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034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发光显示屏(10)中,矩阵状排列多个发光显示用像素(10a),且具备可取出与显示屏上的EL元件(E1)的正向电压相当的电压的监测元件(Ex)。根据来自检出发光显示屏(10)中的消耗电流的消耗电流检出部(14)的信号,驱动率控制部(15)对与监测元件(Ex)串联连接的晶体管(Tr3)进行导通/截止控制,控制来自恒流电路的电流。从而,能够控制监测元件(Ex)与显示屏上排列的EL元件(E1)的随时间变化进程大体一致,并可很好地抑制在各像素(10a)的发光驱动用晶体管(Tr2)中发生的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矩阵状排列多个作为显示像素的自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特别涉及通过提高电源部的电能利用效率,可使显示用像素高效率地点亮驱动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电话机或便携式信息终端机(PDA)等的普及,对具有高清晰的图像显示功能并可实现薄型且低耗电的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大,一直以来,作为满足该需求的显示屏,液晶显示屏在众多的产品上被采用。如今,采用利用了自发光型显示元件的特性的有机EL元件的发光显示屏实用化,它作为取代传统液晶显示屏的下一代显示屏正受到关注。其背景是在元件的发光层上使用可期待良好的发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以推进适应实际使用的高效率化及长寿化。上述有机EL元件通过在玻璃等的透明衬底上依次层叠例如由ITO构成的透明电极、由有机物质构成的发光功能层及金属电极而构成。而且,所述发光功能层有作成有机发光层的单层结构的,也有作成由有机孔穴输送层和有机发光层构成的双层结构的,或者作成有机孔穴输送层和有机发光层及有机电子输送层构成的三层结构的,还有在上述的适当的层之间插入电子或孔穴注入层后而作成多层结构的。上述有机EL元件电气特性上可表示如图1的等效电路。即,有机EL元件可被作为发光部件的二极管成分E和与该二极管成分E并联的寄生电容成分Cp的结构置换,有机EL元件被认为是一种电容性的发光元件。该有机EL元件被加上发光驱动电压时,首先,与该元件的电容量相当的电荷作为位移电流流入电极并加以存储。若超过该元件固有的一定恒压(发光阈值电压=Vth),则从电极(二极管成分E的阳极侧)开始有电流流入构成发光层的有机层,从而能够以与该电流成比例的强度发光。图2表示这种有机EL元件的发光静态特性。由此,有机EL元件如图2(a)所示,以与驱动电流I大致成比例的亮度L发光,如图2(b)中实线所示,驱动电压V在发光阈值电压Vth以上时急剧流过电流I而发光。换言之,当驱动电压为发光阈值电压Vth以下时,EL元件上几乎没有电流流过而不发光。因而,EL元件的亮度特性如图2(c)中实线所示,在大于所述阈值电压Vth的可发光区域中,具有施加到该区域的电压V的值越大,其发光亮度L越大的特性。另一方面,可知上述的有机EL元件随着长期的使用,元件的物理性质变化,且正向电压Vf增大。因此,有机EL元件如图2(b)所示,按照实际使用时间,V-I特性向箭头表示的方向(虚线所示的特性)变化,因而,亮度特性也下降。另外,上述的有机EL元件中,还存在因元件成膜时的例如蒸镀偏差而在初始亮度上发生偏差的问题,从而,难以严格按照输入视频信号表现亮度的灰度级。还有,已知有机EL元件的亮度特性根据温度大致如图2(c)中虚线所示的那样变化。即EL元件在大于上述的发光阈值电压的可发光区域中,具有施加到该区域的电压V的值越大其发光亮度L越大的特性,但越是高温其发光阈值电压越小。因而EL元件成为越在高温时就可越小地施加电压发光的状态,即使提供相同的可发光的施加电压,也存在高温时亮低温时暗这样的亮度对温度依存性。另一方面,上述的有机EL元件中,不是采用使电流/亮度特性对于温度变化稳定的方式,而是基于电压/亮度特性对于温度变化不稳定和防止过电流时劣化元件的情况等理由,一般采用恒流驱动。这时,作为供给恒流电路的例如由DC/DC变换器等的电源部提供的驱动电压(也称为输出电压)V0,须考虑如下的各因素进行设定。即,作为上述因素,有例如EL元件的正向电压Vf、EL元件的所述Vf的偏差量VB、所述Vf随时间的变化量VL、所述Vf的温度变化量VT、恒流电路作恒流动作所必需的下降电压VD等。而且,在这些因素相乘地作用时,为了充分地确保所述恒流电路的恒流特性,驱动电压V0须设定为作为所述各因素表示的各电压的最大值相加之和。但是,作为供给恒流电路的驱动电压V0,如上所述,必须是将各电压的最大值相加后的电压值的情况,虽然不经常发生,但通常状态下作为恒流电路中的电压降会招致大的功率损耗。