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990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单元、第二电极层和光传输单元,第一电极层设置在基板上,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向基板的一侧,且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背向基板的一侧,且与第一电极层相对且间隔地设置;光传输单元位于第一电极层背向基板的一侧,且与第二电极层连接,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至少部分进入光传输单元并折射到外界;其中,当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产生压差,光传输单元的折射率变化,以调节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从而解决显示面板在窄视角和广视角切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显示面板的可视视角也越来越大。广视角显示面板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显示面板的画面观赏效果要求,但在某些场合,人们也不希望其他人观看到显示面板上的显示画面,这就需要显示面板能够具有窄视角的防偷窥能力。

2、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显示内容的隐私,一般会在显示面板上设置防窥膜,以减小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从而提高防偷窥能力。但设置防窥膜使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固定,不能根据用户需求简捷地进行视角切换。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旨在解决显示面板在窄视角和广视角切换的问题。

2、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单元、第二电极层和光传输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第二传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压差,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和所述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第二传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产生第一压差,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产生第二压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第一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传输结构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结构的第三传输结构,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三发光件,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三传输结构罩设在所述第三发光件的外周,所述第三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产生第三压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位于第三传输结构下方且与第三发光件相邻,所述第三传输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极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刘政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