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90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6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在主动进气格栅的格栅框架内安装有上叶片和下叶片,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上叶片和下叶片在闭合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以对开的方式同步转动,从而关闭或打开进气通道;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导向座,在保证驱动功能的前提下简化了驱动结构,进而简化了组装流程,缩短了工艺节拍;同时,利用导向座上的导向杆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从而对连杆的活动进行导向,保证了驱动结构的稳定性。证了驱动结构的稳定性。证了驱动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进气格栅以及具有该主动进气格栅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进气格栅是通过测量车辆发动机水温、机油温度、空调系统状态、进气温度等信息,依靠控制电机自动实现进气格栅的叶片开启一定角度或者关闭的装置。主动进气格栅具有成本相对较低,节油效果明显的特点,目前已在汽车市场普及应用。近几年外置式的主动进气格栅更是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关注,其丰富多变的叶片旋转方式给汽车带来了更大的设计亮点。
[0003]申请号为“CN201911415156.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其中,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格栅框架、格栅本体、执行机构以及格栅叶片,格栅叶片能够在执行机构的驱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以对开的方式活动。这种对开式的叶片设计可以保证格栅叶片在完全打开后对进气区域无遮挡,能够有效提高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进气效率。但是,如上述专利所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对开式叶片的驱动结构往往需要通过多个连杆和传动杆联合传动才能够实现两个叶片的同步对开,传动结构复杂且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对开式叶片的驱动结构复杂且稳定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包括:
[0006]格栅框架,安装于车身并在车身上限定出一供空气流通的进气通道;
[0007]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两端分别铰接至所述格栅框架,使得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能够在所述格栅框架内往复转动以在闭合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往复切换;以及
[0008]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在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展开位置之间以对开的方式同步转动;当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进气通道关闭;当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进气通道打开;
[0009]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滑动设置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上叶片,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叶片;
[0010]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至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活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能够分别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转动。
[0011]可选地,所述导向座上开设有长条形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活动插设至所述导向孔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杆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导向孔往复滑动。
[0012]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条形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活动插设至所述条形孔。
[0013]可选地,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并排设置在所述格栅框架内,并且,当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外缘与所述格栅框架的内缘贴合,以使所述进气通道关闭。
[0014]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
[0015]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进气格栅,在格栅框架内安装有上叶片和下叶片,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上叶片和下叶片在闭合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以对开的方式同步转动,从而关闭或打开进气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仅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三根驱动杆,在保证其驱动功能的前提下简化了驱动结构,进而简化了组装流程,缩短了工艺节拍;同时,还在连杆之间设置了导向座,利用导向座上的导向杆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从而对连杆的活动进行导向,保证了驱动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进气通道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进气通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动作示意图一;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动作示意图二;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动作示意图三;
[0024]图中数字表示:
[0025]1、格栅框架;2、上叶片;3、下叶片;4、进气通道;5、驱动件;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导向座;10、导向杆;11、导向孔;12、输出轴;13、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
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7]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等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0028]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包括格栅框架1、上叶片2、下叶片3以及驱动组件。其中,格栅框架1安装于车身,用于在车身上限定出供空气流通的进气通道4。上叶片2和下叶片3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铰接至格栅框架1,使得上叶片2和下叶片3能够在格栅框架1内往复转动以在闭合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往复切换。驱动组件则能够驱动上叶片2和下叶片3在闭合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以对开的方式同步转动。
[0029]如图1所示,当上叶片2和下叶片3转动至闭合位置时,进气通道4关闭;如图2所示,当上叶片2和下叶片3转动至展开位置时,进气通道4打开。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上叶片2和下叶片3并排设置在格栅框架1内,当上叶片2和下叶片3处于闭合位置时,上叶片2和下叶片3的外缘最好能够与格栅框架1的内缘贴合,以使进气通道4能够完全关闭;当上叶片2和下叶片3处于展开位置时,上叶片2和下叶片3最好垂直于格栅框架1所处的平面,以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框架,安装于车身并在车身上限定出一供空气流通的进气通道;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两端分别铰接至所述格栅框架,使得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能够在所述格栅框架内往复转动以在闭合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往复切换;以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在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展开位置之间以对开的方式同步转动;当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进气通道关闭;当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进气通道打开;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滑动设置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上叶片,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叶片;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至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华王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梦达驰汽车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