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2861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用以同时实现柔性零件的导向和压紧装配工艺,所述的装置包括气缸、支撑组件、导向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的气缸通过法兰固定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的支撑组件与压紧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紧组件内部设有导向组件,所述的压紧组件与气缸的气缸活塞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件装配工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单向阀的结构主要由上、下盖,大、小密封圈,弹簧,气塞,上、下气门芯等部件组成,目前生产领域阀门的弹性密封圈装配多采用人工手动装配或者机械装配。人工手动装配具有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在于手动装配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容易造成漏装等现象使得到产品的质量不稳定。虽然机械装配较手动装配有了较大改善,但在传统机械装配中仍存在两个问题:1、柔性件导向和压紧两个任务通常需要用两个驱动机构;2、虽然较人工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但导向和压紧两个运动同步性依赖于控制系统,生产成本和空间布局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用以同时实现柔性零件的导向和压紧装配工艺,所述的装置包括气缸、支撑组件、导向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的气缸通过法兰固定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的支撑组件与压紧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紧组件内部设有导向组件,所述的压紧组件与气缸的气缸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导轨,所述的支撑架呈L型,所述的导轨通过螺栓与支撑架连接。所述的压紧组件包括连接板、滑块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盖、大连接缸体、小连接缸体和压盖,所述的连接板套设在大连接缸体外部,并且与滑块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上盖的下端设有第一外沿,所述的大连接缸体的上端设有第二外沿,下端设有第三外沿,所述的大连接缸体的下端还设有挡板,所述的第二外沿与第一外沿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外沿与挡板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外沿的中心设有通孔,并且在通孔的径向设有一条盲槽,所述的盲槽的长度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料锥、推杆、弹性单元和方砖块,所述的料锥和推杆固定连接,并且从内部依次穿过压盖顶部、小连接缸体、挡板和大连接缸体,所述的推杆上部沿轴向开设有一条直槽,且中部设有圆形凸起,所述的弹性单元套设在推杆上部,所述的弹性单元设置在大连接缸体和圆形凸起所限制的空间内,所述的方砖块设置在直槽内,并且与推杆通过直槽相对上下滑动。所述的弹性单元包括套设在推杆上部并且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推块、弹簧和上推块,所述的下推块的内径小于圆形凸起的直径,所述的上推块的外径大于外沿的通孔直径,所述的方砖块形状与盲槽配合,并且与上盖的底部接触。所述的压盖与料锥形状匹配,并且套设在料锥外部,所述的料锥底部的外缘上套设有柔性零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结构简单紧凑: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导向机构和压紧机构,使导向机构布置在压紧机构内部,减少了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利用单个气缸完成弹性密封圈的导向和压紧两个运动任务,减少了驱动机构的数量。二、工作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件的导向压紧机构,机械化程度高,避免人工装配,可有效节约成本,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三、适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件的导向压紧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不同尺寸及规格的柔性件进行调整,机构装置结构巧妙,充分满足市场所需,可有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布局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压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大连接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装置的导向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其中,1、气缸,2、法兰,3、支撑架,4、气缸活塞杆,5、上盖,6、导轨,7、滑块,8、连接板,9、大连接缸体,10、挡板,11、小连接缸体,12、压盖,13、料锥,14、推杆,15、方砖块,16、上推块,17、弹簧,18、下推块,101、第一外沿,102、第二外沿,103、第三外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7所示,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用以同时实现弹性密封圈的导向和压紧,并将弹性密封圈安装在阀门底座上,装置包括气缸1、支撑组件、导向组件和压紧组件,气缸1通过法兰2固定在支撑组件上,支撑组件与压紧组件滑动连接,压紧组件内部设有导向组件,压紧组件与气缸1的气缸活塞杆4连接,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3和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导轨6,支撑架3呈L型,导轨6通过螺栓与支撑架3连接。