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31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流车。所述物流车包括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A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前侧;挡风玻璃,所述挡风玻璃位于所述驾驶舱前侧,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到所述A柱,所述挡风玻璃为平面玻璃。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挡风玻璃竖直设置且形成平面结构,可减少雨水落在挡风玻璃上,进而减少雨水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视线的影响。视线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流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物流车。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风阻、减少动能的损耗,物流车的前挡风玻璃通常为倾斜弧状。
[0003]然而,在遇到大暴雨时,由于前挡风玻璃倾斜朝上,因此雨水会直接拍打在前挡风玻璃上,此时即使打开雨刷器也很难将雨水从前风挡上刮下。因此在大暴雨的天气下,驾驶员由于被前挡风玻璃的雨水遮挡了视线,所以极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雨水落在挡风玻璃上的物流车。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对行人或车辆等的撞击力的物流车。
[0006]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刮除雾气的物流车。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物流车,所述物流车包括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A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前侧;挡风玻璃,所述挡风玻璃位于所述驾驶舱前侧,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到所述A柱,所述挡风玻璃为平面玻璃。
[0008]可选地,所述驾驶舱还包括遮雨板,所述遮雨板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方,且能够向前伸出超过所述挡风玻璃。
[0009]可选地,所述驾驶舱还包括驾驶舱顶板,所述驾驶舱顶板具有空腔和朝向所述物流车前方的开口,所述遮雨板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遮雨板能够从所述开口伸出超过所述挡风玻璃且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缩回到所述空腔中。
[0010]可选地,所述驾驶舱还包括驾驶舱顶板,所述遮雨板固定到所述驾驶舱顶板的前侧。/>[0011]可选地,所述驾驶舱还包括:气囊收纳盒,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方,且伸出超过所述挡风玻璃;气囊,设置在所述气囊收纳盒内,且能够从所述气囊收纳盒中弹出并膨胀至展开状态以遮挡所述A柱和所述挡风玻璃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0012]可选地,所述A柱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相对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以及将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横梁,所述驾驶舱还包括驾驶舱顶板,所述气囊收纳盒固定在所述驾驶舱顶板上方或者固定到所述横梁,所述气囊收纳盒的超过所述挡风玻璃的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气囊能够从所述开口中弹出。
[0013]可选地,A柱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相对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以及将第一柱体的上端和第二柱体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横梁,驾驶舱还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横梁内,且能够从横梁中弹出并膨胀至展开状态以遮挡A柱和挡风玻璃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0014]可选地,所述驾驶舱还包括:遮阳帘,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侧,所述遮阳帘的下端能够被竖直拉下以遮挡所述挡风玻璃且能够弹回到所述挡风玻璃上侧;刮板,设
置在所述遮阳帘的所述下端;除雾布,可拆卸地设置到所述刮板的面向所述挡风玻璃的一侧,以用于对所述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0015]可选地,所述A柱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相对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以及将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横梁,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刮板的两端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中以使所述除雾布与所述挡风玻璃接触。
[0016]可选地,所述驾驶舱还包括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在所述内表面侧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方,所述收卷机构用于自动收回所述遮阳帘。
[0017]可选地,所述驾驶舱还包括:雨刮,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的外表面侧,并且能够贴合所述外表面摆动;刮雾板,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侧,所述刮雾板能够磁性吸附到所述雨刮以随着所述雨刮的摆动而摆动并刮除所述内表面上的雾气。
[0018]可选地,所述雨刮的面向所述挡风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刮雾板的面向所述挡风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驾驶舱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的通电或断电的开关。
[0019]根据本技术,通过使挡风玻璃竖直设置且形成平面结构,可减少雨水落在挡风玻璃上,进而减少雨水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
[0020]根据本技术,通过设置遮雨板,可进一步减小雨水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
[0021]根据本技术,通过设置气囊收纳盒和气囊,一方面可以起到遮雨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少对行人或车辆等的撞击力。
[0022]根据本技术,通过设置除雾布或刮雾板等,利用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刮除雾气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3]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24]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
[0025]图2是示出图1中的前挡风玻璃的示意图;
[0026]图3是示出图1中的物流车在向前行驶时气流的运动路径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
[0028]图5和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
[0029]图7和图8是第三实施例的变型示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
[0030]图9是第三实施例的变型示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
[0031]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
[0032]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物流车的挡风玻璃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3]附图符号说明:100

驾驶舱、110

A柱、111

第一柱体、112

第二柱体、113

横梁、120

挡风玻璃、121

外表面、122

内表面、130

遮雨板、140

驾驶舱顶板、151

气囊收纳盒、152

气囊、161

遮阳帘、162

刮板、163

收卷机构、170

雨刮、171

第一凹槽、172

第一电磁铁、180

刮雾板、181

第二凹槽、182

第二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物流车。
[0035]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物流车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前挡风玻璃的示意图。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物流车可包括驾驶舱100和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箱。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驾驶舱100可包括:A柱110,竖直设置在驾驶舱100前侧;挡风玻璃120,挡风玻璃120位于驾驶舱100前侧,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到A柱110,挡风玻璃120为平面玻璃。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A柱110竖直设置在驾驶舱100前侧,其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车,所述物流车包括驾驶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00)包括:A柱(110),竖直设置在所述驾驶舱(100)前侧;挡风玻璃(120),所述挡风玻璃(120)位于所述驾驶舱(100)前侧,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到所述A柱(110),所述挡风玻璃(120)为平面玻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00)还包括遮雨板(130),所述遮雨板(130)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120)上方,且能够向前伸出超过所述挡风玻璃(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00)还包括驾驶舱顶板(140),所述驾驶舱顶板(140)具有空腔和朝向所述物流车前方的开口,所述遮雨板(130)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遮雨板(130)能够从所述开口伸出超过所述挡风玻璃(120)且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缩回到所述空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00)还包括驾驶舱顶板(140),所述遮雨板(130)固定到所述驾驶舱顶板(140)的前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100)还包括:气囊收纳盒(151),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120)上方,且伸出超过所述挡风玻璃(120);气囊(152),设置在所述气囊收纳盒(151)内,且能够从所述气囊收纳盒(151)中弹出并膨胀至展开状态以遮挡所述A柱(110)和所述挡风玻璃(120)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110)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相对的第一柱体(111)和第二柱体(112)以及将所述第一柱体(111)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柱体(112)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横梁(113),所述驾驶舱(100)还包括驾驶舱顶板(140),所述气囊收纳盒(151)固定在所述驾驶舱顶板(140)上方或者固定到所述横梁(113),所述气囊收纳盒(151)的超过所述挡风玻璃(120)的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气囊(152)能够从所述开口中弹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110)包括竖直设置且彼此相对的第一柱体(111)和第二柱体(112)以及将所述第一柱体(111)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柱体(112)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横梁(113),所述驾驶舱(100)还包括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洋王怀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开云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