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54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在形成于基片上的一对电极之间形成有有机发光功能层,具有将由所说电极与有机发光功能层构成的有机EL结构体密封起来的气密容器,其特征是,赋予所说气密容器以至少一种以上的电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功能层采用有机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有机EL显示装置如图1(A)和(B)所示,由透光性基片和层叠在该基片的一面上的有机EL结构体构成。图1(A)以立体图示出基片局部剖开后的状况,图1(B)以剖视图示出有机EL结构体的层叠状况。如图1(A)和(B)所示,作为层叠体的有机EL结构体2,在透光性基片1上形成有例如通过喷镀呈条状形成的第1电极(阳极线)3,其上再形成例如通过蒸镀形成的空穴输送层4。再在空穴输送层4上同样通过蒸镀形成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发光功能层5。进而在发光功能层5上在与所说第1电极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多条第2电极(阴极线)6。在图1(A)中,将发光功能层5和空穴输送层4画成一个层。在这里,如图1(B)所示,当直流电源E的正极连接到第1电极3上、直流电源E的负极连接到第2电极6上时,在二者交叉的象素部分处,来自第1电极3的空穴与来自第2电极6的电子在发光功能层5中结合而发光。该发光效应所产生的光,经由透光性基片1射向外部,由此使图像等得以再现。作为基片1,例如可采用透明玻璃、石英、蓝宝石、或者有机薄膜等,作为第1电极的阳极线3,例如可采用铟锡氧化物(ITO)。而作为第2电极的阴极线6,例如使用的是铝合金等。图1所示的EL显示装置,系所谓的无源驱动结构,但也有还具有对各象素进行驱动使之点亮的TFT的有源驱动结构。无论以上述何种结构构成的EL显示装置,均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前述有机EL结构体2暴露于大气中时,尤其容易被大气中的潮气氧化,导致发光特性变差。为此,人们采取将有机EL结构体2以气密容器密封起来,再在气密容器内密封干燥剂等措施,采取这种手段的有机EL显示装置已在特开平9-148066号公报(段落序号0010~0011,图1)中公开。图2是对无源驱动方式EL显示装置中的驱动电路的一个例子加以展示的附图,作为驱动线的n条阳极线A1~An纵向排列,作为扫描线的m条阴极线B1~Bm横向排列,在各交叉部位(共n×m处)形成以二极管符号表示的有机EL器件OEL,从而构成EL结构体2。前述阳极线A1~An相当于图1中以编号3表示的第1电极,前述阴极线B1~Bm相当于图1中以编号6表示的第2电极。此外,各阳极线A1~An连接到阳极驱动器电路(阳极驱动IC)11上、各阴极线B1~Bm连接到阴极驱动器电路(阴极驱动IC)12上而分别受到驱动。在前述阴极驱动器电路12中,对应于各阴极线B1~Bm具有扫描开关SY1~SYm,其所起的作用是,使防止EL器件因串扰而发光的反向偏置电压生成电路14所产生的反向偏置电压VM,或,作为基准电位点的地电位二者之一,连接到相对应的阴极线上。此外,在阳极驱动器电路11中,具有将驱动电流通过各阳极线提供给各个EL器件的恒流电路I1~In以及驱动开关SX1~SXn。前述驱动开关SX1~SXn的作用是,使来自恒流电路I1~In的电流或地电位二者之一连接到与之分别对应的阳极线上。因此,通过使驱动开关SX1~SXn向前述恒流电路一侧接通,便能够起到将来自恒流电路I1~In的电流提供给对应于阴极线配置的各个EL器件的作用。控制总线从包含有CPU的控制器电路(控制器IC)13分别连接到前述阳极驱动器电路11和阴极驱动器电路12上,依据提供给控制器电路13的图像信号,对前述扫描开关SY1~SYm以及驱动开关SX1~SXn进行操作。由此,可依据图像信号将阴极线以既定周期设定为地电位的同时使适当的恒流电路I1~In连接到所希望的阳极线上。因此,前述各EL器件有选择地发光,按照前述图像信号实现图像的再生。此外,例如由升压型DC-DC转换器构成的驱动电压源15的DC输出(输出电压=VH)提供给前述阳极驱动器电路11中的各恒流电路I1~In。由此,可将输入来自驱动电压源15的输出电压VH的前述恒流电路I1~In所产生的恒流,提供给对应于阳极线配置的各个EL器件。另一方面,用于防止前述EL器件因串扰而发光的反向偏置电压VM,是通过对前述驱动电压源15的输出电压VH进行分压的电阻R1、R2以及对分压输出进行阻抗变换的晶体管Q1得到的。然而,作为前述有机EL显示装置,在透明基片上形成前述有机EL结构体2的同时,以往还要将用来对前述EL结构体进行电气驱动的驱动I C和控制IC等安装在透明基片上。将这种手段称作COG(Chip on Glass)。采用前述手段,能够大幅度减少透明基片与外装电路之间的配线连接数量,进一步减小EL显示装置及其所附带的电路构成等的占空体积。但是,在采用前述的例如COG手段的场合,形成于透明基片上的印刷线路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印刷线路的形成幅面将因此受到限制,因而,要减小各印刷线路的电阻值(阻抗)是困难的。即,图2以等值形式示出,在采用一种在形成有EL结构体2的透明基片上安装IC化的阳极驱动器电路11与阴极驱动器电路12以及控制器电路13的COG手段的情况下,印刷线路所产生的电阻的典型例子。该图2所示的电路构成,例如是以电阻R×1实质性连接到控制器电路13与基准电位点二者的连接线路上、电阻R×2实质性连接到阴极驱动器电路12与基准电位点二者的连接线路上、并且电阻R×3实质性连接到阳极驱动器电路11与基准电位点二者的连接线路上而构成的。在图2中,为图示的方便,示出的是电阻产生于地线中的状态,但毋庸置疑,例如在电源线等中也会产生同样的电阻。在如前所述较大值的电阻存在于例如地线或电源线等中的场合,驱动电路容易受到外来干扰,IC产生误动作的可能性增大。此外,还会带来,驱动电路等所产生的无用辐射的水平也增强,进而串扰发光的亮度增加,显示器的显示面上的发光亮度产生偏差的所谓面内辉度倾斜增大等问题。再有,前述印刷线路的电阻会使阴极清零不充分,因此还会带来,因其动作时间延长而导致实质性发光能力降低以及驱动IC等向外部辐射的干扰水平增强,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前述技术性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利用将EL结构体密封起来的前述气密容器,可使前述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属于一种,在形成于基片上的一对电极之间形成有有机发光功能层的、具有将由所说电极与有机发光功能层构成的有机EL结构体密封起来的气密容器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赋予所说气密容器以至少一种以上的电位。附图说明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有机EL结构体的例子加以展示的示意图。图2是对现有的EL显示装置中的实质性驱动电路的例子加以展示的等值电路图。图3是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EL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形式加以展示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4是对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场合下的实质性驱动电路的例子加以展示的等值电路图。图5是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EL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形式加以展示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6是对上述EL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形式加以展示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7是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EL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气密容器的结构例加以展示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8是对上述气密容器的其它结构例加以展示的俯视图。图9是对上述气密容器的另一个结构例加以展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就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对其最佳实施形式结合附图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元矢泽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