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208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包括压合组件,包括上下配合使用的下压头和上压头,所述下压头固定设置,所述上压头设置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下压机构,所述下压头和所述上压头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轴承圈和密封圈的限位机构;密封圈下料组件,在所述压合组件两侧对称设置;轴承圈下料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合组件其中一侧中部;密封圈拿取组件,设置于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的相反一侧;轴承圈拿取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合组件和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用于支撑机械部件或者机械机构旋转的零部件,它的作用是降低运动中的摩擦力,现代机械设备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对轴承精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轴承包括两个环形的轴承圈,两个轴承圈之间设有若干滚动体,两个轴承圈通过所述滚动体相对转动,轴承圈与滚动体组装完成之后,为了保护滚动体,避免两个轴承圈之间进入灰尘等杂物,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润滑油的泄露,一般都会在轴承圈之间安装密封圈

[0003]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圈与密封圈之间加工组装设备在使用时,一般只能对轴承圈一侧进行密封圈安装,然后再进行另一侧的安装,交替安装,需要多次进行轴承圈和密封圈的定位,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压合部件对轴承圈以及密封圈的定位精度不高,容易出现错位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原料的浪费,还需要返工,十分的耽误加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能够精准的定位轴承圈与密封圈,使其组装之前定位准确,降低出现错位的概率,使得轴承组装良品率更高,同时能够同时对轴承圈两侧的密封圈同时进行安装,组装效率更高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包括:压合组件,包括上下配合使用的下压头和上压头,所述下压头固定设置,所述上压头设置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下压机构,所述下压头和所述上压头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轴承圈和密封圈的限位机构;密封圈下料组件,在所述压合组件两侧对称设置;轴承圈下料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合组件其中一侧中部;密封圈拿取组件,设置于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的相反一侧;轴承圈拿取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合组件和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密封圈下料组件用于垂直传送密封圈,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用于垂直传送轴承圈,并通过所述密封圈拿取组件在所述密封圈下料组件之间交替夹取传输密封圈,同时利用所述轴承圈拿取组件在所述密封圈拿取组件的交替间隙之间夹取传输轴承圈,之后通过下压头和上压头将传输至其之间的轴承圈和密封圈进行压合

[0006]所述下压头包括固定安装于支座上的下支座以及垂直滑动安装于所述下支座内部的下定位销柱,所述下支座顶面在所述下定位销柱外围环绕设置有下顶盘;所述上压头包括固定安装于支座上上支座

垂直滑动安装于所述上支座外表面的定位滑套以及垂直滑动安装于所述上支座内部的上定位销柱

[0007]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弹簧

第二限位弹簧以及第三限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弹簧安装于所述下定位销柱底面与所述下支座滑槽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顶面与所述上支座滑槽之间,所述第三限位弹簧安装于所述定位滑套顶面与支座之间,所述上定位销柱

所述上支座与所述定位滑套之间形成有限位环槽,所述上定位销柱底面凸出有上凸柱,所述下定位销柱顶面开设有与所述上凸柱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0008]所述下定位销柱顶端直径与轴承圈内径相同,所述下定位销柱底端直径与密封圈直径相同,且在直径过渡处设置有缓冲坡面

[0009]所述上支座底端圆周阵列开设有负压通孔,所述上支座内部开设有连通所有所述负压通孔的环形通道,所述上支座外部支座上固定安装有微型负压泵,所述微型负压泵的吸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环形通道相连通

[0010]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支座之间的滑动支柱,所述滑动支柱两端通过支撑板固定,所述下压头固定于其底部的支撑板上,且顶部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压合液压缸,所述上压头与所述压合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柱之间还滑动安装有滑动支板,所述上压头顶端安装于所述滑动支板上,所述滑动支板对角处正下方设置有限位支柱

[0011]所述密封圈下料组件包括垂直放置的密封圈套筒,所述密封圈套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套筒座,所述第一套筒座通过支架悬空固定于机体架上,所述第一套筒座出口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薄型气缸,所述第一薄型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承接支板;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包括垂直放置的轴承圈套筒,所述轴承圈套筒底部设置有第二套筒座,所述第二套筒座通过支架悬空固定于机体架上,所述第二套筒座出口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薄型气缸,所述第二薄型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承接支板

[0012]所述密封圈拿取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爪

平衡支板

中心支板以及底支板,所述底支板固定安装于机体架上,且顶面固定安装有横向轨道,所述中心支板通过滑动支座横向滑动安装于所述横向轨道,所述中心支板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横向轨道十字交叉设置的纵向轨道,所述平衡支板通过滑动支座纵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纵向轨道上,所述平衡支板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三薄型气缸,所述第三薄型气缸动力输出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爪电机,所述第一夹持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爪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密封圈拿取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中心支板侧面的电动伸缩杆

