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和有机EL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837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发光显示屏的发光亮度变更时等,改善显示屏的发光亮度的缓慢的变化特性。配置在发光显示屏1上的发光元件进行恒流驱动,其顺向电压VF由取样保持电路8取得。并且,由DC-DC变换器构成的驱动电压源6的输出电压VH由取样保持电路8取得的顺向电压VF控制。例如,在发光显示屏1的发光亮度变更时等,取样保持电路8的取样保持动作根据取样时间控制电路9的控制信号以比通常状态短的间隔进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发光元件使用例如有机EL(场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和利用该驱动方法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取代液晶显示器的低功耗、高显示品质和可以薄型化的显示器,引人注目的是有机EL显示器。这是通过在EL显示器使用的EL元件的粉层上使用可望获得良好的发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在实用上可以实现高效率化和长寿命化为背景的。作为配置了上述EL元件的显示屏的驱动方法,提案了无源矩阵驱动方式和有源矩阵驱动方式。图5表示无源矩阵驱动方式和由该驱动方式进行发光控制的显示屏的一例。该无源矩阵驱动方式中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有阴极线扫描—阳极线驱动和阳极线扫描—阴极线驱动的2个方法,图5所示的结构表示前者阴极线扫描—阳极线驱动的形式。即,在显示屏上,作为n条驱动线的阳极线A1~An排列在纵向,m条扫描线的阴极线B1~Bm排列在横向,用二极管的符号标记表示的有机EL元件OEL配置在它们交叉的部分(共计n×m个地方),构成显示屏1。并且,作为构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各EL元件,排列成格子状,与沿垂直方向的阳极线A1~An和沿水平方向的阴极线B1~Bm的交叉位置对应地其一端(EL元件的阳极端子)与阳极线连接,另一端(EL元件的阴极端子)与阴极线连接。另外,阳极线与阳极线驱动电路2连接,阴极线与阴极扫描电路3连接,分别进行驱动。在上述阴极扫描电路3中,与各阴极扫描线B1~Bm对应地具有扫描开关SY1~SYm,其作用在于将用于防止元件的交叉发光的逆偏置电压生成电路5的逆偏置电压VM或作为基准电位点的地电位中的某一一方与对应的阴极扫描线连接。另外,在阳极线驱动电路2中,具有通过各阳极线将驱动电流供给各个EL元件的恒流电路I1~In和驱动开关SX1~SXn。上述驱动开关SX1~SXn的作用在于,将恒流电路I1~In的电流或低电位中的某一一方与和它们对应的阳极线连接。因此,驱动开关SX1~SXn的作用在于,通过与上述恒流电路侧连接,恒流电路I1~In的电流供给与阴极扫描线对应地配置的各个EL元件。也可以使用恒压电路等的电压源取代上述恒流电路,但是,根据EL元件的电流—亮度特性对温度变化是稳定的而电压—亮度特性对温度变化是不稳定的以及由于过电流有可能使元件劣化等理由,通常,如图所示,使用恒流电路。控制总线由包含CPU的发光控制电路4与上述阳极线驱动电路2和阴极线扫描电路3连接,根据应显示的图像信号操作上述扫描开关SY1~SYm和驱动开关SX1~SXn。因此,上述各发光元件有选择地发光,在显示屏1上再生基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图像。例如升压型的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压源6的DC输出(输出电压=VH)供给上述阳极线驱动电路2的各恒流电路I1~In。这样,由接收驱动电压源6的输出电压VH的上述恒流电路I1~In生成的恒定电流供给与阳极扫描线对应地配置的各个EL元件。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上述EL元件的交叉发光而利用的逆偏置电压VM的值与上述输出电压VH的值比较接近,另外,逆偏置电压VM的消耗电流比输出电压VH的消耗电流小,所以,通常通过从输出电压VH进行串联稳压,发生逆偏置电压VM。可以认为,从部件数和功耗的观点考虑,采用这样的结构是有利的。作为上述串联稳压电路,可以采用结构简单的图5所示的逆偏置电压生成电路5。该逆偏置电压生成电路5由将上述驱动电压源6的输出电压VH分压的分压电路和将由该分压电路生成的分压电压进行阻抗变换后作为逆偏置电压而输出的晶体管Q1构成。