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仓储系统和容器的转移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
,特别地,涉及一种仓储系统,还涉及一种该仓储系统中容器的转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移动机器人在仓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仓储区的货架用来储存容器,自移动机器人配合提升机,其能够实现在货架的一层中自主移到任意位置,从而实现了自移动机器人在货架不同层的换层操作,同时也实现了在货架的不同层存放容器。例如自移动机器人可以承载货物运动至提升机的对应位置,提升机带动自移动机器人运动至货架的对应层,运动到位之后,自移动机器人运动至货物对应的储存位置进行储存。
[0003]但是,现阶段,仓储系统中数量有限的提升机要负责多台自移动机器人在货架不同层的转移,提升机在转移一台自移动机器人时,其他的自移动机器人需要等待,因此,提升机的效率会成为整个仓储系统工作效率的瓶颈。另外,设置多台提升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层工作的效率,但是这样会增加提升机对仓储空间的占用率,还会增加提升机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1),所述承载平台(1)至少包括第一储存平台(13),以及位于第一储存平台(13)上方的第二储存平台(14);所述第一储存平台(13)、第二储存平台(14)被构造为用于储存容器;还包括换层通道,所述换层通道被构造为由第一储存平台(13)倾斜地延伸至所述第二储存平台(14);自移动机器人(2),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被构造为在承载平台(1)中行走,以对容器进行转运;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被构造为经所述换层通道在第一储存平台(13)和第二储存平台(14)之间进行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包括:底盘(20),所述底盘(20)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容器的承载面;行驶机构,所述行驶机构包括用于带动底盘(20)行走的第一行驶轮(21)、第二行驶轮(22);所述第一行驶轮(21)通过第一升降机构(23)连接在所述底盘(20)上;控制单元,当所述行驶机构在换层通道上时,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升降机构(23)带动第一行驶轮(21)相对于底盘(20)进行升降,以将承载面保持在水平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被构造为用于检测自移动机器人(2)的姿态;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单元获得的参数,控制第一升降机构(23)带动第一行驶轮(21)相对于底盘(20)进行升降,以将承载面保持在水平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驶轮(22)通过第二升降机构(24)连接在所述底盘(20)上;当所述行驶机构在换层通道上时,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升降机构(23)带动第一行驶轮(21)相对于底盘(20)进行升降,和/或,控制第二升降机构(24)带动第二行驶轮(22)相对于底盘(20)进行升降,以将承载面保持在水平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层通道为固定在所述第一储存平台(13)和第二储存平台(14)之间的行驶轨道(151),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被构造为在行驶轨道(151)上行走,以在第一储存平台(13)和第二储存平台(14)之间进行换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层通道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储存平台(13)和第二储存平台(14)之间的输送线(152),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被构造为行走至输送线(152)上,经所述输送线(152)的输送在第一储存平台(13)和第二储存平台(14)之间进行换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层通道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储存平台(13)和第二储存平台(14)之间的输送线(152),所述输送线(152)上设置有承载台(154),所述承载台(154)被构造为随输送线(152)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被构造为行走至承载台(154)上,经所述输送线(152)的输送在第一储存平台(13)和第二储存平台(14)之间进行换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层通道包括第一换层通道和第二换层通道;所述自移动机器人(2)被构造为经第一换层通道由第一储存平台(13)爬升至第二储存平台(14);以及经第二换层通道由第二储存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袭开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