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82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包括站厅夹层和站台层;站厅夹层纵向两侧为通高区域,站厅夹层纵向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连接通道与站台层连通;站厅夹层横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分别与两侧的进出站口连通;其中第一连接通道内设有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第二连接通道通过第一上下连接通道与附属用房地面一层连通;所述附属用房地面一层设有对应的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所述站台层两端设有对应的设备容置空间,设备容置空间通过强弱电连接管廊与附属用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设备地下车站设备区和公共区的结构,减少了传统车站冗余部分,解决了传统地下车站站内乘客进出站环节多、流线长、建设成本高等问题。建设成本高等问题。建设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站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铁站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但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已经开通的车站在保证快捷、方便乘车方面虽然已经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基于现有的技术条件,通过实地调查国内公共区布置的现状,其目前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03]第一,目前的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一般整个进站流程要经过购票(可选择)、防疫人工验证(有防疫要求时)、安检、检票四个环节,乘客进站流线冗长,且无法调整这些步骤的顺序,也无法减少这些流程,并且乘客流线是多次迂回的形态,导致乘客进站流线长,降低了车站公共区的通行效率。
[0004]第二,地铁站这类大型公共建筑具有空间面积大、信息量大、人流线路复杂等特征。既有传统地下两层标准站的非付费区对于携带大包行李与小包行李的进站乘客导向指引不够清晰,并且在付费区内,乘客进入站台层的多种流线,容易与出站的流线产生方向误导,常常乘客做出错误的线路选择。这种导向迷惑性无疑容易干扰整体客流,降低了乘客在车站公共区出行效率。
[0005]第三,现有安检模式仍为传统的机检和人检相结合的模式,并且进站闸机和安检系统仍为两个独立的环节,因此进站闸机处乘客通信能力远大于安检机处的能力,容易在安检处出现排队等候现象,由于安检速度与票检速度不匹配,这使得进站闸机配置变得冗余。
[0006]第四,虽然目前车站站厅层公共区面积偏大,但车站出入口通道、传统实体票买票区域、安检机、进出站闸机、站厅层至站台层的楼扶梯、站厅层公共区面积等位置的规模能力并未完全匹配,由于大部分城市所有进站乘客都需先统一安检,致车站公共区的瓶颈位置在安检机处,其他空间及设备能力有冗余。
[0007]综上,虽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可以看出既有的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存在公共区的人行流线环节多、流线长的特点,车站土建规模偏大建设成本高,通车后运营成本大,站内工作人员长期在地下封闭的环境中工作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乘客对智慧出行的行为模式的改变,都对地铁车站的形式即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解决了传统高架车站站内乘客进出站环节多、流线长,建设成本高等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其特
征在于,包括站厅夹层和站台层;
[0010]所述站厅夹层位于站台层的中部上方,且所述站厅夹层纵向两侧为通高区域,所述站厅夹层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二上下连接通道与所述站台层连通;
[0011]所述站厅夹层横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分别与两侧的进出站口连通;其中第一连接通道内设有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第二连接通道通过第一上下连接通道与附属用房地面一层连通;所述附属用房地面一层设有对应的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通过两侧的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将进出站口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
