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给衬底装配电器件的自动装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31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装配机(1)包括底架(2)和装配头(6)用的定位装置(8),其中定位装置(8)具有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所述定位臂和稳定支柱在运动方向上以可相对底架(2)移动的方式安置,以与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运动方向上相互间隔,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在相同侧在一末端的范围中分别通过固定轴承(11)和在相对的另一末端的范围中分别通过松动的端轴承(12)来安置,并且稳定支柱(10)和定位臂(9)仅仅在其末端的范围中刚性地相互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衬底装配电器件的自动装配机,具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具有定位臂和稳定支杆。
技术介绍
根据文献DE-10125399-B4已知一种自动装配机,其具有装配头用的可移动的定位臂,其中定位臂经由固定轴承被安置在一末端并且经由摩擦块被安置在相对末端。在固定轴承侧借助于直线电动机移动定位臂。由于在一侧起作用的高加速力,定位臂行为就像横架,其中由于在驶向目标位置时摩擦块侧的摩擦而可能出现不可再现的误差。如果代替摩擦块而经由例如滑轮形式的松动的端轴承安置定位臂,则这种误差也可能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具有较高装配精度的自动装配机。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装配机来解决。自动装配机的有利扩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装配机具有底架和装配头用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臂和稳定支柱,所述定位臂和稳定支柱在相对于底架的运动方向上以可移动的方式安置,以与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运动方向上相互间隔。定位臂和稳定支柱在相同侧在其末端的范围中分别通过固定轴承并且在相对的另一末端的范围中分别通过松动的端轴承来安置。稳定支柱和定位臂在此仅仅在其末端的范围中刚性地相互连接。可被构造为拉压杆的稳定支柱防止定位臂由于一侧起作用的加速力而如同纯横架那样行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禁止在通过运动方向和定位臂的延伸方向所定义的平面上端轴承围绕固定轴承旋转。换句话说,稳定支柱导致在加速力发生作用时强制性找平或者松动的端轴承和固定轴承平行对准。通过这种强制性找平实现借助于定位装置可以以可再现的精度驶向目标位置。由此提高定位精度和自动装配机的装配精度。此外,该构造通过细长的建造方式和通过微小的重量证实,这对自动装配机的装配效率产生积极作用。在根据权利要求2的自动装配机的扩展方案中,在稳定支柱和定位臂之间形成贯通的间隙。在定位臂上如此设置第一装配头和第二装配头,使得沿定位臂背离稳定支柱的侧以可移动方式安置第一装配头,并且沿定位臂朝向稳定支柱的侧在间隙中以可移动方式安置第二装配头。该构造允许以相对小的相互间隔布置第二装配头,这在装配时缩短运行路径并且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动装配机的装配效率。根据按照权利要求3的自动装配机的另一扩展方案,在与运动方向平行的前视图中,稳定支柱相对于定位臂而言被布置在中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有效地达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自动装配机的实施例。在图中图1是自动装配机的俯视图的示意图,图2是自动装配机沿图1中的线A-A的侧视图,图3A和3B是定位系统的示意性视图,用以表示通过稳定支柱的稳定效果,图4是不带有稳定支柱的常规定位系统的图示。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是自动装配机1的实施例的俯视图的示意性视图。传送段3被布置在自动装配机1的底架2上,在所述传送段上,待装配的衬底4在传送方向(箭头X)上被传送到装配位置,在那里被装配并且从自动装配机1被运出。在传送段3的一侧布置电器件的输送装置5。装配过程借助于第一装配头6和第二装配头7执行,所述第一装配头和第二装配头借助于定位装置8可在与装配平面平行的平面中以两维方式移动。定位装置8具有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所述定位臂和稳定支柱在与衬底4的传送方向平行的运动方向(箭头X)上可相对于自动装配机1的底架2移动。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以与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运动方向上相互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在俯视图(图1)、而且在前视图(图2)中,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被布置。