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50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箱,其包括:电路基板;多个导电部件,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相互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并在从所述电路基板离开的方向上延伸;壳体,将所述电路基板收容于内部;气体通路,形成在所述壳体内,并可使空气在上下方向上流通;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并且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上方位置;被冷却部,设置于所述导电部件上,位于所述气体通路内而使空气在所述导电部件之间上下流通;和发热部件,与所述导电部件的所述被冷却部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电路基板收容于壳体内而形成的电连接箱(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电连接箱公知有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95724 号公报)中记载的电连接箱。该电连接箱,将安装有继电器的继电器 模块收容于电路基板上。向上述继电器通电时,从继电器产生热量。 该热量向壳体内发散后,从壳体的壁部向外部发散。近年来,要求电连接箱的高密度化。因此,收容于壳体内的继电 器的个数增多,从继电器发出的热量整体处于增大的趋势。进而,还 要求电连接箱的小型化,壳体内的容积处于减少的趋势。因此,发自 继电器的热量蓄积在壳体内,可能使壳体内成为高温。如果壳体内变 成高温,则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的性能可能会降低。因此,考虑在壳体内形成进气口和排气口而使空气在壳体内流动, 对继电器进行空冷的方案。但是该方法也不能抑制继电器局部变成高 温。理由如下。即,若向继电器通电,收容在继电器的框体内的线圈 等的继电器构成部件发热。特别是配置有继电器构成部件的框体底部 附近容易变成高温。因此,即使将继电器框体整体空冷,空气也难以 流入继电器底部和电路基板之间的区域,因此难以抑制继电器底部局 部变成高温。并且,在将继电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由于热量难以 传递到导热率较低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电路基板,因而在继电器的底 部更容易蓄积热量。因此,考虑在电路基板上设置汇流条,连接该汇流条和继电器, 将从继电器的构成部件发生的热通过继电器的端子向汇流条传递,利 用空气冷却该汇流条。但是根据该方法,由于空气仅与汇流条的表面 接触,因而热量不能有效从汇流条向空气传递,因而难以充分冷却汇 流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收容于电连接箱 中的发热部件局部变成高温。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箱,其包括电 路基板;多个导电部件,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相互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 并在从上述电路基板离开的方向上延伸;壳体,将上述电路基板收容 于内部;气体通路,形成在上述壳体内,并可使空气在上下方向上流 通;进气口,设置在上述壳体上并与上述气体通路相连;排气口,设 置在上述壳体上并与上述气体通路相连,并且设置在上述进气口的上 方位置;被冷却部,设置于上述导电部件上,位于上述气体通路内而 使空气在所述导电部件之间上下流通;和发热部件,与上述导电部件 的上述被冷却部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空气可以在位于气体通路内的导电部件的各被冷却 部之间流通。因此,在导电部件的被冷却部和与该被冷却部相连接的 发热部件之间的区域,也可以有来自各被冷却部之间的空气流通。由 此,由于可以有效对发热部件中位于导电部件侧的区域进行空气冷却, 因而可以抑制发热部件局部变得高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透视图。图2是电连接箱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电连接箱的主视图图4是电连接箱的仰视图。 图5是电连接箱的侧视图图6是图3中A-A线剖视图。 图7是图3中B-B线剖视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主视图。 图9是电连接箱的仰视图。 图IO是电连接箱的侧视图。 图11是图8中C-C线剖视图。 图12是图8中D-D线剖视图。 图13是壳体主体的要部放大后视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继电器单元的要部放大透视图。 图16是表示继电器单元的要部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17是表示电路基板和继电器单元之间的连接构造的要部放大 透视图。图18是表示电路基板和第一及第二连接配件之间的连接构造的 要部放大透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继电器单元的要部放大透视图。图21是表示继电器单元的要部放大分解透视图。图22是表示电路基板和继电器单元之间的连接构造的要部放大 透视图。图23是表示电路基板和第三及第四连接配件之间的连接构造的 要部放大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连 接箱,安装在电池(未图示)和灯、电动车窗等车载电装部件(未图示)之间,控制这些车载电装部件的通电及断电。该电连接箱以如图6 所示的纵型状态安装在汽车(未图示)的室内而使用。该电连接箱中, 在扁平的壳体10内收容有电路基板11。(电路基板)电路基板11大致为矩形,在其两面通过印刷布线技术形成有导电 路径(未图示)。在电路基板ll中,在图7中右侧的面(以下称为安 装面)上安装有进行雾灯、车门锁等间歇使用的车载电装部件(未图示)的通断电的间歇继电器12 (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此外在 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上,安装有用于防止间歇继电器12的反电动势 的电阻13 (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由此,电路基板11的图7中 左侧的面成为非安装面64。并且,在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上通过阳接 头座18安装有与用于连接到外部电路的连接器14相连接的阳接头17。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的引线端子60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 侧贯通至非安装面64侧。该引线端子60形成在电路基板11上,并焊 接在与导电路径电连接的通孔(未图示)中。引线端子60的前端向电 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侧突出。如图6及图7所示,在电路基板11的下端部,多个端子配件19 的一侧端部贯通电路基板11,另一侧端部形成在电路基板11上,并焊 接在与导电路径电连接的通孔中。这些端子配件19的另一侧端部向下大致以L字形弯曲而安装在后述的熔丝断路器20上。端子配件19的 另一侧端部成为安装有熔丝15的熔丝端子21。如图6所示,熔丝断路器20由合成树脂制成,大致呈矩形。在熔 丝断路器20的下表面,向图7的上方凹陷而形成用于安装熔丝15的 熔丝安装部22,并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开口部23。在该熔丝安装部22 内与上述端子配件19的熔丝端子21面对。如图4所示,熔丝安装部 22沿图4的左右方向排列,并且在图4的上下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列成上下二段)而形成。在熔丝安装部22的上壁形成有贯通孔44, 由此,外部气体可以从熔丝安装部22通过贯通孔44流入后述的熔丝 收容部35内。其结果,可以对熔丝15进行空冷。而且,在熔丝断路 器20内,在相邻的熔丝安装部22之间,贯通熔丝断路器20的底壁而 设有通气孔70,以连通熔丝收容部35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外部气 体可以从该通气孔70流入壳体10内。由此可以提高电连接箱的散热 性。虽然没有具体图示,但是在电路基板11的上端边缘的非安装面 64上,安装有用于与后述的ECU27相连接的中继端子(未图示)。(壳体)如图2所示,壳体10由合成树脂制成,其具有收容电路基板11 的扁平的壳体主体50和覆盖该壳体主体50的开口面的盖体26。在盖 体26上,在与壳体主体50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安装有ECU27。ECU27,将ECU电路基板28 (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收容于 ECU壳体29内而成。在ECU电路基板28上安装有微型计算机30 (在 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并形成有间歇继电器12等的驱动电路等。 ECU电路基板28和电路基板11通过贯通盖体26及ECU壳体29而设 置的中继端子进行连接。壳体主体50呈较浅的容器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箱,其中,包括:    电路基板;    多个导电部件,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相互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并在从所述电路基板离开的方向上延伸;    壳体,将所述电路基板收容于内部;    气体通路,形成在所述壳体内,并可使空气在上下方向上流通;    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    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并且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上方位置;    被冷却部,设置于所述导电部件上,位于所述气体通路内而使空气在所述导电部件之间上下流通;和    发热部件,与所述导电部件的所述被冷却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达哉桥仓学西田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