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531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0:05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电路基板的新型结构的电连接箱。在设有电路基板(18)的主体部(12)的与罩(14)的内表面(102)相向的相向面(42)上设有朝向该内表面(102)凹陷的捕水孔(50),并且,该捕水孔(50)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64)与所述内表面(102)相向的相向距离大于所述捕水孔(50)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60)与所述内表面(102)相向的相向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连接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具备电路基板的主体部组装罩而成的电连接箱,尤其是涉及将罩外插于主体部且以收容有主体部的状态进行组装的电连接箱。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车等中,为了将熔断器、继电器等电气元件以良好的空间效率进行配置等而使用电连接箱。作为这样的电连接箱,例如日本特开2008-295263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已知有如下结构的电连接箱:将罩外插于具备印刷基板等电路基板的主体部而将主体部收容于罩。另外,由于近年来的小型化的要求,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电连接箱将罩几乎无间隙地外插于主体部,主体部的外表面与罩的内表面隔开极小的微小间隙而相向。因此,当水从罩的开口端与主体部的间隙等浸入到罩内时,在主体部的外表面与罩的内表面的微小间隙内产生毛细管现象,存在使水较深地浸入到罩内部的可能性。并且,存在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主体部的电路基板而导致电路基板的短路、腐蚀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52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电路基板的新型结构的电连接箱。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电连接箱,将罩外插于设有电路基板的主体部,在收容有上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对该罩进行组装,上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部中的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设有朝向该罩的内表面凹陷的捕水孔,并且,该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大于上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的电连接箱中,通过捕水孔能够捕捉在主体部与罩的微小间隙内传递的水。由此,能够防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至电路基板。尤其是捕水孔的上侧开口缘部与罩的内表面的相向距离大于下侧开口缘部与罩的内表面的相向距离,因此在上侧开口缘部与罩的内表面之间不会发生毛细管现象。由此,能够防止由捕水孔捕捉到的水由于毛细管现象传递到比捕水孔靠上方的位置,从而更可靠地捕捉到捕水孔内。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电路基板被水浸湿,能够防止被水浸湿所引起的电路基板的短路、腐蚀。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上述捕水孔的开口部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纵长矩形形状,并且该捕水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上述开口部的长度方向尺寸以上。在本方案中,能够较大地确保捕水孔的深度尺寸,将捕水孔形成为深底形状。由此,即使在车辆倾斜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捕捉到捕水孔内的水溢出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以上述第一或第二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在上述主体部中的与上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在上述捕水孔的铅垂下方设有利用毛细管现象沿水平方向对水进行引导的捕水槽。根据本方案,在主体部与罩之间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上升的水在到达捕水孔之前能够由捕水槽捕捉。尤其是捕水槽积极地利用毛细管现象而将水沿水平方向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减少水从捕水槽溢出的可能性,能够更可靠地捕捉水。并且,通过捕水槽和捕水孔双重的捕捉手段,能够更可靠地阻止水传递到电路基板。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以上述第一~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在上述主体部中的上述捕水孔的铅垂上方形成有向铅垂上方凹陷的承水部。根据本方案,即使在由于车辆产生较大倾斜、振动等而使水从捕水孔溢出且流入到上侧开口缘部的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水留在承水部,能够防止进一步的飞散。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阻止电路基板浸水。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以上述第一~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有向铅垂下方开口的连接器收容部,上述捕水孔通过下壁部与上述连接器收容部的上壁部共用而在该连接器收容部的铅垂上方相邻地形成。根据本方案,能够巧妙地利用连接器收容部的铅垂上方的空间而以良好的空间效率形成捕水孔。而且,通过利用连接器收容部的大小,能够有利地确保捕水孔的深度尺寸。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主体部的与罩相向的相向面上设有捕水孔,由此能够利用捕水孔来捕捉在主体部与罩之间传递的水。并且,捕水孔的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与罩的相向距离大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与罩的相向距离。由此,在捕水孔的上侧开口缘部与罩之间不会产生毛细管现象,能够防止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使水传递到比捕水孔靠上方的位置,能够通过捕水孔可靠地进行捕捉。其结果是,能够阻止浸入到罩内的水传递到电路基板,能够防止被水浸湿所引起的电路基板的短路、腐蚀。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主体部的主视图。图3是主体部的后视图。图4是主体部的俯视图。图5是主体部的正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图7是主体部的背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罩的仰视图。图10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箱的罩和主体部的组装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罩的组装状态下的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2是罩的组装状态下的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图1中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电连接箱10具备主体部12和罩14,通过罩14外插于主体部12而将主体部12收容并组装于罩14中。电连接箱10例如收容于继电器箱等其他电连接箱,而搭载于汽车等车辆。图2~图4示出主体部12。主体部12整体形成为纵长矩形的块形。主体部12设为将作为电路基板的印刷基板18组装于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框体16的结构。另外,电路基板没有限定为印刷基板,也可以由汇流条等形成。主体部12将图2中的上下方向设为铅垂的上下方向而搭载于车辆。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框体16设为在中央贯通地设置有中央孔20的大致纵长矩形的框形。如图4所示,供后述的熔断器端子88插通的多个熔断器端子插通孔22排成两列地形成于框体16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一半的位置,两列熔断器端子插通孔22、22彼此相向地形成。另外,在框体16的下端部分形成有抵接限制面26。从图4可知,抵接限制面26向框体16的外侧突出,并在框体16的大致整周连续地形成。而且,从后述的图6等可知,抵接限制面26设为随着朝向框体16的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而且,在框体16的长度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上下贯通框体16的排水孔28、28。在排水孔28、28中,在框体16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外侧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向排水孔28、28的内侧突出的主锁定爪30、30。另外,在框体16的正面(参照图2)和背面(参照图3),在抵接限制面26的稍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副锁定爪32。副锁定爪32向框体16的外侧突出地形成。副锁定爪32在框体16的周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形成,在框体16的正面形成2个,在背面形成3个。此外,在框体16中,在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侧壁34a上形成有引导肋36。引导肋36从侧壁34a向框体16的长度方向外侧突出,在侧壁34a的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上呈一直线状地延伸。另一方面,侧壁34a的相反侧的侧壁34b为平坦面。这样一来,在主体部12,仅在周边的一处形成引导肋36。另外,供后述的连接器端子90插通的多个连接器收容部38沿框体16的长度方向排列而形成于框体16的下侧部分。在图5及图6中,以连接器收容部38a为例所示,各连接器收容部38设为向铅垂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箱,将罩外插于设有电路基板的主体部,在收容有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对所述罩进行组装,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中的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罩的内表面凹陷的捕水孔,并且,所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大于所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04 JP 2012-2222621.一种电连接箱,将罩外插于设有电路基板的主体部,在收容有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对所述罩进行组装,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中的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罩的内表面凹陷的捕水孔,并且,所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上方的上侧开口缘部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大于所述捕水孔中位于铅垂下方的下侧开口缘部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捕水孔的开口部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纵长矩形形状,并且所述捕水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所述开口部的长度方向尺寸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在所述主体部中的与所述罩的内表面相向的相向面上,在所述捕水孔的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南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