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163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不追加部件而抑制再点火的发生引起的火花塞的磨损的点火控制装置。被用作点火控制装置的ECU(123)包括:点火信号运算部(203),其在一次点火工序内运算初级电流的再通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将再通电的结束时间和再点火的发生频率降低的时间进行比较,判断要否实施再通电;和点火信号生成部(204),其在点火工序内生成用于产生至少一次以上的火花放电的点火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点火线圈后,在由点火信号运算部判断为要实施再通电的情况下,生成点火信号,在再通电的开始时间向点火线圈输出点火信号,在由点火信号运算部判断为不实施再通电的情况下,不生成点火信号。火信号。火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点火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点火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车辆的燃油效率提高,开发了采用以比开发理论空燃比稀薄的混合气运转的技术(超稀薄燃烧)、或取入燃烧后的废气的一部分并使其再次吸气的技术(例如,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等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这样的技术中,需要使稀薄的混合气在气缸内充分地扩散而提高火花塞的点火性。作为其技术之一,有使向气缸内供给的空气产生湍流(翻滚)的技术。
[0003]另外,已知一种通过接通或切断在初级线圈中流动的初级电流而在次级线圈中产生次级电流(与初级电流相反方向的负电流)并被次级线圈感应的次级电压施加到火花塞而引起火花放电的点火控制装置。对于该点火控制装置,提出例如对火花塞的电极施加高能量的线圈、或将对初级线圈的通电重叠的线圈等技术。
[0004]但是,在使用如上所述的线圈的情况下,在点火线圈产生火花放电的点火工序的后半部分,混合气容易引起湍流,并且点火线圈的放电能量降低。由于该湍流而引起在火花塞的电极间产生的火花放电被吹灭、再次发生火花放电等非本来规格的多重放电。将在这样火花放电被吹灭后由于残留在点火线圈中的放电能量而再次发生火花放电的现象称为“再点火(re

strike)”。如果发生再点火,则在火花塞的电极间发生电容(电弧)放电,火花塞的电极磨损。而且,如果在一次点火工序内发生多重放电(多次再点火),则促进火花塞的电极磨损。因此,作为发生多重放电时用于防止火花塞的电极磨损的技术,已知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0005]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将火花塞的火花放电强制切断的内燃机用的点火装置中,如果在次级线圈中产生的次级电流成为所希望的值以下,则火花放电切断控制动作”。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321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发生火花放电时次级电流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切换电路结构,使得对初级线圈向与次级电流相反方向通电,由此,切断多重放电。然而,为了使用该技术,与现有技术的点火电路相比,需要次级电流的测量装置的追加、和根据次级电流切换电路结构的部件的追加。因此,点火电路的部件数量增加,产品成本增加。
[0011]另外,在想要不向点火电路追加部件追加而实现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同样的行为的情况下,假定向初级线圈进行再通电。但是,如果不判断有无发生再点火,则即使
在不发生再点火的状况下也进行再通电,点火电路可能消耗不必要的能量。
[0012]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抑制再点火的发生引起的火花塞的磨损。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点火控制装置,控制内燃机的点火,其中,基于向具有配置于初级侧的初级线圈和配置于次级侧的次级线圈的点火线圈输入的点火信号,控制在所述初级线圈中流动的初级电流的通电和切断,利用通过切断所述初级电流而被所述次级线圈感应的次级电压和次级电流施加到与所述次级线圈连接的火花塞而产生的火花放电,使混合气在气缸内的燃烧室中点火,所述点火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点火信号运算部,其计算在一次点火工序内所述初级电流的再通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将所述再通电的结束时间和再点火的发生频率降低的时间进行比较,判断要否实施所述再通电;和点火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在所述点火工序内用于产生至少一次以上的火花放电的所述点火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所述点火线圈后,在由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判断为要实施所述再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点火信号,在所述再通电的开始时间向所述点火线圈输出所述点火信号,在由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判断为不实施所述再通电的情况下,不生成所述点火信号。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不对点火控制装置追加用于点火控制的部件,也能够以所需的最小限度的能量消耗抑制再点火的发生,所以能够抑制火花塞的磨损。
[0017]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整体结构例的图。
[0019]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ECU的结构例的框图。
[0020]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点火信号运算部的结构例的框图。
[0021]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点火线圈的结构例的图。
[0022]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点火控制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0023]图6是表示图5的步骤S1中的点火时间1运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0024]图7是表示图5的步骤S2中的通电时间1运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0025]图8是表示图5的步骤S3中的通电2开始时间运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0026]图9是表示峰值次级电流和次级电流倾斜度的特性、以及通电2开始时间、峰值次级电流、次级电流倾斜度和再点火发生阈值的一例的图。
[0027]图10是表示图5的步骤S4中的点火时间2运算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0028]图11是表示图5的步骤S5中的通电2要否实施判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0029]图12是表示图5的步骤S6中的点火信号生成处理的一例的时序图。
[0030]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通电2要否实施判断处理的一例的时序图。
[0031]图14表示图13中的转速1000、2000、4000、6000rpm下的从点火时间1到上止点时间的时间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在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0033][一实施方式][0034]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一例进行说明。
[0035]图1是表示内燃机100的整体结构例的图。内燃机100设为采用能够以比理论空燃比稀薄的混合气燃烧的超稀薄燃烧、或燃烧将EGR气体取入到吸气中混合气的EGR的结构。
[0036]在内燃机100包括的气缸101的顶部形成燃烧室。在该燃烧室中设置有施加点火电压的火花塞102、向火花塞102施加点火电压的点火线圈103、燃料喷射阀104。在气缸101中,通过活塞106根据曲轴107的旋转角度而上下,气缸101内部的压力变化。因此,缸内压力传感器105测量气缸101内部的压力(缸内压力),向ECU(Engine Control Unit,发动机控制单元)123输出缸内压力。曲柄角传感器108测量曲轴107的角旋转度(曲柄角),向ECU123输出曲柄角。
[0037]在构成吸气系统的吸气管109中设置空气流量传感器110、节流阀11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点火控制装置,控制内燃机的点火,其中,基于向具有配置于初级侧的初级线圈和配置于次级侧的次级线圈的点火线圈输入的点火信号,控制在所述初级线圈中流动的初级电流的通电和切断,利用通过切断所述初级电流而被所述次级线圈感应的次级电压和次级电流施加到与所述次级线圈连接的火花塞而产生的火花放电,使混合气在气缸内的燃烧室中点火,所述点火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点火信号运算部,其计算在一次点火工序内所述初级电流的再通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将所述再通电的结束时间和再点火的发生频率降低的时间进行比较,判断要否实施所述再通电;和点火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在所述点火工序内用于产生至少一次以上的火花放电的所述点火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所述点火线圈后,在由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判断为要实施所述再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点火信号,在所述再通电的开始时间向所述点火线圈输出所述点火信号,在由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判断为不实施所述再通电的情况下,不生成所述点火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在所述气缸内运动的活塞的上止点的上止点检测部,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将所述再点火的发生频率降低的时间设为所述火花塞的电极间的所述混合气的流速减小的时间、且为所述上止点的时间以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基于所述活塞的旋转角度计算所述再通电的开始时间、所述再通电的结束时间、和所述上止点的时间,在所述再通电的开始时间比所述再通电的结束时间靠提前角侧的情况下,判断为要实施所述再通电,在所述再通电的开始时间比所述再通电的结束时间靠滞后角侧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实施所述再通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将所述次级电流超过预先设定的再点火发生阈值的时间设为再点火发生时间,使所述再通电的开始时间与所述再点火发生时间一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信号运算部具有第2通电开始时间运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贵和向原修铃木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