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931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包括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九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天线,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为0.5mm的漆包线在0.5cm的圆棒上绕4和3圈,工作电压可以提高到12V,这样发射的距离可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少数电子元件的组合,即可有效的扩大信号传输距离,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能够放大电子信息的无线传输信号,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信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
技术介绍
“电子信息”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一个词,它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成为信息学的词汇。电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纸质载体储存和传播信息的一统天下,代表了信息业发展的方向。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信息发射装置的无线信息传输距离较短,如遥控器等,距离较大的无线电子信息传输设备的成本较高,无法普及,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九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天线,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少数电子元件的组合,即可有效的扩大信号传输距离,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能够放大电子信息的无线传输信号,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池E、第一电容Cl至第九电容C9、第一电阻Rl至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天线TX,电池E的正极同时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同时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为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的信号输入端IN,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l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同时与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与天线TX连接。具体地,第一三极管VTl和第二三极管VT2均为PNP型三极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电感LI和第二电感L2为0.5mm的漆包线在0.5cm的圆棒上绕4和3圈,工作电压可以提高到12V,这样发射的距离可增加,可达到电子信息的最佳效果,调试时先关闭第二三极管VT2的工作,调好所需的频率,最后打开第二三极管VT2电路调节功率,实验距离可定向传输三千米。本技术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电池E为9V、第一电容Cl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lOOuf、第四电容C4为100uf、第五电容C5为1uf、第六电容C6为120uf、第七电容C7为720uf、第八电容C8为47uf、第九电容C9为320uf、第一电阻Rl为100 Ω、第二电阻R2为400 Ω、第三电阻R3为500Ω。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九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天线,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均为0.5_漆包线,所述第一电感的漆包线在0.5cm的圆棒上绕制4圈,所述第二电感的漆包线在0.5cm的圆棒上绕制3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包括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九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天线,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为0.5mm的漆包线在0.5cm的圆棒上绕4和3圈,工作电压可以提高到12V,这样发射的距离可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少数电子元件的组合,即可有效的扩大信号传输距离,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能够放大电子信息的无线传输信号,具有推广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第一电容至第九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天线,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远距离电子信息发射距离增强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蕊汪绪彪张洁王新勇肖玲孙媛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陈海蕊汪绪彪张洁王新勇肖玲孙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