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54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包括肩盖,轴向安装在肩盖上侧的锥形铁竖管,以及外管,肩盖的下侧轴向对称安装有开口内管及带刻度开口内管;开口内管的内部通过气阀盖及气压固定座轴向设置有气压棒,带刻度开口内管的内部轴向设置有油压缓冲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带刻度开口内管,且带刻度开口内管内设置有可以调节轴向相对位置的油压缓冲组件,使骑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所需要的规格尺寸,并且在偶尔有颠簸的路段可以提供减震功能,骑行更舒适。更舒适。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
,特别涉及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

技术介绍

[0002]公路车即公路自行车,是基于铺砌平整路面而设计的适用于健身爱好者、赛事骑手和竞技骑手的一种相对小众的自行车,其具有非常轻巧的车架、车轮和组件、下降式(卷曲)车把以及窄轮子和轮胎,因此其速度比其他类型的自行车走得更远更快,适用于车辆支持的多日旅行。
[0003]公路车通常具有复合材料(铝合金/碳纤维)前叉,但是没有明显的前后避震,因此,传统的公路车具有如下不足:
[0004]1、前叉是没有避震效果的硬叉;
[0005]2、前叉的装车高度是固定的尺寸;
[0006]3、普通的避震前叉Offsrt是不会跟随装车高度变化的,是固定的。
[0007]综上所述,传统的公路车随着路况减速带的增加,短暂的避震需求无法满足,造成骑行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包括肩盖,轴向安装在所述肩盖上侧的锥形铁竖管,以及外管,所述外管的轴向下端通过柱头内六角螺栓及轴心固定螺帽安装有轴心,所述肩盖的下侧轴向对称安装有开口内管及带刻度开口内管;所述开口内管及带刻度开口内管分别对应插入所述外管的两个管孔内;所述开口内管的内部通过气阀盖及气压固定座轴向设置有气压棒,所述带刻度开口内管的内部轴向设置有油压缓冲组件。
[0009]其中,所述油压缓冲组件包括肩控油压棒,轴向设置在所述肩控油压棒内的油压连接杆,以及依次轴向位于所述肩控油压棒上端的外六角连杆组、油压固定座、油压弹簧座、油压调整盖,用于所述油压固定座与油压弹簧座的外六角通孔螺钉,以及用于锁紧所述油压弹簧座与油压调整盖的沉头内六角螺钉,所述油压弹簧座内对称轴向设置有对应所述油压调整盖的小弹簧,所述小弹簧的上端与油压调整盖之间分别填充有小钢珠。
[0010]其中,所述开口内管的内部还轴向设置有塔型缓冲垫,所述塔型缓冲垫位于所述气压棒的轴向下端与所述开口内管的轴向下端之间,且所述开口内管的轴向下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凸圈对所述塔型缓冲垫进行限位。
[0011]其中,所述外管的两个管孔内分别轴向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分别轴向套设在所述开口内管及带刻度开口内管的径向外部,且所述滑套的上端部螺纹安装有骨架油封。
[0012]其中,所述外管的肩部还通过沉头内六角螺丝安装有线卡。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带刻度开口内管,且带刻度开口内管内设置有可以调节肩控油压棒与油压连接杆轴向相对位置的油压缓冲组件,使骑行者可以根据自己
的需求进行选择所需要的规格尺寸,并且在偶尔有颠簸的路段可以提供减震功能,骑行更舒适。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前叉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前叉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锥形铁竖管;2.开口内管;3.带刻度开口内管;4.外管;5.肩盖;6.滑套;7.线卡;8.沉头内六角螺丝;9.柱头内六角螺栓;10.轴心;11.轴心固定螺帽;12.骨架油封;13.塔型缓冲垫;14.肩控油压棒;15.油压弹簧座;16.小弹簧;17.沉头内六角螺钉;18.外六角通孔螺钉;19.小钢珠;20.外六角连杆组;21.油压调整盖;22.油压固定座;23.油压连接杆;24.气压棒;25.气阀盖;26.气压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参考图1及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包括肩盖5,轴向安装在肩盖5上侧的锥形铁竖管1,以及外管4,外管4的轴向下端通过柱头内六角螺栓9及轴心固定螺帽11安装有轴心10,外管4的肩部还通过沉头内六角螺丝8安装有线卡7。
[0020]其中,肩盖5的下侧轴向对称安装有开口内管2及带刻度开口内管3;开口内管2及带刻度开口内管3分别对应插入外管4的两个管孔内;开口内管2的内部通过气阀盖25及气压固定座26轴向设置有气压棒24,带刻度开口内管3的内部轴向设置有油压缓冲组件。
[0021]其中,油压缓冲组件包括肩控油压棒14,轴向设置在肩控油压棒14内的油压连接杆23,以及依次轴向位于肩控油压棒14上端的外六角连杆组20、油压固定座22、油压弹簧座15、油压调整盖21,用于油压固定座22与油压弹簧座15的外六角通孔螺钉18,以及用于锁紧油压弹簧座15与油压调整盖21的沉头内六角螺钉17,油压弹簧座15内对称轴向设置有对应油压调整盖21的小弹簧16,小弹簧16的上端与油压调整盖21之间分别填充有小钢珠19。
[0022]其中,开口内管2的内部还轴向设置有塔型缓冲垫13,塔型缓冲垫13位于气压棒24的轴向下端与开口内管2的轴向下端之间,且开口内管2的轴向下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凸圈对塔型缓冲垫13进行限位;外管4的两个管孔内分别轴向设置有滑套6,滑套6分别轴向套设在开口内管2及带刻度开口内管3的径向外部,且滑套6的上端部螺纹安装有骨架油封12。
[002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带刻度开口内管3,且带刻度开口内管3内设置有可以调节肩控油压棒14与油压连接杆23轴向相对位置的油压缓冲组件,使骑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所需要的规格尺寸,并且在偶尔有颠簸的路段可以提供减震功能,骑行更舒适。
[002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包括肩盖(5),轴向安装在所述肩盖(5)上侧的锥形铁竖管(1),以及外管(4),所述外管(4)的轴向下端通过柱头内六角螺栓(9)及轴心固定螺帽(11)安装有轴心(10),其特征在于,所述肩盖(5)的下侧轴向对称安装有开口内管(2)及带刻度开口内管(3);所述开口内管(2)及带刻度开口内管(3)分别对应插入所述外管(4)的两个管孔内;所述开口内管(2)的内部通过气阀盖(25)及气压固定座(26)轴向设置有气压棒(24),所述带刻度开口内管(3)的内部轴向设置有油压缓冲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缓冲组件包括肩控油压棒(14),轴向设置在所述肩控油压棒(14)内的油压连接杆(23),以及依次轴向位于所述肩控油压棒(14)上端的外六角连杆组(20)、油压固定座(22)、油压弹簧座(15)、油压调整盖(21),用于所述油压固定座(22)与油压弹簧座(15)的外六角通孔螺钉(18),以及用于锁紧所述油压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灵松王珺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川玛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