁、前侧壁及后侧壁;所述吸能盒的上部搭接在所述顶壁上,所述顶壁上设置有拉铆螺母,所述吸能盒通过螺栓与所述拉铆螺母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的下部搭接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吸能盒与所述底壁焊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包括与所述吸能盒焊接固定的两个安装端板,所述安装端板设置在所述吸能盒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侧;所述防撞梁本体及所述吸能盒为挤压铝型材,所述安装端板为铝冲压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上设有拖车钩安装结构,所述拖车钩安装结构位于所述水平隔板的上方。
[0013]进一步地,所述拖车钩安装结构为铝制螺纹套管,所述铝制螺纹套管内设有拖车钩安装孔;所述铝制螺纹套管贯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铝制螺纹套管与所述防撞梁本体之间设有焊缝。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撞梁及空气弹簧悬架;所述储气腔通过所述气罐接口为所述空气弹簧悬架供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防撞梁设置有储气腔,以储存气体,不需要在车身上单独布置气罐,节省了气罐及其占用的空间,增大了行李箱储物空间或电池包布
置空间,减轻了整车重量的同时降低了整车成本。
[00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00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0018]图1是本申请防撞梁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中防撞梁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中防撞梁的俯视图。
[0021]图4是沿图3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沿图3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防撞梁本体、10;水平隔板、11;撞击侧、12;连接侧、13;顶壁、14;底壁、15;前侧壁、16;后侧壁、17;侧挡板、20;储气腔、30;气罐接口、31;上腔、40;焊缝、41;焊缝、42;吸能盒、50;上部、51;下部、52;主体部、53;拉铆螺母、60;螺栓、70;安装端板、80;拖车钩安装结构、90;拖车钩安装孔、9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5]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27]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0及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0上的两个侧挡板20,防撞梁本体10及两个侧挡板20共同形成密闭的储气腔30,储气腔30设置有气罐接口31。
[0029]侧挡板20位于防撞梁本体10的两端,气罐接口31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挡板20上并与其固定连接。侧挡板20与防撞梁本体10焊接,保证储气腔30的密封性,防止漏气。气罐接口31可以与侧挡板20焊接,也可以与侧挡板20螺接。
[0030]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侧挡板20也可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0内部,气罐接口31也
可设置在储气腔30的其他位置,保证储气腔30的密封性及连通性即可。
[0031]防撞梁本体10的内部设置有水平隔板11,将防撞梁本体10分为上下两部分腔体。储气腔30设置在水平隔板11的下部,水平隔板11的上部形成上腔40。
[0032]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3所示,在前后方向上防撞梁本体10远离车身的一侧为撞击侧12,靠近车身的一侧为连接侧13。在撞击侧12,防撞梁本体10呈台阶状,上腔40突出于储气腔30设置,即上腔40与储气腔30在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此结构可使防撞梁受到外力撞击时,上腔40先受力,保证储气腔30的安全。
[0033]如图2至图5所示,防撞梁本体10包括顶壁14、底壁15、前侧壁16及后侧壁17。顶壁14上设置有拉铆螺母60。底壁15连接前侧壁16及后侧壁17并进一步向后突伸出后侧壁17一段距离。
[0034]防撞梁还包括位于防撞梁本体10两端的吸能盒50,吸能盒50为多腔体结构,包括上部51、下部52及主体部53。多腔体结构能够增强吸能盒50的自身强度,在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减小撞击力对车辆的损害。
[0035]吸能盒50的上部51搭接在顶壁14上,并通过拉铆螺母60与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10)及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0)上的两个侧挡板(20),所述防撞梁本体(10)及所述侧挡板(20)共同形成密闭的储气腔(30),所述储气腔(30)设有气罐接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挡板(20)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0)的两端,所述气罐接口(31)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挡板(20)上并与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0)内部设有水平隔板(11),所述储气腔(30)设置在所述水平隔板(11)的下部,所述水平隔板(11)的上部形成上腔(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0)的一侧为撞击侧(12),另一侧为连接侧(13);在所述撞击侧(12)所述上腔(40)突出于所述储气腔(30)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还包括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0)两端的吸能盒(50);所述防撞梁本体(10)包括顶壁(14)、底壁(15)、前侧壁(16)及后侧壁(17);所述吸能盒(50)的上部(51)搭接在所述顶壁(14)上,所述顶壁(14)上设置有拉铆螺母(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