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在相同侧在其末端的范围中分别经由固定轴承11并且在相对端分别经由松动的端轴承12以可移动的方式安置。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轴承11(在图1和2中分别在右侧)通过导向滑座13和被构造在底架2上的导向轨14实现,其中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以适当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导向滑座上(例如通过焊接),所述导向轨与导向滑座13咬合。松动的端轴承12(在图1合2中分别在左侧示出)作为导向滑座13和被构造在底架2上的导向面15来实现,其中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被固定在所述导向滑座上,其中导向滑座13在其朝向导向面15的侧具有支持滑轮16,所述支持滑轮在导向面15上滚动。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仅仅在其末端的范围中刚性地相互连接,使得在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之间在延伸方向上形成贯通的间隙17。在定位臂9背离稳定支柱10的侧以可移动方式(箭头Y)安置第一装配头6。在定位臂9朝向稳定支柱10的侧同样以可移动方式(箭头Y)安置第二装配头7。定位装置8是在一侧驱动的定位装置8,其在固定轴承11侧借助于适当的驱动装置18(例如直线电动机或者主轴驱动装置)来驱动。如根据图2可以看出,在与运动方向平行的前视图中,稳定支柱相对于定位臂而言有利地被布置在中心。通过稳定支柱10所获得的效果借助于图3A和3B进一步描述。在图3A中,在一种情形下示出定位装置8,其中借助于布置在固定轴承11侧的驱动装置18在运动方向(箭头X)上使所述定位装置8加速。由于一侧起作用的加速力和惯性力而发生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的变形。但是,被构造为拉压杆的稳定支柱10导致在固定轴承侧和端轴承侧的直线导向装置之间的距离L在导向滑座的总长度上几乎保持恒定。换句话说,稳定支柱10导致定位装置8在松动的端轴承12侧基本上仅以与被引导的固定轴承侧平行的方式在运动方向(箭头X)上移动。松动的端轴承12在通过运动方向(箭头X)和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的延伸方向所定义的平面中围绕被引导的固定轴承侧的旋转在很大程度上被阻止。通过定位装置8的两个轴承(Lager)的这种强制性找平实现定位装置8在到达目标位置(图3B)时在端轴承12侧相应地再调整并且由于在支持滑轮和导向面15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不可再现的定位误差被防止。为了进一步说明通过稳定支柱10所获得的效果,在图4中示出与在图3A中相同的情形,然而是针对不带有稳定支柱10的定位装置8的。在定位装置8的一侧加速时,在这种情况下定位臂9行为就像横架,也就是说由于一侧的加速力和惯性力而导致在通过运动方向(箭头X)和支承臂的延伸方向所定义的平面中端轴承侧围绕固定轴承侧旋转。该旋转在图4中通过角度α示出。与此意义相同的是,在端轴承12侧和导向轴承侧的导向滑座的距离L′和L″在其纵向延伸方面变化。由于端轴承12侧的支持滑轮16的摩擦,端轴承侧在到达目标位置时从不完全地再调整,使得产生不可再现的定位误差。换句话说,在到达目标位置时以不可再现的方式保持角度α。以上描述表明,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装配机1可以实现显著更大的装配精度。为了利用不带有稳定支柱的传统定位系统来达到类似效果,定位臂9必须具有以显著更大尺寸的横截面和/或对于定位臂9必须使用更贵的特定材料,例如碳素纤维加强的塑料。但是,本构造允许更细长的、更轻的和成本更合理的结构,以及两个装配头6、7在定位臂9上以极狭窄的间隔的布置,这在装配时缩短运行路径并且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权利要求1.自动装配机(1),用于给衬底(4)装配电器件,具有底架(2)和装配头(6)用的定位装置(8),其中-定位装置(8)具有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所述定位臂和稳定支柱在运动方向上以可相对于底架(2)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装配机(1),用于给衬底(4)装配电器件,具有底架(2)和装配头(6)用的定位装置(8),其中-定位装置(8)具有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所述定位臂和稳定支柱在运动方向上以可相对于底架(2)移动的方式安置,以与运动方向交 叉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运动方向上相互间隔,-定位臂(9)和稳定支柱(10)在相同侧在一末端范围中分别通过固定轴承(11)并且在相对的另一末端的范围中分别通过松动的端轴承(12)来安置,和-稳定支柱(10)和定位臂(9)仅仅在其末 端的范围中刚性地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康拉德R普拉特纳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