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83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包括组成研磨装置支撑部位的机体,在机体的内部设置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驱动位置设置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并带动轴承外圈转动的夹持盘,驱动结构的顶部设置防护架,其特征在于,夹持盘的一侧设置研磨部,研磨部能够进入轴承外圈内侧形成对沟道的研磨,研磨部包括:安装架,可拆卸安装于机体的外侧,其外侧设置定位架,定位架与安装架连接,其内部设置可伸缩的伸缩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轴承外圈进行研磨加工的同时,会将残留在轴承外圈沟道内部的颗粒进行吸收,从而能够避免其在进行研磨加工的过程中会滚动,导致研磨块与轴承外圈会受到影响,从而能够保证研磨的精密度。而能够保证研磨的精密度。而能够保证研磨的精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外圈加工
,具体为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精密研磨即是对零部件的表面进行研磨加工,其中,轴承外圈的沟道位于轴承外圈的内侧,其作用是为了便于与内部的滚珠更加稳定的接触,保证轴承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使用效果以及良好的使用寿命。
[0003]在轴承外圈基本成型之后,既需要对其沟道进行超精密研磨加工,能够将上道工序加工所残留颗粒以及不平整的表面位置进行清保洁,使其表面粗糙度符合工艺要求。
[0004]但现有的超精密研磨装置大多是通过研磨结构伸入到轴承沟道内部,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研磨,而现有的研磨装置并不能够对轴承沟道内部所残留的颗粒进行清除,即在使用的过程中颗粒会跟随轴承外圈的运动而产生转动,且在沟道内部的颗粒在进入到研磨结构内侧时会进入到研磨结构与轴承沟道之间,影响到研磨效率,且会导致划痕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目前研磨装置并不能够对轴承沟道内部所残留的颗粒进行清除,即在使用的过程中颗粒会跟随轴承外圈的运动而产生转动,且在沟道内部的颗粒在进入到研磨结构内侧时会进入到研磨结构与轴承沟道之间,影响到研磨效率,且会导致划痕产生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包括组成研磨装置支撑部位的机体,在机体的内部设置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驱动位置设置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并带动轴承外圈转动的夹持盘,驱动结构的顶部设置防护架,夹持盘的一侧设置研磨部,研磨部能够进入轴承外圈内侧形成对沟道的研磨,研磨部包括:
[0007]安装架,可拆卸安装于机体的外侧,其外侧设置定位架,定位架与安装架连接,其内部设置可伸缩的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可调节,且在调节之后能够改变伸缩组件端部到驱动盘之间的距离;
[0008]调节组件,可拆卸安装于伸缩组件的端部位置,其外侧安装研磨块,研磨块的内侧设置对其进行支撑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背离研磨块的一端与调节组件固定连接。
[0009]磁吸回收组件,设置于研磨块之间,用于对研磨所产生的颗粒进行回收。
[0010]进一步的,安装架的内侧设置可转动的转盘,定位架能够与转盘连接,且定位架与转盘以及安装架之间均通过螺杆进行连接,其中定位架的尾部位置能够外接驱动结构。
[0011]进一步的,伸缩组件包括:
[0012]伸缩杆,可伸缩设置于定位架的内侧,其外表面与定位架内壁接触,定位架内部设置滑道,滑道沿定位架轴线方向进行延伸开设,其中,伸缩杆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由滑道延伸至定位架外侧;
[0013]夹板,通过销轴,可转动安装于伸缩杆延伸至定位架外侧的一端,其端部设置卡板,卡板通过线轴连接其中一夹板,且能够对另一夹板进行限位;
[0014]定位凸起,呈外凸状成型于定位架外表面,夹板的内侧设置弹性板,弹性板固定于夹板外表面且能够与定位凸起接触。
[0015]进一步的,定位凸起对称设置,且在夹板被卡块进行限位之后,定位凸起能够对弹性板进行挤压,弹性板与定位凸起的接触位置凹陷,其中弹性板为弹性橡胶柱制成。
[0016]进一步的,磁吸回收组件包括:
[0017]收纳槽,滑动安装于调节组件内侧,其内侧设置磁板,磁板内侧设置电磁铁,电磁铁固定于调节组件内侧,其通电之后能够磁吸磁板,形成对磁板的固定,且还能够透过收纳槽用来磁吸在研磨过程中沟道内部的颗粒;
[0018]导向板,固定于调节组件内侧,且导向板一端与收纳槽的开口位置接触,导向板的一侧设置清洁刷,清洁刷固定于调节组件内侧;
[0019]喷头,设置于清洁刷的一侧,且与调节组件连接,喷头的一端设置用于进行供气的气道,气道延伸至调节组件的外侧,气道延伸至调节组件外侧的一端设置供气泵,供气泵可拆卸安装于机体外表面。
[0020]进一步的,清洁刷为软毛,且清洁刷能够与轴承外圈沟道内壁接触,其中,清洁刷与导向板为对称设置,供气泵形成与喷头的连通,喷头喷嘴朝向位置为轴承外圈沟道。
[0021]进一步的,调节组件包括:
[0022]运动架,可拆卸安装于伸缩杆延伸至定位架外侧的一端,其内部设置挤压块,挤压块可伸缩插接于运动架内部,研磨块插接于挤压块内部;
[0023]连杆,活动设置于运动架的内部,其外侧设置连接结构与挤压块形成连接,连杆一侧设置调节头,调节头插接于连杆内部并延伸至运动架外侧;