即,上述分压电路由串联连接在驱动电压源6和基准电位点(地)之间的电阻R1、R2构成,上述起阻抗变换功能的npn晶体管Q1的集电极端子与上述驱动电压源6连接,另外,基极端子与电阻R1、R2的连接中点相连接。这样,晶体管Q1就成为发射极跟随器连接,从发射极端子输出逆偏置电压VM。然而,利用上述结构的驱动装置时,为了将各EL元件进行恒流驱动,与各阳极线对应地分别具有恒流电路。在该恒流电路中,为了总是对各EL元件进行恒流驱动,必须将恒流电路内的一定的电压降考虑在内,因此,供给恒流电路的驱动电压源6的输出电压VH必须采用大于将上述恒流电路内的电压降部分与恒流驱动的各EL元件的顺向电压VF相加后的电压值。而且,考虑各EL元件的电气的偏差和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恒流电路的各元件的偏差等时,必须进而对上述恒流电路内的电压降部分加上指定的余量来设定上述输出电压VH。加上这样的余量时,大多数恒流电路的电压降量将过剩,从而将招致恒流电路内的电力损失增大。因此,可以考虑利用例如取样保持单元检测恒流驱动的各EL元件的顺向电压VF,根据该顺向电压VF控制从驱动电压援6供给的输出电压VH的值。采用这样的控制单元时,可以在将可保证恒流电路的恒流驱动的一定的电压值与上述顺向电压VF相加的状态生成输出电压VH。因此,可以将上述余量减小到很小,从而可以降低恒流电路的电力损失。这样,在垒便携式机器等利用时,可以降低电池的电力消耗。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上述有机EL元件具有根据其集层结构保持指定的电容量(寄生电容)二极管特性。并且,如上所述,以恒流驱动有机EL元件时,该恒流电路在工作原理上是高阻抗输出电路,所以,如图6所示,元件的阳极电压波形成为上升缓慢的特性。即,在图6中,纵轴表示元件的阳极电压V,横轴表示经过的时间t。阳极电压V的上升曲线随前次扫描时元件的点亮与非点亮的条件及相邻的元件的点亮与非点亮的条件等各种各样的条件而变化。并且,有机EL元件的亮度也随上升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总之,元件的发光滞后,所以,显示屏的实质的亮度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因此,提案了在元件的点亮驱动时将恒压源与元件连接、设置对元件的寄生电容瞬时充电的预充电期间的驱动方法。作为进行这样的预充电的代表性的驱动方法,有称为阴极复位法的方法,例如特开平9-232074号公报所公开的驱动方法。该阴极复位法通过利用EL元件的上述寄生电容和用于防止交叉发光的逆偏置电压VM,可以使要点亮的EL元件的阳极电压瞬时地上升到接近上述逆偏置电压VM的电压。图7表示预充电电压(VM)=元件的顺向电压(VF)时的阳极电压波形。在图7中,纵轴表示元件的阳极电压V,横轴表示经过的时间t。并且,期间a表示对元件的预充电的期间,期间b表示元件的恒流驱动期间。另一方面,在进行上述那样的预充电驱动的同时,在利用例如取样保持单元取得EL元件的顺向电压VF从而采用控制从驱动电压源6供给的输出电压VH的值的上述控制单元时,将发生以下的问题。即,例如在降低点亮发光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时,如图8所示的那样,元件的顺向电压VF从图7所示的状态降低。这时,不能根据取样动作的时刻对最终的顺向电压VF进行取样保持,根据取样动作的时刻保持以VF’表示的电压,从而根据该电压控制驱动电压源6的输出电压VH。供上述预充电的电压VM是根据驱动电压源6的输出电压VH而生成的,所以,根据图8所示的VF’的保持电压生成比以下图9所示的低的预充电电压VM。因此,通过这样反复处理,发光元件的亮度不是立即降低,而是如图10所示的那样,是以阶段状减小的。因此,对用户而言,这样的缓慢的亮度变化就会感到不自然。图10中的t1、t2、t3表示取样动作的时刻,c表示取样间隔。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通过恒流电路分别进行点亮控制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流电路流驱动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恒定电流,同时根据发光元件的顺向电压控制上述驱动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并且根据上述发光元件的点亮驱动条件调整进行上述驱动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的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孝义安达忍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