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09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连接架组件、减震簧和防护组件,所述减震簧设有两个,并固定在连接架组件上,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防尘管,所述防尘管套设在减震簧的外部,相邻所述防尘管之间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之间固定有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由于采用双减震簧结构,并在双减震簧的外部设置防护结构,在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减震器的防护作用,使其更加耐用。使其更加耐用。使其更加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配件
,具体涉及了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无论在城市道路还是乡镇或乡村的道路上都是被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驾驶过程的振动对摩托车重要部件会产生较大的危害,而前减震器设置则可以起到良好是减震效果,目前常见的摩托车减震器均只有一根独立的减震簧,这样的结构使得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出现减震器左右发生摆动,单边跑偏等情况,并且在转弯过程中容易因为左、右减震器受力不均,使得转向稳定性较差,会出现侧翻等安全隐患。
[0003]基于上述问题,通常是将单个减震器中的独立减震簧更换为双减震簧,这样的方式不但提高了减震器的减震性能,而且还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还提高了防侧翻能力,使得摩托车的行驶更加稳定。
[0004]而由于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道路上的沉积泥沙、杂乱碎石容易对摩托车的前减震器造成伤害,导致油封受损漏油的问题发生,而目前通过在前减震器的外部套设防尘波纹管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由于双减震簧的设置,传统的套设防尘波纹管已经不能继续使用,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采用双减震簧结构,并在双减震簧的外部设置防护结构,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减震器的防护作用,使其更加耐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采用双减震簧结构,并在双减震簧的外部设置防护结构,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减震器的防护作用,使其更加耐用。<br/>[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连接架组件、减震簧和防护组件,所述减震簧设有两个,并固定在连接架组件上,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防尘管,所述防尘管套设在减震簧的外部,相邻所述防尘管之间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之间固定有弹簧。
[0007]进一步,所述连接架组件包括主连杆、副连杆以及支架,所述主连杆与副连杆为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支架垂直固定在主连杆的中部,减震簧竖向固定在主连杆与副连杆之间,且两个减震簧相对于支架对称设置。
[0008]进一步,所述防尘管包括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所述上连接段与下连接段均位于光滑的管壁,所述上连接段与下连接段之间为波纹段。
[0009]进一步,所述连接件设有两组,且分别连接在相邻防尘管的上连接段或下连接段之间。
[0010]进一步,所述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远离弹簧一端的端部均一体成型有扣环,所述
上连接段与下连接段上均设有吊环,所述扣环与吊环为相扣的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防尘管远离连接件一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所述防尘管位于开口两侧的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设有扣合件。
[0012]进一步,所述扣合件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扣合件沿着开口的竖向等间距分布。
[0013]进一步,所述扣合件包括固定在第一侧边上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底部垂直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直径大于连接柱的直径,所述第二侧边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直径大于连接柱的直径,且小于凸起的直径。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减震器,由于采用了双减震簧设计,不仅提高了前减震器的减震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摩托车的防侧翻能力,使得摩托车的行驶更加稳定,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对防护组件的改进,在减震簧的外部套设波纹状的防尘管,一方面提高对减震簧的保护作用,防止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地面上飞溅的泥沙、碎石进入到减震簧中,另一方面,防护组件不会影响到减震簧的工作。
[0015]2、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两个防尘管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体,一方面能够提高行驶过程中,防尘管与减震簧之间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是方便防护组件的安装,且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件中设有弹簧,因此相邻防尘管之间即便是出现不同步的振动,也不会出现运动干涉的问题。
[0016]3、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防尘管上开设有开口,且在开口处设有若干扣合件,因此防护组件能够在减震簧安装完成后,再将防护组件套装上去,这样设置使得防护组件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另外由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相互吻合的波纹状结构,因此当扣合件锁紧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能够更好的贴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减少开口处的缝隙,防止泥沙、碎石的进入。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实施例中防尘管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实施例的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连杆10、副连杆11、支架12、减震簧13、上连接段14、下连接段15、波纹段16、连接件17、左连接杆18、右连接杆19、弹簧20、扣环21、吊环22、开口23、连接条24、连接柱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连接架组件、减震簧13和防护组件,其中连接架组件包括主连杆10、副连杆11以及支架12,其中主连杆10与副连杆11为相互平行设置,支架12垂直固定在主连杆10的中部,本实施例中,减震簧13设有两个,且两个减震簧13竖向固定在主连杆10与副连杆11之间,两个减震簧13相对于支架12对称设置。
[0023]本实施例中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防尘管,在防尘管之间设有连接件17,
本实施例中防尘管为波纹管结构,具体为,防尘管包括上连接段14和下连接段15,上连接段14与下连接段15均为光滑的管壁,上连接段14与下连接段15之间为波纹段16。
[0024]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7设有两组,且分别连接在相邻防尘管的上连接段14或下连接段15之间,具体为,连接件17包括左连接杆18和右连接杆19,其中左连接杆18与右连接杆19之间固定有弹簧20,在左连接杆18与右连接杆19远离弹簧20一端的端部均一体成型有扣环21,而在上连接段14与下连接段15上均设有吊环22,本实施例中扣环21与吊环22为相扣的结构。
[0025]本实施例中,在防尘管远离连接件17一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23,防尘管位于开口23两侧的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为相互吻合的波纹状结构,在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设有若干扣合件,若干扣合件沿着开口23的竖向等间距分布。
[0026]本实施例中,扣合件包括固定在第一侧边上的连接条24,在连接条24的底部垂直设有连接柱25,连接柱25的端部设有凸起,其中凸起的直径要大于连接柱25的直径,在第二侧边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直径大于连接柱25的直径,且小于连接柱25端部凸起的直径。
[0027]采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组件、减震簧和防护组件,所述减震簧设有两个,并固定在连接架组件上,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防尘管,所述防尘管套设在减震簧的外部,相邻所述防尘管之间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之间固定有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组件包括主连杆、副连杆以及支架,所述主连杆与副连杆为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支架垂直固定在主连杆的中部,减震簧竖向固定在主连杆与副连杆之间,且两个减震簧相对于支架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管包括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所述上连接段与下连接段均位于光滑的管壁,所述上连接段与下连接段之间为波纹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两组,且分别连接在相邻防尘管的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隆宇丰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