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61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主要在一有机发光层及一对向电极的两侧设有一绝缘分离层单元,而绝缘分离层单元的一第一绝缘分离层及一第二绝缘分离层之间又可增设有一隔离槽,通过隔离槽的设置可有效防止位于第一绝缘分离层上方的第一导电层不当与位于第二绝缘分离层上方的第二导电层相互电性连接,因此可避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因为一远距离短路所形成像素不当发光的情形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一隔离槽的设置而可避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因为一远距离短路所形成像素不当发光的情形发生。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相较于其它发光构造,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低耗电、高响应速度、面板轻薄及组件构造简单等优点,所以格外受到各国研究单位与厂商的注目。现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OLED)构造,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主要于一基板11的部分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下部电极13,并于部分下部电极13及基板11上表面设置有一绝缘分离层19,其中,该绝缘分离层19包括有多个绝缘分离层单元,每一个完整的绝缘分离层单元可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分离层195及一第二绝缘分离层197,而该第一绝缘分离层195又可通过一连接部192而连接该第二绝缘分离层197,通过该绝缘分离层19的设置将有利于OLED装置10后续制作步骤的进行,例如于第一绝缘分离层195及第二绝缘分离层197之间准确对位并形成一有机发光层15及一对向电极17。然而,随着有机发光层15及对向电极17的形成时,也会同时于该第一绝缘分离层195、连接部192及第二绝缘分离层197的上表面成长有一分别与有机发光层15及对向电极17材质相同的导电层18,例如位于第一绝缘分离层195上方的第一导电层185、位于第二绝缘分离层197上方的第二导电层187及位于连接部192上方的连接部导电层182。基本上,绝缘分离层19如果处于正常情况下,第一导电层185、第二导电层187及连接部导电层182是不存在有工作电流,但是如果当绝缘分离层19中存在有两个以上结构较为薄弱(weak)的区块时,例如,如图所示的第一绝缘分离层195’或第二绝缘分离层197’,则将在第一绝缘分离层195’的部分侧边形成有一第一导通部121,或在第二绝缘分离层197’的部分侧边形成有一第二导通部123,而原本在对向电极17上所传递的工作电流便会经由第一导通部121或第二导通部123而传递至绝缘分离层19上方的导电层18,且经由第一导电层185、连接部导电层182及第二导电层187的电性传输而提供工作电流给另一个紧邻第一绝缘分离层195’或第二绝缘分离层197’的对向电极17使用,并因此而造成该OLED装置10出现远距离短路(Long distance short)及其它像素的不当发光情形发生,进而影响该OLED装置10的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有效减少因为绝缘分离层的部分结构较弱时所可能发生的远距离短路及像素不当发光的情形。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仅需要在绝缘分离层设置时于连接部上增设有一隔离槽,并通过该隔离槽的设置而可阻隔第一绝缘分离层及第二绝缘分离层的电性连接,因此可有效避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因为电流远距离短路所产生的像素不当发光的情形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简易的隔离槽设置,即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弊端发生,因此可有效提高产品生产良率。为此,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主要构造包括有一基板;至少一下部电极,设置于基板上表面的部分区域;多个绝缘分离层单元,设置于下部电极及基板的部分上表面,并与下部电极成交叉状态,而每一个绝缘分离层单元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分离层及一第二绝缘分离层,且,第一绝缘分离层的一侧边及第二绝缘分离层相对应的同一侧边之间设有一隔离槽,以防止第一绝缘分离层及第二绝缘分离层电性连接;至少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分离层与第二绝缘分离层之间,并与下部电极相互接触;及至少一对向电极,设置于有机发光层的上表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上述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10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11 基板121 第一导通部123 第二导通部13 下部电极 15 有机发光层17 对向电极 18 导电层182 连接部导电层 185 第一导电层187 第二导电层19 绝缘分离层192 连接部195 第一绝缘分离层195’第一绝缘分离层197 第二绝缘分离层197’第二绝缘分离层20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21 基板 221 第一导通部223 第二导通部23 下部电极25 有机发光层26 隔离槽261 隔离墙27 对向电极28 导电层282 连接部导电层285 第一导电层287 第二导电层29 绝缘分离层291 分离层292 连接部293 绝缘层295 第一绝缘分离层295’第一绝缘分离层297 第二绝缘分离层297’第二绝缘分离层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及局部剖面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可避免电流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装置20主要于一基板21上表面的部分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下部电极23,并于该下部电极23及基板21的部分上表面增设有至少一与该下部电极23成交叉状态的绝缘分离层29,该绝缘分离层29由多个绝缘分离层单元所组成,每一绝缘分离层单元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分离层295、一第二绝缘分离层297及一隔离槽26,其中,该隔离槽26设置于第一绝缘分离层295的一侧边及第二绝缘分离层297相对应的同一侧边,通过该隔离槽26的设置可将第一绝缘分离层295及第二绝缘分离层297加以区隔,又,于第一绝缘分离层295及第二绝缘分离层297之间设有至少一有机发光层25,并于该有机发光层25的上表面设有一对向电极27。又,该绝缘分离层单元的第一绝缘分离层295及第二绝缘分离层297之间也可增设有一连接部292,该连接部292设置于第一绝缘分离层295的侧边位置,并与第二绝缘分离层297相对应的同一侧边相连接,而该连接部292上设有一隔离槽26。又,该绝缘分离层29由一分离层(Insulator)291及一绝缘层(Separator)293所构成,通过该绝缘分离层29的使用将有利于该有机发光层25及对向电极27的设置步骤的进行,并可用以定义出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20的像素,然而,于有机发光层25及对向电极27的设置步骤进行时,也会同时于该第一绝缘分离层295、连接部292及第二绝缘分离层297的上表面形成有一分别与该有机发光层25及对向电极27材质相同的导电层28,例如位于第一绝缘分离层295上方的第一导电层285、位于第二绝缘分离层297上方的第二导电层287及位于连接部292上方的连接部导电层282。当该绝缘分离层29有部分区域的结构较薄弱(weak)时,例如,如图4所示的第一绝缘分离层295’或第二绝缘分离层297’,则将在第一绝缘分离层295’的部分区域形成有一第一导通部221,或在第二绝缘分离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避免远距离短路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构造包括有:一基板;至少一下部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表面的部分区域;多个绝缘分离层单元,设置于该下部电极及基板的部分上表面,并与该下部电极成交叉状态,而每一个绝缘 分离层单元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分离层及一第二绝缘分离层,且,第一绝缘分离层的一侧边及第二绝缘分离层相对应的同一侧边之间设有一隔离槽,以防止第一绝缘分离层及第二绝缘分离层电性连接;至少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分离层与第二绝缘分离层之 间,并与该下部电极相互接触;及至少一对向电极,设置于该有机发光层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简金钟游辉昌杨伟文刘佳政
申请(专利权)人: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