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68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主要是在基板的部分上表面上设置有发光作用区,该发光作用区内至少包括有第二电极、有机发光层及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二电极可选择通过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其中之一而电性连接有至少一IC控制电路,该IC控制电路将设置在偏离发光作用区中心线延伸的非中间位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达到降低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整体阻抗,又可相对提高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部导线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不仅可达到降低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整体阻抗,又可相对提高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
技术介绍
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相对于其它发光结构,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低耗电、高应答速度及面板轻薄等优点,所以格外受到各国研究单位及厂商的注意。一般现有的有机电激发光(OLED)装置,其外部导线结构如图1所示,该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主要是在一基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发光作用区(Active Area)13,该发光作用区13内的第二电极135,可为对向电极或下部电极的其中之一,是通过一相对应的第一外部导线151或第二外部导线153而电性连接有一IC控制电路17,IC控制电路17的数据信号即可通过第一外部导线151或第二外部导线153而传送至发光作用区13内。并且,该IC控制电路17对称于该发光作用区13的中心线C1而设置,且第一外部导线151一般也与第二外部导线153具有相同的数量。通过上述OLED装置10的外部导线结构151或153虽然可以达到传送IC控制电路17数据信号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应用时,由于IC控制电路17设置在发光作用区13的中心线C1的延伸位置上,第一外部导线151及第二外部导线153设置时也对称于该中心线C1,也就是说,第一外部导线151与第二外部导线153至IC控制电路17的距离都相同,而第一外部导线151的作用长度(L11)与第二外部导线153的作用长度(L12)也近乎相同,因此不得不将第一外部导线151及第二外部导线153的等效线宽(或线径)W加以缩减,以有利于第一外部导线151及第二外部导线153的线路布局。如此,将无法有效降低了第一外部导线151及第二外部导线153的整体阻抗,第一外部导线151及第二外部导线153所消耗的整体功率也无法有效降低,从而影响了该OLED装置10的发光效率。现有OLED装置10的发光作用区13一般都设置在基板11的中央位置,其与基板11的周边距离都为L,因此,也就形成了现有OLED装置10中,其第一外部导线151及第二外部导线153必须相互对称且数量相同。现有OLED装置10的发光作用区13中,其最顶端的第二电极135与IC控制电路17的间距将远大于最底端之第二电极135与IC控制电路17之间距,其相对应所连接的外部导线(151、153)的作用距离也差距颇大,相当于一个发光作用区13的长度或宽度,发光作用区13内每一个第二电极135所连接的外部导线(151、153)的作用长度(L11、L12)都不相同,而且差距很大,因此,外部导线(151、153)所形成的压降差异性也很明显,每一个第二电极135所得到的供给电压将为不同,不仅将形成IC控制电路17在设计上的困难度,也容易形成发光作用区13内每一像素的发光亮度不同。并且,该第一外部导线151与第二外部导线153的材料可选择为一阻抗较低的材料,如铜或银,以有效降低第一外部导线151与第二外部导线153的阻抗,然而,银或铜在基板11上的制造及加工过程相当复杂,将使得OLED装置10的制作成本无法降低,而造成OLED装置10的产品竞争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遭遇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外部导线结构,可在不改变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尺寸的前提下,达到降低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阻抗的目的,而有利于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发光效率的提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主要是将IC控制电路设置在偏离发光作用区中心线延伸的非中间位置上,且可同时改变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配置数量,以达到降低第一外部导线与第二外部导线的整体阻抗。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通过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配置数量不同,以改变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不仅可降低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整体阻抗,还有利于提高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其主要是将发光作用区设置在偏离基板中心线的非中间位置上,以提供于第一外部导线或第二外部导线一较大的线路布局空间,并借此达到降低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阻抗。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五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其发光作用区内每一个第二电极所连接的外部导线都与IC控制电路具有近似的距离,从而达到每一个第二电极都具有相同的供给电压,不仅有利于IC控制电路的设计,也可确保所有画素都具有相同的发光亮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主要是在基板的部分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发光作用区,该发光作用区内至少包括有一第二电极、一有机发光层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二电极可选择通过一第一外部导线及一第二外部导线的其中之一而电性连接有至少一IC控制电路,该IC控制电路将设置在偏离发光作用区中心线延伸的非中间位置上。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IC控制电路的设置位置将偏向第二外部导线的作用区域。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第二外部导线的数量将大于该第一外部导线的数量。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第一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将大于第二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可选择为一与第一电极相同的材质及一与第一电极不同的材质的其中之一所制作。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发光作用区将设置在偏离该基板的中心线的非中间位置上。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发光作用区将偏向第一外部导线的作用区域而设置。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第一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将大于第二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第二电极可选择为一对向电极及一下部电极的其中之一。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发光作用区又可被定义成一与该IC控制电路距离较远的上部作用区域及一与IC控制电路距离较近的下部作用区域,该上部作用区域内的第二电极都通过该第二外部导线而与IC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而该下部作用区域内的第二电极则通过该第一外部导线而与IC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主要是在一基板的部分上表面设置有一发光作用区,该发光作用区内至少包括有一第二电极、一有机发光层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可选择通过一第一外部导线及一第二外部导线的其中之一而电性连接有至少一IC控制电路,而第二外部导线的配置数量将大于第一外部导线的配置数量。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发光作用区将设置在偏离该基板中心线的非中间位置上,且将偏向第一外部导线的作用区域。上述外部导线结构,其特点在于,该第一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将大于该第二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如下1)将IC控制电路设置在偏离发光作用区中心线延伸的非中间位置上,且可同时改变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配置数量,以达到降低第一外部导线与第二外部导线的整体阻抗。2)通过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配置数量不同,以改变第一外部导线及第二外部导线的等效线宽,不仅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在一基板的部分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发光作用区,该发光作用区内至少包括有一第二电极、一有机发光层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二电极可选择通过一第一外部导线及一第二外部导线的其中之一而电性连接有至少一IC控制电路,该IC控制电路将设置在偏离发光作用区中心线延伸的非中间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源仓江建志林柏欣
申请(专利权)人: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