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95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4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发光芯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多个指纹感光芯片,其中,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交错且间隔排列,用于接收来自指纹的光学信号;多个所述发光芯片和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形成行向芯片组,多个所述发光芯片和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形成列向芯片组。本申请还涉及了一种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一种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一种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全面屏时代,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越来越大,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顺势成为潮流,光学屏下指纹技术率先进入商用。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具有体积小、省电、色域广、寿命长等优点,并且随着制程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近年来Micro LED相关产品(例如Micro LED显示器)越来越多。
[0003]目前的指纹识别模组通常是设置于有机光发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的下方,这导致了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厚度的增加,不符合电子设备薄形化的趋势。而且,指纹识别模组大多与OLED显示屏并未整合在一起,还需要外用中框将二者加以固定,这无疑会增加组装的成本与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指纹识别模组通常是设置于OLED显示屏的下方导致了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厚度的增加,不符合电子设备薄形化的趋势的问题。
[0005]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发光芯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多个指纹感光芯片,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用于采集被检测对象的光学信号,其中,多个所述发光芯片和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形成行向芯片组,多个所述发光芯片和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形成列向芯片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06]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显示装置通过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的情况下实现了Micro LED显示模组的屏内指纹识别功能,符合电子设备薄形化的趋势。同时,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排列整合在一起,而不需要额外的中框将二者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组装的成本与难度。
[0007]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多个遮光层,多个所述遮光层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之间,用于阻挡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射光传输至所述指纹感光芯片。
[0008]可选地,多个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层和多个第二遮光层,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第二遮光层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行向芯片组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列向芯片组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段,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第二遮光段,多个所述第一遮光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遮
光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行向芯片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段,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列向芯片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遮光段。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段,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二遮光段,所述第一遮光段的数量与所述行向芯片组中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的数量之和相等,且多个所述第一遮光段之间彼此断开,所述第二遮光段的数量与所述列向芯片组中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的数量之和相等,且多个所述第二遮光段之间彼此断开,每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周围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段和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段依次首尾相连围设在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的周侧。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段,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二遮光段,所述第一遮光段的数量与所述行向芯片组中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的数量之和相等,且多个所述第一遮光段之间彼此断开,所述第二遮光段的数量与所述列向芯片组中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的数量之和相等,且多个所述第二遮光段之间彼此断开,每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周围的两个所述第一遮光段和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段依次首尾相连围设在所述发光芯片的周侧。
[0012]可选地,所述遮光层的高度大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的高度。
[0013]可选地,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的最小中心间距为小于或等于100um。
[0014]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上的遮黑层,每个所述均开设有通光孔,且所述通光孔贯穿所述遮黑层。
[0015]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显示装置通过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的情况下实现了Micro LED显示模组的屏内指纹识别功能,符合电子设备薄形化的趋势。同时,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整合在一起,而不需要额外的中框将二者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组装的成本与难度。而且,在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设置有相应的遮光层,可以有效地阻挡所述发光芯片侧表面的出射光传输至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从而避免所述出射光造成所述指纹感光芯片过度曝光而导致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无法进行指纹识别。
[0016]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支撑框架和上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
[0017]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显示装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显示装置的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厚度的情况下实现了Micro LED显示模组的屏内指纹识别功能,符合电子设备薄形化的趋势。同时,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整合在一起,而不需要额外的中框将二者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组装的成本与难度。而且,所述电子设备通过在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指纹感光芯片设置有相应的遮光层,可以有效地阻挡所述发光芯片侧表面的出射光传输至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从而可以避免所述出射光造成所述指纹感光芯片过度曝光而导致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无法进行指纹识别。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

显示装置;
[0028]110

显示模组;
[0029]111

发光芯片;
[0030]112

遮光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发光芯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多个指纹感光芯片,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用于采集被检测对象的光学信号,其中,多个所述发光芯片和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形成行向芯片组,多个所述发光芯片和多个所述指纹感光芯片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交错排列形成列向芯片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多个遮光层,多个所述遮光层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指纹感光芯片之间,用于阻挡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射光传输至所述指纹感光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层和多个第二遮光层,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第二遮光层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行向芯片组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列向芯片组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段,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第二遮光段,多个所述第一遮光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遮光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行向芯片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段,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列向芯片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遮光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段,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浩翔蔡明达萧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