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支板顶面两端的皮带轮以及安装于所述底支板底面的伺服电机,所述皮带轮之间套接有皮带,所述伺服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平衡支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板侧边与所述皮带一侧固定连接

[0013]所述轴承圈拿取组件包括第二夹持爪

支撑横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机体架上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旋转支盘,所述旋转支盘上固定安装有第四薄型气缸,所述支撑横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四薄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支撑横板远离所述第四薄型气缸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夹持爪电机,所述第二夹持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爪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0014]还包括停料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座和所述第二套筒座的出口处,用于限定下落物,所述停料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机体架上的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抵停板,且与所述活动抵停板相匹配设置有固定抵停板,所述活动抵停板
与所述固定抵停板延伸至下落物的腔体内

[0015]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密封圈下料组件

轴承圈下料组件

密封圈拿取组件和轴承圈拿取组件相配合,可利用密封圈拿取组件交替拿取密封圈,同时在交替的间隙中将轴承圈放置在两个密封圈之间,使其同时安装在轴承圈的上下两个安装槽内,不需要分别进行安装,避免了多次定位的麻烦,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进行安装的方式,提高了轴承圈与密封圈加工组装的效率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压头与上压头相配合,利用下定位销柱上下双直径的特性使得下密封圈和轴承圈可分别定位在指定位置,并在安装前都可持续进行位置限定,同时利用定位滑套与第二限位弹簧之间形成的限位环槽对上密封圈进行定位,并在安装前保持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合组件(1),包括上下配合使用的下压头(
11
)和上压头(
12
),所述下压头(
11
)固定设置,所述上压头(
12
)设置有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下压机构,所述下压头(
11
)和所述上压头(
12
)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轴承圈和密封圈的限位机构;密封圈下料组件(2),在所述压合组件(1)两侧对称设置;轴承圈下料组件(3),设置于所述压合组件(1)其中一侧中部;密封圈拿取组件(4),设置于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3)的相反一侧;轴承圈拿取组件(5),设置于所述压合组件(1)和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3)之间;其中,所述密封圈下料组件(2)用于垂直传送密封圈,所述轴承圈下料组件(3)用于垂直传送轴承圈,并通过所述密封圈拿取组件(4)在所述密封圈下料组件(2)之间交替夹取传输密封圈,同时利用所述轴承圈拿取组件(5)在所述密封圈拿取组件(4)的交替间隙之间夹取传输轴承圈,之后通过下压头(
11
)和上压头(
12
)将传输至其之间的轴承圈和密封圈进行压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头(
11
)包括固定安装于支座上的下支座(
111
)以及垂直滑动安装于所述下支座(
111
)内部的下定位销柱(
113
),所述下支座(
111
)顶面在所述下定位销柱(
113
)外围环绕设置有下顶盘(
112
);所述上压头(
12
)包括固定安装于支座上上支座(
121


垂直滑动安装于所述上支座(
121
)外表面的定位滑套(
122
)以及垂直滑动安装于所述上支座(
121
)内部的上定位销柱(
12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弹簧(
116


第二限位弹簧(
124
)以及第三限位弹簧(
125
),所述第一限位弹簧(
116
)安装于所述下定位销柱(
113
)底面与所述下支座(
111
)滑槽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弹簧(
124
)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
124
)顶面与所述上支座(
121
)滑槽之间,所述第三限位弹簧(
125
)安装于所述定位滑套(
122
)顶面与支座之间,所述上定位销柱(
123


所述上支座(
121
)与所述定位滑套(
122
)之间形成有限位环槽(
128
),所述上定位销柱(
123
)底面凸出有上凸柱(
129
),所述下定位销柱(
113
)顶面开设有与所述上凸柱(
129
)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115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销柱(
113
)顶端直径与轴承圈内径相同,所述下定位销柱(
113
)底端直径与密封圈直径相同,且在直径过渡处设置有缓冲坡面(
114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
121
)底端圆周阵列开设有负压通孔(
126
),所述上支座(
121
)内部开设有连通所有所述负压通孔(
126
)的环形通道,所述上支座(
121
)外部支座上固定安装有微型负压泵(
127
),所述微型负压泵(
127
)的吸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环形通道相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支座之间的滑动支柱(
14
),所述滑动支柱(
14
)两端通过支撑板固定,所述下压头(
11
)固定于其底部的支撑板上,且顶部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压合液压缸(
15
),所述上压头(
12
)与所述压合液压缸(
15
)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柱(
14
)之间还滑动安装有滑动支板(
13
),所述上压头(
12
)顶端安装于所述滑动支板(
13
)上,所述滑动支板(
13
)对角处正下方设置有限位支柱(
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庆章梅芳王佳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莱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