如图3所示,压紧组件包括连接板8、滑块7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盖5、大连接缸体9、小连接缸体11和压盖12,连接板8套设在大连接缸体9外部,并且与滑块7通过螺栓连接,滑块7与导轨6滑动连接,上盖5的下端设有第一外沿101,大连接缸体9的上端设有第二外沿102,下端设有第三外沿103,大连接缸体9的下端还设有挡板10,大连接缸体9上端的第二外沿102与上盖5下端的第一外沿101通过销轴固定连接,大连接缸体9下端的第三外沿103与挡板10通过销轴固定连接,第二外沿102的中心设有通孔,并且在通孔的径向设有一条盲槽,盲槽的长度大于通孔的直径。如图2、5和6所示,导向组件包括料锥13、推杆14、弹性单元和方砖块15,料锥13和推杆14固定连接,并且从内部依次穿过压盖12顶部、小连接缸体11、挡板10和大连接缸体9,推杆14上部沿轴向开设有一条直槽,且中部设有圆形凸起,弹性单元套设在推杆14上部,弹性单元设置在大连接缸体9和圆形凸起所限制的空间内,方砖块15设置在直槽内,并且与推杆14通过直槽相对上下滑动。如图4所示,弹性单元包括套设在推杆14上部并且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推块18、弹簧17和上推块16,下推块18的内径小于圆形凸起的直径,上推块16的外径大于外沿102的通孔直径,方砖块15形状与盲槽配合,并且与上盖5的底部接触,压盖12与料锥13形状匹配,并且套设在料锥13外部,料锥13底部的外缘上套设有弹性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导向组件和压紧组件同步运动过程:气缸1的活塞杆4往下运动,推动上盖5往下移动,同时推动大连接缸体9和方砖块15,将运动传递到导向组件和压紧组件上,其中,导向组件的运动为:方砖块15随上盖5往下移动,推动上推块16往下轻微挤压弹簧17,弹簧17将力向下传递给下推块18,通过推杆14的凸起将推杆14往下推动,最终使料锥13往下移动;压紧组件的运动为:大连接缸体9随着上盖5往下移动,使挡板10、小连接缸体11和压盖12同时往下移动。这个过程中,压紧组件和导向组件随着气缸活塞杆4往下运动而同步往下运动。2、导向组件运动分离过程:气缸活塞杆4继续往下运动,当导向组件到达装配位置时,料锥13与装配平面接触进而停止运动,由于推杆14和料锥13固定连接,推杆14停止运动,又由于推杆14凸起的单向限位,下推块18停止运动;导向机构中的方砖块15在上盖5推动下沿推杆14直槽往下运动,由于下推块18的限位作用,推杆14推动上推块16压缩弹簧17,弹簧17利用变形吸收压缩的位移;该过程,压紧组件的运动不受导向机构的影响,继续随着气缸活塞杆4往下运动。在导向组件到达装配位置后,弹性密封圈沿料锥13落至阀门底座的槽口上,压盖12随着气缸活塞杆4继续往下运动,直至压盖12将弹性密封圈压入阀门底座上的弹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用以同时实现柔性零件的导向和压紧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气缸(1)、支撑组件、导向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的气缸(1)通过法兰(2)固定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的支撑组件与压紧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紧组件内部设有导向组件,所述的压紧组件与气缸(1)的气缸活塞杆(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用以同时实现柔性零件的导向和压紧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气缸(1)、支撑组件、导向组件和压紧组件,所述的气缸(1)通过法兰(2)固定在支撑组件上,所述的支撑组件与压紧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紧组件内部设有导向组件,所述的压紧组件与气缸(1)的气缸活塞杆(4)连接,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3)和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导轨(6),所述的支撑架(3)呈L型,所述的导轨(6)通过螺栓与支撑架(3)连接,所述的压紧组件包括连接板(8)、滑块(7)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盖(5)、大连接缸体(9)、小连接缸体(11)和压盖(12),所述的连接板(8)套设在大连接缸体(9)外部,并且与滑块(7)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滑块(7)与导轨(6)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5)的下端设有第一外沿(101),所述的大连接缸体(9)的上端设有第二外沿(102),下端设有第三外沿(103),所述的大连接缸体(9)的下端还设有挡板(10),所述的第二外沿(102)与第一外沿(101)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外沿(103)与挡板(10)通过销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零件的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瑞琴李中武帅顾海燕徐启喆贺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