[0024]磁环,固定于调节头内侧,用于磁吸运动架。
[0025]进一步的,连接结构为支撑杆与安装环,支撑杆的两端均通过销轴进行连接,且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环外表面以及挤压块外表面,且安装环与连杆螺纹连接。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的加工方法,用于研磨装置对轴承外圈沟道的超精密研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将需要进行加工的轴承外圈固定于夹持盘内侧,之后利用伸缩组件对夹持盘的位置进行调整;
[0028]通过调节组件调整研磨块的延伸位置,使研磨块能够进入到轴承外圈内部,之后通过按压压缩弹簧使研磨块能够进入到轴承外圈沟道内部,在压缩弹簧的支撑作用下,研磨块能够与沟道内壁接触;
[0029]驱动组件带动夹持盘转动,使轴承外圈转动,研磨块对其进行研磨,颗粒被磁吸回收组件回收,从而完成对轴承外圈的研磨。
[0030]进一步的,驱动结构能够带动夹持盘实现正反转,而在完成研磨之后需要对磁吸回收组件进行断电,并对其内部进行清洁,清除其内部的颗粒以及铁屑残渣。
[0031]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3]1、本专利技术在对轴承外圈进行研磨加工的同时,会将残留在轴承外圈沟道内部的颗粒进行吸收,从而能够避免其在进行研磨加工的过程中会滚动,导致研磨块与轴承外圈会受到影响,从而能够保证研磨的精密度,进而能够保证研磨后的表面粗糙度。
[0034]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进行研磨加工的研磨部伸入到轴承外圈的内部,利用驱动结构带动轴承外圈转动,轴承外圈沟道在转动的过程中会贴合研磨块,同时形成对轴承外圈沟道的研磨,进而能够保证在进行研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能够进行沟道内部残留颗粒回收的磁吸回收组件,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颗粒进行稳定的回收,在颗粒被回收之后能够保证颗粒的稳定性,避免其在轴承内部滚动,从而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颗粒会进入到研磨块与沟道之间的风险。
[0036]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研磨块位置进行调整的调节组件,在进行研磨时能够调整研磨块的不同外径,从而能够使其稳定的贴合轴承沟道,利用其与支撑弹簧形成配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量的收缩,能够保证在研磨过程中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包括组成研磨装置支撑部位的机体,在机体的内部设置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驱动位置设置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并带动轴承外圈转动的夹持盘,驱动结构的顶部设置防护架,其特征在于,夹持盘的一侧设置研磨部,研磨部能够进入轴承外圈内侧形成对沟道的研磨,研磨部包括:安装架,可拆卸安装于机体的外侧,其外侧设置定位架,定位架与安装架连接,其内部设置可伸缩的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可调节,且在调节之后能够改变伸缩组件端部到驱动盘之间的距离;调节组件,可拆卸安装于伸缩组件的端部位置,其外侧安装研磨块,研磨块的内侧设置对其进行支撑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背离研磨块的一端与调节组件固定连接。磁吸回收组件,设置于研磨块之间,用于对研磨所产生的颗粒进行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架的内侧设置可转动的转盘,定位架能够与转盘连接,且定位架与转盘以及安装架之间均通过螺杆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可伸缩设置于定位架的内侧,其外表面与定位架内壁接触,定位架内部设置滑道,滑道沿定位架轴线方向进行延伸开设,其中,伸缩杆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由滑道延伸至定位架外侧;夹板,通过销轴,可转动安装于伸缩杆延伸至定位架外侧的一端,其端部设置卡板,卡板通过线轴连接其中一夹板,且能够对另一夹板进行限位;定位凸起,呈外凸状成型于定位架外表面,夹板的内侧设置弹性板,弹性板固定于夹板外表面且能够与定位凸起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凸起对称设置,且在夹板被卡块进行限位之后,定位凸起能够对弹性板进行挤压,弹性板与定位凸起的接触位置凹陷,弹性板为弹性橡胶柱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沟道超精密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磁吸回收组件包括:收纳槽,滑动安装于调节组件内侧,其内侧设置磁板,磁板内侧设置电磁铁,电磁铁固定于调节组件内侧,其通电之后能够磁吸磁板,形成对磁板的固定,且还能够透过收纳槽用来磁吸在研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庆章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莱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