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75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其包含M条扫描线、N条数据线、复数个有机发光单元、以及复数个发光驱动单元。发光驱动单元中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电连于第(M-j+1)条扫描线,第一电极电连于第i条资料线。发光驱动单元中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电连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四电极电连于发光驱动单元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单元。发光驱动单元中的储能元件的第一端子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二端子电连于第二电极与第二栅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有机发光单元的亮度显示均匀,以达到更佳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特别是指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传输信息内容的增加,显示装置的技术与形式亦日益多样化。从一开始的黑白单色、彩色一直到未来的立体显示,从阴极射线管、平面显示装置一直到便携式、可折叠式以至于大屏幕显示方式的进展,都可看出显示装置的研发为了更符合人性,更融入使用者的生活之中。就平面显示装置而言,常见者有LCD显示装置、或是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不论是何种显示装置,其均需要有一像素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主要包含复数条扫描线11(Yj、Yj+1、…)、复数条资料线12(Xi、Xi+1、…)、复数个有机发光单元13、复数个发光驱动单元14、以及复数条共电极线(powerline)15。各发光驱动单元14包含一第一晶体管141、一第二晶体管142、以及一电容器143。其中,第一晶体管141具有一栅极1411、一第一电极1412及一第二电极1413。第一晶体管141的栅极1411电连于第j条扫描线上,第一电极1412电连于第i条资料线上,而第二电极1413电连于电容器143的一端。电容器143的另一端电连于一共电极线(power line)15。此外,第二晶体管142具有一栅极1421、一第三电极1422及一第四电极1423。第二晶体管142的栅极1421分别与第二电极1413及电容器143的一端电连,而第三电极1422电连于一有机发光单元13,第四电极1423电连于共电极线(power line)15。承上所述,就已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而言,由于各资料线12所提供的电压或电流讯号完全由资料线12方向的共电极线15所提供,简而言的即是资料线12所提供的电压或电流讯号均需经由共电极线15。然而,由于对于每一有机发光单元13而言,资料线12所提供的电压或电流讯号所经的线路长短不一,故造成线路阻值不同,导致流进每一有机发光单元13的电压或电流不同,进而造成各有机发光单元13的亮度显示不均匀。此外,由于已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设有复数条共电极线15,共电极线15必须位于有机发光面板上,此对于各有机发光单元13而言,将会造成发光区域的开口率变小,进而造成显示效果不佳。由上述可知,如何提供一种可使各有机发光单元的亮度显示均匀,且使各有机发光单元的发光区域开口率变大实乃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使有机发光单元的亮度显示均匀,且使其发光区域开口率变大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为达上述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含M条扫描线、N条数据线、复数个有机发光单元、以及复数个发光驱动单元。发光驱动单元分别驱动有机发光单元,发光驱动单元至少包含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及一储能元件,其中,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第一栅极电连于第(M-j+1)条扫描线,第一电极电连于第i条资料线。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三电极与一第四电极,第二栅极电连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四电极电连于发光驱动单元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单元。储能元件具有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二端子电连于第二电极与第二栅极。又,依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由复数个发光驱动单元所构成,发光驱动单元分别驱动有机发光单元,其中,发光驱动单元至少包含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及一储能元件。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第一栅极电连于第(M-j+1)条扫描线,第一电极电连于第i条资料线,N≥i≥1,N,i为正整数;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三电极与一第四电极,第二栅极电连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四电极电连于发光驱动单元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单元,M>j≥1,M,j为正整数;储能元件具有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二端子电连于第二电极与第二栅极。附图说明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已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图3A为一时序图,显示输入图2所示的各资料线的电压讯号;图3B为一时序图,显示输入图2所示的各扫描线的电压讯号;图4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图5A为一时序图,显示输入图4所示的各资料线的电压讯号;以及图5B为一时序图,显示输入图4所示的各扫描线的电压讯号。图中符号说明11 扫描线12 资料线13 有机发光单元14 发光驱动单元 141 第一晶体管1411 栅极1412 第一电极1413 第二电极142 第二晶体管1421 栅极1422 第三电极1423 第四电极143 电容器15共电极线21扫描线22资料线23有机发光单元24发光驱动单元241 第一晶体管2411 第一栅极2412 第一电极2413 第二电极242 第二晶体管2421 第二栅极2422 第三电极2423 第四电极243 储能元件241’第一晶体管2411’第一栅极2412’第一电极2413’第二电极242’ 第二晶体管2421’第二栅极2422’第三电极 2423’ 第四电极243储能元件2431 第一端子2432 第二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含M条扫描线21、N条数据线22、复数个有机发光单元23、以及复数个发光驱动单元24。于本实施例中,扫描线21、数据线22、有机发光单元23、以及发光驱动单元24均可形成于一基板(未示于图中)上。又,发光驱动单元24分别驱动各有机发光单元23。每一发光驱动单元24至少设有一第一晶体管241、一第二晶体管242及一储能元件243。其中,第一晶体管241具有一第一栅极2411、一第一电极2412与一第二电极2413。第一栅极2412电连于第(M-j+1)条扫描线21。第一电极2412电连于第i条资料线22,此时,N≥i≥1,N,i为正整数,M>j≥1,M,j为正整数。第二晶体管242具有一第二栅极2421、一第三电极2422与一第四电极2423。第二栅极2421电连于第一晶体管241的第二电极2413。第三电极2422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21,此时,M>j≥1,M,j为正整数。第四电极2423电连于发光驱动单元24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单元23。此外,储能元件243具有一第一端子2431及一第二端子2432,第一端子2431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21,第二端子2432电连于第二电极2413与第二栅极2421。另外,需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当j=M时,第三电极2422电连于第M条扫描线YM时,第一栅极2411电连于第1条扫描线。换言之,即是最后一条扫描线与第1条扫描线配合使用以进行晶体管的驱动。如图2所示,发光驱动单元24分别驱动各有机发光单元23。每一发光驱动单元24至少设有第一晶体管241、第二晶体管242及储能元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设有M条扫描线、N条数据线、及复数个有机发光单元;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由复数个发光驱动单元所构成,发光驱动单元分别驱动有机发光单元,其特征是,该发光驱动单元至少包含:一第一 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电极与一第二电极,第一栅极电连于第M-j+1条扫描线,第一电极电连于第i条资料线,N≥i≥1,N,i为正整数;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三电极与一第四电极,第二栅极电连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第 三电极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四电极电连于发光驱动单元所驱动的有机发光单元,M>j≥1,M,j为正整数;以及一储能元件,具有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电连于第M-j条扫描线,第二端子电连于第二电极与第二栅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荣胡培芝
申请(专利权)人: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