[0012]所述站台层两端设有对应的第一设备容置空间和第二设备容置空间,第二设备容置空间位于第一容置空间上方,两者竖向上相对应,所述第一设备容置空间和第二设备容置空间通过强弱电连接管廊与附属用房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有条件的车站顶部开设天窗,其作为自然采光排烟窗,能够将室外的自然光直接引至站台层的同时通过天窗进行自然排烟;顶部无开启天窗条件时,在站台层顶板底部或第一设备容置空间内单独设置机械排烟机房实现排烟功能。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检设备和出站闸机外侧的非付费区域设有售票设备。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台层的站台板下方设有空调设备和管道,并在站台层地面利用站台层两端设备容置空间墙面及三角房设置空调风口。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台层两侧设有直达地面的疏散楼梯间。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下连接通道和第二上下连接通道包括楼梯和/或电扶梯和/或垂直电梯。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检设备包括闸机通道,闸机通道上设置有金属探测门,由其对过检乘客进行进站人检,检测乘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在金属探测门的前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实名制乘客过检前的人脸识别。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探测门前侧还设置有刷卡模块和码扫描模块,所述刷卡模块用于核验乘客的票卡、掌静脉或者身份证等信息,所述码扫描模块用于进行健康码、二维码等识别码;所述金属探测门的前侧还设置有通道指示器,并且与码扫描模块通信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金属探测门的上方还设置有通行监测模块,用于监控乘客通过设备的整个过程以及准确监测实际通过的合法乘客人数及非法乘客人数。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金属探测门的顶部还设置有顶部机箱,该顶部机箱的前侧设置有安检门显示屏,用于展示乘客安检信息;在顶部机箱内设置有声音报警设备;在顶部机箱靠近付费区的一侧还设置有测温黑体,用于配合设置于闸机通道尾端的测温摄像头,共同对通道中的乘客体温进行测量。
[0022]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采用站厅夹层,仅保留现有技术中站厅层中部楼板作为进站夹层,乘客从地面一层或通道扩大区域的快检设备进入付费区域后,可直接通过中部站厅夹层设置的楼扶梯到达站台层。本专利技术优化了地下车站设备区和公共区的结构,减少了传统车站站厅
层公共区冗余部分的建筑面积,提高了乘客的进、出站效率,解决了传统车站站内乘客进出站环节多、流线长,车站土建规模大、建设成本高等问题。
[0024](2)本专利技术站台层两侧公共区层高为通高,能够在有条件的车站顶部可开设天窗,采用自然排烟替代机械排烟,车站站台层公共区无自然排烟的管线。站厅层面积减小后公共区所需排烟排风管道尺寸减小,吊顶完成面以上管线空间可以减小,另外此区域定义为乘客快速通行区域,进站夹层面积减小后,此区域净空可进一步优化减小。
[0025](3)本申请的地下一层半岛式车站结构,由于采用快检设备,可将原传统车站先靠人工验证防疫码、再全部经过普通安检门、最后经过票检闸机的3个环节通过快检设备(票检、安检智能一体机)合并为一处,减少了现有技术中乘客进站、买票、安检、票检、楼扶梯至站台各环节的设备设置空间,从而可取消现有技术中站厅层两侧楼板。
[0026](4)本专利技术地下设备及管理用房只保留了极少量必须设置在地下的设备,将非必要设置在地下的设备及管理用房搬至地面附属用房集中设置,不仅可改善运营人员长期在地下压抑的工作环境,另外一方面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厅夹层(1)和站台层(2);所述站厅夹层(1)位于站台层(2)的中部上方,且所述站厅夹层(1)纵向两侧为通高区域,所述站厅夹层(1)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二上下连接通道(9)与所述站台层(2)连通;所述站厅夹层(1)横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通道(5)和第二连接通道(6),第一连接通道(5)和第二连接通道(6)分别与两侧的进出站口连通;其中第一连接通道(5)内设有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4),第二连接通道(6)通过第一上下连接通道(8)与附属用房(7)地面一层连通;所述附属用房(7)地面一层设有对应的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4),通过两侧的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4)将进出站口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所述站台层(2)两端设有对应的第一设备容置空间(10)和第二设备容置空间(13),第二设备容置空间(13)位于第一容置空间上方,两者竖向上相对应,所述第一设备容置空间(10)和第二设备容置空间(13)通过强弱电连接管廊(11)与附属用房(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有条件的车站顶部开设天窗(14),其作为自然采光排烟窗,能够将室外的自然光直接引至站台层的同时通过天窗进行自然排烟;顶部无开启天窗条件时,在站台层顶板底部或第一设备容置空间内单独设置机械排烟机房实现排烟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检设备(3)和出站闸机(4)外侧的非付费区域设有售票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一层半二通道上进站岛式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层的站台板下方设有空调设备和管道,并在站台层地面利用站台层两端设备容置空间墙面及三角房设置空调风口。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重丽黎明贠毓吕家悦文鹏兰娟胡涛安晓晓田涛金迪王岚涛卞文文范理纯刘婷廖昊宇兰竹王建群吴婧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