因而,它成为发热的要因,结果会使有机EL元件和外围电路部件等产生应力。于是,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62255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与显示屏上排列而进行发光显示的EL元件不同的、测定其正向电压Vf的监测用的EL元件,利用由监测用的EL元件获得的正向电压Vf,控制由所述电源部所受的驱动电压的情况。依据该特开2003-162255号公报公开的结构,按照EL元件的随时间变化或环境温度的变化,控制由电源部所受的驱动电压,可期待提高电源的利用效率。但是,采用以上述有机EL元件为代表的自发光元件的显示屏中,根据显示内容(图像信号)确定显示屏上排列的自发光元件的点亮率或亮度(驱动电流),从而大致确定上述自发光元件随时间变化的进程。即,平均再现明亮(亮度高)的图像的场合,元件平均的随时间变化进程较快,而平均再现灰暗(亮度低)的图像的场合,元件平均的随时间变化进程较慢。但是,根据上述特开2003-162255号公报公开的结构,经控制使得测定正向电压Vf的监测用的元件上常时被施加一定的电流,并根据该正向电压控制从电源部接受的驱动电压。因而,构成监测用的元件和显示屏的自发光元件,随着使用时间经过,逐渐达到随时间变化进程不同的状态。故,如特开2003-162255号公报中公开的结构,利用通过监测用的元件获得的正向电压,控制从电源部接受的驱动电压,但这样不能保持电源部中的电能利用效率的最佳状态。即,用监测用的元件获得的正向电压与构成显示屏的自发光元件的平均的正向电压,根据随时间变化进程不同而逐渐背离,不能按照构成显示屏的自发光元件的随时间变化进程从电源部常时供给最佳的驱动电压。换言之,所述电源部通过用监测用的元件获得的正向电压和构成显示屏的自发光元件的平均的正向电压的背离,不得不经初始设定采用更高的电源电压。因此,存在在初始阶段或标准状态下功率无谓消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技术上的观点构思而成,旨在提供一种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能够具备使上述监测用的元件与构成显示屏的自发光元件随时间变化进程大体一致的控制形态,可从电源部常时向显示屏侧供给适当的驱动电压,可进一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构思的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是矩阵状排列多个作为显示像素的自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中设有监测元件,可取出与所述发光显示屏上排列的自发光元件的正向电压对应的电压值;电源部,基于与由所述监测元件获得的所述正向电压对应的电压值,控制供给所述发光显示屏的驱动电压;消耗电流检出部,检出由来自所述电源部的电源电压驱动的所述显示屏的消耗电流值;以及驱动率控制部,按照由所述消耗电流检出部检出的消耗电流值,控制加到所述监测元件的电流,从而调整所述监测元件的随时间变化进程。附图说明图1是有机EL元件的等效电路的示图。图2是有机EL元件的各项特性的示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的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图。图4是表示包含图3所示结构中可采用的监测元件的一结构例的电路结构图。图5是表示包含该监测元件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结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的实施例2的电路结构图。图7是表示一例适合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中矩阵状排列多个作为显示像素的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中设有:监测元件,可取出与所述发光显示屏上排列的自发光元件的正向电压对应的电压值;电源部,基于与由所述监测元件获得的所述正向电压对 应的电压值,控制供给所述发光显示屏的驱动电压;消耗电流检出部,检出由来自所述电源部的电源电压驱动的所述显示屏的消耗电流值;以及驱动率控制部,按照由所述消耗电流检出部检出的消耗电流值,控制加到所述监测元件的电流,从而调整所述监 测元件的随时间变化进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孝义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