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印刷配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93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印刷配线板。在通过冲压装置向双面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一个面上粘贴增强部件时,防止在设于产品部周围的舍弃部的增强图案内残留气泡。一种柔性印刷配线板,其包括在金属箔上形成配线图案的产品部(51),和设置在该产品部(51)的周围,形成了金属箔的增强图案(10)的舍弃部(52),在该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一个面上接触增强部件(53),并且在另一个面上接触、重叠脱模部件(59),通过冲压装置进行压接,粘贴上述增强部件(54)而形成,在上述舍弃部(52)的增强图案(10)的各处,在柔性印刷配线板的表里两面相对设置金属箔除去部位(11),并且,粘贴上述增强部件(54)的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11A)形成得比另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11B)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印刷配线板,特别是涉及一种为了防止 弯曲而在产品部周围设置的舍弃部上形成增强图案、通过沖压装 置粘贴增强部件而形成的柔性印刷配线板。
技术介绍
以往,这种柔性印刷配线板包括在金属箔上形成配线图案的 产品部,以及其周围设置的舍弃部,为了防止弯曲等, 一般在该 舍弃部形成金属箔的增强图案。比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舍弃部形成格子状或者圆 形、矩形的增强图案的实例。这些增强图案由与产品部的配线图 案相同材质的金属箔构成,通过蚀刻法与配线图案同时形成。另外,在双面柔性印刷配线板中,如果在表里两面形成完全 不同形状的增强图案,则表里两面的金属箔残存率变化,在配线 板上产生弯曲或波紋,增强板或增强膜等增强部件变得难以粘贴, 因此,表里两面的增强图案大多为同 一形状。比如,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假设图案(增强图案),在舍弃部形成与形成在产品部的配线图案相同的配线图案的至少 一 部分, 由此,使工件整体的金属箔残存率平均化,防止配线板的弯曲或 扭曲等变形。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方案在图案加工后的多 层印刷配线板的两面上涂敷热固化型底涂层,通过加热使其固化,成为非流动状态后,在其两面浸渍环氧树脂,将预浸料坯重叠进 行层叠冲压。日本实开昭60-169857号^^报 日本特开2001-326429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7-336(M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以往,为了确保部件安装部位的机械强度,在粘贴上述增强 部件时,由于在工件内独立安装有多个产品部,故为了减少粘贴 的工时,往往3夸越多个产品部粘贴增强部件,在此场合,不l又产 品部粘贴增强部件,在舍弃部也粘贴增强部件。但是,在粘贴增强部件时,在格子状的增强图案中,金属箔 除去部位容易残留气泡。如果残留气泡,则在零件回流时气泡膨 胀,从而发生增强部件的剥离。剥离如果仅发生在舍弃部的话则 没有问题,但若是波及到产品部的话,则会产生不易组装到机器 上的问题。特别是,近年进行着基于无铅焊锡的零件安装,回流 温度变高,因此增强部件的剥离成为问题。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完全没有记载气泡的发生及 其防止。作为气泡残留的主要原因,可以例举格子状图案的金属 箔除去部位的台阶部。比如,如图6所示,在双面柔性印刷配线;f反的工件50上配置 3处产品部51,在设于各产品部51周边的舍弃部52上,在表里 两面同一部位,用金属箔形成有格子状的增强图案53。并且,包 括舍弃部52在内,跨越3个产品部51粘贴增强部件54。图7是图6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 图7(a)的X-X剖视图。如前所述,格子状的增强图案53形成于表里两面的同一部位,因此金属箔除去部位55在表里两面以相同位置和相同面积而相对,有增强图案53的金属箔的部分与露出绝缘 基底56的没有金属箔的部分的厚度差,在增强图案53的边界部 分B剧烈地变化。图8表示在上述双面柔性印刷配线板的工件50上粘贴增强部 件54的工序,是舍弃部52的金属箔除去部位55的放大剖视图。 图8(a)中,在工件50的表里两面上粘贴了绝缘用覆膜57,从该状 态,如图8(b)所示那样,通过粘结剂58在表面侧(该图中为上侧) 配置增强部件54,并且在里面侧(该图中为下侧)配置具有缓沖性 的脱模部件59。进而,如图8(c)所示那样,通过冲压装置从上下 两侧进行压接,粘贴增强部件54。此时,由于在增强图案53的边界部分B,厚度急剧变化,因 此刚性也急剧变化,脱模部件59无法适应台阶部的形状,仅该部 分无法确保从图中下侧推上的压力。因此,如该图中Cl所示那样, 在增强部件54和覆膜57之间产生空隙,当粘结剂58不能填满该 空隙的场合,则会残留气泡。为了防止气泡的残留,有一种在真空氛围内压接增强部件54 的方法,但需要抽真空的时间,处理时间变长,具有生产性较低 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流动性较好的粘结剂,将上述空隙充分 填充的话,由于粘结剂柔软,会发生增强部件流出的不利情况。 另外,如果将粘结剂的厚度加厚来填充空隙的话,则柔性印刷配 线板本身的厚度变厚,会发生限制向机器上安装的情况。