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763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以及位于驱动背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与驱动背板电连接,且各发光器件中的第一电极相互独立设置;外延结构,各发光器件中的外延结构相互独立地设置于第一电极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且各外延结构包括沿远离驱动背板的方向顺序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第二公共电极,与驱动背板电连接,且第二公共电极包括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与各外延结构中的第二半导体层接触设置。相同像素数目下,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使得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提升;同理,在相同透明度下,可以排布更多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PPI提升。PPI提升。PPI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发光二级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是新一代的显示技术。与现有的液晶显示相比具有更高的光电效率,更高的亮度,更高的对比度,以及更低的功耗,且还能结合柔性面板实现柔性显示,与传统的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相比,它具有相同的发光原理,目前通常作为LED透明屏中的发光像素单元。
[0003]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明屏幕崭露头角,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相比,LED透明面板可以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和全新的体验。由于LED透明屏本身具有屏幕和透明的特性,因此可以应用到很多场合,即可以作为屏幕使用,同时可以替代透明平板玻璃。LED透明屏主要应用于展览展示和产品陈列。LED透明屏使观众看到屏幕图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屏幕看到屏幕后的物品,增强了信息传达的效率也增加了许多趣味。
[0004]然而,对于现有技术中的LED透明屏,如何实现同等透光度下更高像素数目(Pixels Per Inch,PPI)或者相同PPI下更高透明度,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难以实现同等透光度下更高PPI或者相同PPI下更高透明度的问题。
[0006]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以及位于驱动背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
[0007]第一电极,与驱动背板电连接,且各发光器件中的第一电极相互独立设置;
[0008]外延结构,各发光器件中的外延结构相互独立地设置于第一电极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且各外延结构包括沿远离驱动背板的方向顺序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0009]第二公共电极,与驱动背板电连接,且第二公共电极包括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与各外延结构中的第二半导体层接触设置。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中,由于发光器件为垂直结构,从而使芯片尺寸可以做到比倒装芯片更小,同时由于发光器件具有包括的透明导电膜的第二公共电极,从而减少了对出光造成的遮挡,使器件具有较高的整体透光率。因此,相同像素数目(PPI)下,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不仅占用面积更小,而且能够在面内节省一定的金属走线,使得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提升;同理,在相同透明度下,可以排布更多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PPI提升,提高了显示效果。
[0011]可选地,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公共电极为阴极。上述第二公共电极为共阴极电极,可以与驱动背板中的阴极走线互联实现电连接,采用共阴极设计,能够在面内节省更多
的金属走线,使得显示面板的透明度进一步提升。此时,上述外延结构中的第一半导体层为N型半导体层,上述第二半导体层为P型半导体层。
[0012]可选地,第二半导体层的远离有源层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透明导电膜完全覆盖第一表面。通过使透明导电膜完全覆盖外延结构中第二半导体层的远离有源层一侧的表面,能够使透明导电膜与第二半导体层之间实现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有利于电流的输入。
[0013]可选地,透明导电膜为纳米导电网络。纳米导电网络是一种纳米导电材料互连而形成的网络结构,纳米导电材料互连形成导通的电路,能够实现优异的电流传输,纳米导电网络中大量的网孔还能够保证透明导电膜具有优异的透光性;上述纳米导电网络可以包括纳米银线导电网络和/或碳纳米管导电网络。
[0014]可选地,驱动背板包括:透明基板;第一导电部,设置于透明基板靠近发光器件的一侧,且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公共电极接触;第二导电部,设置于第一导电部远离透明基板的一侧,且第二导电部与第一电极接触;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之间。上述第一导电部可以为引线部,通过与第二公共电极接触,以实现第二公共电极与驱动背板的电连接,上述第二导电部可以为金属垫片,通过与第一电极接触,以实现第一电极与驱动背板的电连接,上述第一绝缘层用于将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隔离。
[0015]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导电部的裸露表面;透明导电膜覆盖于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电极和第二导电部的一侧表面。上述第二绝缘层能够防止透明导电膜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导电部接触。
[0016]可选地,第二绝缘层覆盖于第一绝缘层背离透明基板的表面,只露出第二半导体层,透明导电膜包裹第一表面和第二绝缘层。上述第二绝缘层能够将透明导电膜绝缘至有源层,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二半导体层通过透明导电膜连通而导致的对载流子复合发光的影响,且当上述有源层为量子阱时,上述第二绝缘层还能够避免透明导电膜直接与量子阱接触而对其内部电子密度分布的影响。
[0017]可选地,上述第二绝缘层为透明绝缘层。采用透明绝缘层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透明度,形成上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了方便固化,形成上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为UV型PDMS材料。
[0018]可选地,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焊接部,分别与各发光器件中的第一电极以及驱动背板中的第一导电部连接,上述焊接部的材料可以选自金属铟、锡铟合金和铟铋合金中的任一种。
[0019]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在第一基板上顺序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外延结构和与外延结构一一对应的第一电极,外延结构包括沿远离第一电极的方向顺序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0021]提供驱动背板,使第一电极与驱动背板电连接;
[0022]去除第一基板,使第二半导体层的远离有源层一侧具有裸露表面;
[0023]将透明导电膜与第二半导体层的裸露表面接触,得到与驱动背板电连接的第二公共电极。
[002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制作方法,形成的发光器件为垂直结构,从而使芯片尺寸可以做到比倒装芯片更小,同时由于形成的发光器件的第二公共电极包括的透明导电膜,从而
减少了对出光造成的遮挡,使器件具有较高的整体透光率。因此,相同像素数目(PPI)下,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不仅占用面积更小,而且能够在面内节省一定的金属走线,使得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提升;同理,在相同透明度下,可以排布更多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PPI提升,提高了显示效果。
[0025]可选地,上述驱动背板包括透明基板、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公共电极接触,第二导电部设置于第一导电部远离透明基板的一侧,且第二导电部与第一电极接触,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之间,在驱动背板上电连接第二公共电极的步骤之前,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驱动背板上形成第二绝缘层,以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导电部的裸露表面。上述第二绝缘层能够防止透明导电膜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以及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背板电连接,且各所述发光器件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相互独立设置;外延结构,各所述发光器件中的所述外延结构相互独立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且各所述外延结构包括沿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顺序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驱动背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包括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与各所述外延结构中的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接触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阴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透明导电膜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为纳米导电网络。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包括:透明基板;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接触;第二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部远离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裸露表面;所述透明导电膜覆盖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侧表面。7.如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峰萧俊龙蔡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