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92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驾驶舱和转向系统。驾驶舱包括驾驶舱前挡板,转向系统包括方向机总成、转向助力器和转向轴,转向助力器与方向机总成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方向机总成和转向助力器均位于驾驶舱前挡板的前方,转向轴的一端位于驾驶舱内,转向轴的另一端穿过驾驶舱前挡板与转向助力器传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中,驾驶舱前挡板将转向助力器和方向机总成与驾驶舱隔离开来,即将转向助力器设在了驾驶舱之外,增加了驾驶舱的可操作性空间,使得全地形车的结构更加合理,也使得转向助力器的安装更加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具有多种用途,越野性能好,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适于在各种地形上行驶,例如容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其中实用性全地形车通常作为工具车使用,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但是通常相关技术中的全地形车的驾驶室空间有限,对驾驶员的操作不友好,因此如何对全地形车的驾驶室进行合理利用及布置,增加驾驶员操纵空间是全地形车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驾驶舱可操作性空间大的全地形车。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驾驶舱前挡板;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方向机总成、转向助力器和转向轴,所述转向助力器与所述方向机总成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方向机总成和所述转向助力器均位于所述驾驶舱前挡板的前方,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驾驶舱内,所述转向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驾驶舱前挡板与所述转向助力器传动连接。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中驾驶舱前挡板将转向助力器和方向机总成与驾驶舱隔离开来,即将转向助力器设在了驾驶舱之外,增加了驾驶舱的可操作性空间,使得全地形车的结构更加合理,也使得转向助力器的安装更加方便。
[0006]由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具有驾驶舱可操作性空间大、转向助力器安装方便、结构合理的优点。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向机总成包括:
[0009]方向机本体,所述方向机本体包括具有空腔的外壳和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伸入所述空腔并连接有齿轮,所述空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向内突出以便形成第一限位部;
[0010]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空腔的轴向布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并沿所述空腔的轴向可滑动,所述齿条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0011]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空腔中伸出后与所述第一球头座相连,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空腔中伸出后与所述第二球头座相连,所述第一球头座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球头座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形成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均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以便对所述齿条限位。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空腔的一端的第一台阶面和位于所述空腔的另一端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抵,所述第三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抵。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在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台阶面邻近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所述第二台阶面临邻近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在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50mm,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在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50m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齿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还包括:
[0016]第一球头杆和第二球头杆,所述第一球头杆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球头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球头杆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一球头座转动连接;和
[0017]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所述第一转向拉杆与所述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二转向拉杆与所述第六端相连。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向机还包括调整螺栓和压块,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通的端口,所述端口位于所述齿条的一侧,所述压块位于所述端口内,所述压块的内侧伸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齿条相抵,所述调整螺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端口内并与所述压块的外侧相抵。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口朝后朝下设置。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花键套,所述花键套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向助力器相连,所述花键套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轴相连,以便所述转向助力器与所述方向机总成的输入轴通过所述花键套传动连接。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还包括方向盘,所述转向轴位于所述驾驶舱的一端与所述方向盘相连。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图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向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的A

A截面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向机的剖面图。
[0027]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全地形车100;转向系统200;方向机总成300;方向机310;方向机本体311;齿条312;第一端3121;第二端3122;外壳313;第一端面3131;第二端面3132;端口3133;输入轴314;齿轮315;第一球头座3161;第二球头座3162;第一限位部317;第一台阶面3171;第二台阶面3172;第二限位部318;第三限位部319;转向拉杆320;球头杆330;调整螺栓340;压块
350;防尘罩360;转向阻力器400;转向轴500;花键套600;驾驶舱前挡板700;驾驶舱8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下面根据图1

图5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全地形车100包括驾驶舱前挡板700和转向系统200。全地形车100的驾驶舱800位于驾驶舱800前档板的后侧。转向系统200包括方向机总成300、转向助力器400和转向轴500。方向机总成300包括输入轴314,转向助力器400与输入轴314传动连接,转向助力器400还与转向轴500的一端传动连接,即转向轴500通过与转向助力器400相连实现与输入轴314传动连接,转向轴500的转动最终能够带动输入轴314的转动,方向机总成300的输入轴314的转动能够实现全地形车100的转向。
[00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中驾驶舱前挡板将转向助力器和方向机总成与驾驶舱隔离开来,即将转向助力器设在了驾驶舱之外,增加了驾驶舱的可操作性空间,使得全地形车的结构更加合理,也使得转向助力器的安装更加方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舱,所述驾驶舱包括驾驶舱前挡板;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方向机总成、转向助力器和转向轴,所述转向助力器与所述方向机总成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方向机总成和所述转向助力器均位于所述驾驶舱前挡板的前方,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驾驶舱内,所述转向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驾驶舱前挡板与所述转向助力器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机总成包括:方向机本体,所述方向机本体包括具有空腔的外壳和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伸入所述空腔并连接有齿轮,所述空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向内突出以便形成第一限位部;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空腔的轴向布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并沿所述空腔的轴向可滑动,所述齿条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空腔中伸出后与所述第一球头座相连,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空腔中伸出后与所述第二球头座相连,所述第一球头座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球头座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形成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均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以便对所述齿条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空腔的一端的第一台阶面和位于所述空腔的另一端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抵,所述第三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台阶面邻近所述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