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向增强图案的间隙中填充热固化型底涂 层剂的方法,该方法也是虽然能填充上述空隙,但柔性印刷配线 板本身的厚度变厚,而且,还具有增加填充底涂层剂的工序从而成本上升,同时,柔性印刷配线板的柔软性变差的不利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通过沖压装置向双面柔性印刷 配线板的 一 个面粘贴增强部件时,防止在设于产品部周围的舍弃 部的增强图案内残留气泡。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提 供一种柔性印刷配线板,其包括在金属箔上形成配线图案的产品 部,和设置在该产品部的周围,形成了金属箔的增强图案的舍弃 部,在该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一个面上接触增强部件,并且在另一 个面上接触、重叠脱模部件,通过冲压装置进行压接,粘贴上述 增强部件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舍弃部的增强图案的各处, 在柔性印刷配线板的表里两面相对设置金属箔除去部位,并且, 粘贴上述增强部件的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形成得比另 一个面 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大。根据该方案,形成在舍弃部的增强图案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在 柔性印刷配线板的表里两面上面积不同,粘贴增强部件的 一 个面 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形成得比另 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大,由此, 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的边界部分和另 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 位的边界部分的位置错开。因此,有增强图案的金属箔的部分和 没有的部分的厚度阶段性地变化。为此,粘贴增强部件时金属箔 除去部位的厚度变化缓慢,所以脱模部件容易跟随,难以残留气 泡。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案1所述的柔性印刷配线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图案中,在粘贴上述增强部件的一个面的 金属箔除去部位的开口缘部内侧,配置上述另一个面的金属箔除 去部位的开口缘部,使上述另 一个面的金属箔的边界部分向内侧 错开,阶段性地形成厚度的变化。根据该方案,在粘贴增强部件的 一 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的 开口缘部的内侧,配置另 一 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的开口缘部, 上述另 一个金属箔的边界部分向内侧错开,使厚度阶段性地变化, 因此,在通过冲压装置粘贴增强部件时,脱模部件一边跟随边界 部分的厚度变化, 一边阶段性地升高,上述另一个面的金属箔除 去部位和脱模部件紧密贴合。因此,在上述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 部位和增强部件之间的空隙中填充粘结剂,不会残留气泡。本专利技术中,舍弃部具有增强图案的金属箔的部分和没有的部 分的厚度变化緩慢,因此,即使使用比如格子状的增强图案,在 通过沖压装置粘贴增强部件时,另 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的脱 模部件的跟随性良好,与此相伴, 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和增 强部件之间的空隙消失,可防止起泡的残留。附图说明图l(a)、 (b)是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印刷配线板的金属箔除去部分的 放大图。图2(a) (c)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柔性印刷配线板上粘贴增强部件的工序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金属箔除去部位的变形实例的说明图。图4(a)、 (b)是表示调整金属箔残存率用的金属箔除去部位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金属箔除去部位的变形实例的说明图。 图6是在柔性印刷配线板的工件上设置的产品部和舍弃部5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印刷配线板,其包括在金属箔上形成配线图案的产品部,和设置在该产品部的周围,形成了金属箔的增强图案的舍弃部,在该柔性印刷配线板的一个面上接触增强部件,并且在另一个面上接触、重叠脱模部件,通过冲压装置进行压接,粘贴上述增强部件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舍弃部的增强图案的各处,在柔性印刷配线板的表里两面相对设置金属箔除去部位,并且,粘贴上述增强部件的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形成得比另一个面的金属箔除去部位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冢胜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梅克特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