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装置及输送平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112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转装置及输送平台。中转装置包括承载件和导向件,导向件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第一燕尾槽形成的夹角大于第二燕尾槽形成的夹角;导向件沿长度方向贯穿有分别连通于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的输送槽。在本实施例的中转装置中,由于人工放料相比于机器放料的误差更高,所以在所述导向件一端形成第一燕尾槽,所述导向件另一端形成第二燕尾槽,将所述第一燕尾槽形成的第一夹角设置成大于所述第二燕尾槽形成的第二夹角,第一燕尾槽的一端用于人工放料,第二燕尾槽为工作机台回料,这样可以节省制造第二燕尾槽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工放置工件时的对位精度以及便捷度。及便捷度。及便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转装置及输送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中转装置及输送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自动化加工过程中,通常设置有中转装置来自动输送工件,以将工件输送至加工设备中,或对工件进行暂存,例如在PCB加工设备中,需要设置中转装置将板材输送至加工设备,并对加工完成后的板材进行暂存。
[0003]现有的中转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人工进行上料,例如在PCB加工设备中,需要人工将PCB板材放置在中转装置上,在放置时容易出现偏移,从而影响后续的板材输送以及板材加工精度,使用效果不佳。
[0004]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以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转装置及输送平台,用于解决现有中转装置在上料时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中转装置,包括:
[0007]承载件;
[0008]导向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导向件一端形成第一燕尾槽,所述导向件另一端形成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形成的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燕尾槽形成的第二夹角;
[0009]其中,所述导向件沿长度方向贯穿有输送槽,所述第一燕尾槽、所述输送槽、所述第二燕尾槽依次贯通,以形成工件的导向通道。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件以及第二导向件;
[0011]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一输送部,且所述第一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以所述输送槽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燕尾槽;
[0012]所述第二导向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导向部和第二输送部,且所述第二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部以所述输送槽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燕尾槽。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件用于沿第一方向将所述工件输送至外部的加工设备,且所述加工设备上的所述工件能够沿第二方向输送至所述第二导向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反向。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转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驱动件、驱动轴和输送带机构,所述输送带机构包括输送带和输送轮,所述输送带与所述输送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轴分别动力连接于所述输送轮和所述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带用于传输所述工件。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带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所述输送
带机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间隔且平行设置。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输送组件用于沿所述第一导向件向所述第二导向件输送所述工件,另一组所述输送组件用于沿所述第二导向件向所述第一导向件输送工件。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转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限位驱动件,所述限位驱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件和所述限位件并用于驱动所述限位件移动伸长或缩短,在所述限位件能够伸长至的移动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或缩短至和第二位置;
[0018]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能够位于所述工件的移动路径上,并用于抵接于所述工件的侧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工件间隔设置不接触。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工件的位置信号。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转装置还包括顶板组件,所述顶板组件包括顶升板和顶升驱动件,所述顶升驱动件分别同时连接于所述顶升板和所述承载件,所述顶升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顶升板升降移动,以驱动所述工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件移动第一导向件或第二导向件的方向移动。
[002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输送平台,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转装置。
[0022]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在本实施例的中转装置中,由于人工放料相比于机器放料的误差更高,所以在所述导向件一端形成第一燕尾槽,所述导向件另一端形成第二燕尾槽,将所述第一燕尾槽形成的第一夹角设置成大于所述第二燕尾槽形成的第二夹角,第一燕尾槽的一端用于人工放料,第二燕尾槽为工作机台回料,这样可以节省制造第二燕尾槽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工放置工件时的对位精度以及便捷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其中:
[0026]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中转装置的立体视图;
[0027]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视图;
[0028]图3是图1中局部B的放大视图;
[0029]图4是图1中局部C的放大视图;
[0030]图5是图1中局部D的放大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限位组件的立体视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中转装置;
[0034]100、承载件;
[0035]200、导向件;210、第一导向件;211、第一导向部;2111、第一燕尾槽; 212、第一输送部;2121、第一输送槽;220、第二导向件;221、第二导向部; 2211、第二燕尾槽;222、第二输送部;2221、第二输送槽;
[0036]300、输送组件;310、输送驱动件;320、驱动轴;330、输送带机构;331、输送带;332、输送轮;
[0037]400、限位组件;410、限位件;420、限位驱动件;430、限位传感器;440、限位连接件;
[0038]500、顶板组件;510、顶升板;520、顶升驱动件;20、工件;21、本体; 22、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转装置10,其包括承载件100和导向件200,导向件200连接于承载件100;导向件200一端形成第一燕尾槽2111,导向件200另一端形成第二燕尾槽2211,第一燕尾槽2111形成的第一夹角大于第二燕尾槽2211形成的第二夹角;其中,导向件200沿长度方向贯穿有输送槽,第一燕尾槽2111、输送槽、第二燕尾槽2211依次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件;导向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导向件一端形成第一燕尾槽,所述导向件另一端形成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形成的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燕尾槽形成的第二夹角;其中,所述导向件沿长度方向贯穿有输送槽,所述第一燕尾槽、所述输送槽、所述第二燕尾槽依次贯通,以形成工件的导向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件以及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一输送部,且所述第一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以所述输送槽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导向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导向部和第二输送部,且所述第二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部以所述输送槽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燕尾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用于沿第一方向将所述工件输送至外部的加工设备,且所述加工设备上的所述工件能够沿第二方向输送至所述第二导向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反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驱动件、驱动轴和输送带机构,所述输送带机构包括输送带和输送轮,所述输送带与所述输送轮啮合,所述驱动轴分别动力连接于所述输送轮和所述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堂韦聪刘显森肖鹏华曹鹏鹏邱贤恒许永洲朱加坤黎勇军杨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