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547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涉及玻璃微珠加工领域,包括并珠装置主体和冷却机构,所述并珠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一侧设有余热利用机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水罐,所述冷却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排送热风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侧设有第二管路,所述并珠装置主体的一侧设有水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冷却机构的一侧设置余热利用机构,对玻璃微珠散发的热量进行再次利用并用于加热热水,从而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在排水的管路上方与排热风的管路连通,通过热风对热水进行保温,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同时也更加环保。同时也更加环保。同时也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微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微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途广泛、性能特殊的一种新型材料。该产品由硼硅酸盐原料经高科技加工而成,粒度为10—250微米,壁厚1

2微米。该产品具有质轻、低导热、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15855776 U公开了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包括并珠装置主体,所述并珠装置主体上设有并珠箱,且并珠箱上端设有通风口,并且并珠箱侧面安装有玻璃微珠燃烧器,所述并珠装置主体下端设有收集箱,且收集箱内侧上端安装有冷却箱罩,并且冷却箱罩内设有冷却腔,所述并珠箱侧面均匀设有空气输送管以及燃气输送管,且并珠箱上端安装有进料斗,所述并珠箱下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并珠箱的锥形结构下端设有锥形导料板,且锥形导料板侧面均匀连接有出料管。该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在并珠箱下端设置了冷却箱罩,冷却箱罩内均匀设置了出料管,可以使玻璃微珠成型后通过出料管排出时进行冷却处理,避免玻璃微珠之间相互粘连,提高玻璃微珠的加工质量;
[0004]上述并珠装置虽然通过设置冷却腔用于对玻璃微珠进行降温,但是玻璃微珠散发的热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够环保,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该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通过在冷却机构的一侧设置余热利用机构,对玻璃微珠散发的热量进行再次利用并用于加热热水,从而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减少了生产成本。
[0006]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包括并珠装置主体和冷却机构,所述并珠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一侧设有余热利用机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水罐,所述冷却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排送热风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侧设有第二管路,所述并珠装置主体的一侧设有水罐,所述第二管路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冷却机构连通并用于排输热水,所述内管的外侧为外管,所述第一管路通过连接管与外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水罐包括外罐、内罐、输送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外管与外罐连通,所述内管与内罐连通,所述内罐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组件。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输风管和导热管,所述水罐的顶部设有排气孔,所述内罐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管,所述外管通过输送管与导热管的下端连通,所述导热管的上端与排气孔连通。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热管呈螺旋状,所述导热管为铜管。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水罐的顶部设有进水
管,所述进水管与内罐连通,所述水罐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内罐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送风机,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加压泵。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水罐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呈环形阵列分布有三组。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管的内侧设有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填充的的材料为保温棉。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冷却机构的一侧设置余热利用机构,对玻璃微珠散发的热量进行再次利用并用于加热热水,从而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在排水的管路上方与排热风的管路连通,通过热风对热水进行保温,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同时也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水罐的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截面图。
[0017]其中:1、并珠装置主体;2、冷却机构;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水罐;6、内管;7、外管;8、连接管;9、外罐;10、内罐;11、输风管;12、导热管;13、排气孔;14、进水管;15、排水管;16、阀门;17、加压泵;18、支架;19、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包括并珠装置主体1和冷却机构2,冷却机构2内部的冷却结构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风冷结构配合水冷结构使用,先通过风冷结构进行初步降温,再通过水冷结构进一步的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所述并珠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冷却机构2,所述冷却机构2的一侧设有余热利用机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和水罐5,所述冷却机构2的一侧设有用于排送热风的第一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3的一侧设有第二管路4,所述并珠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有水罐5,所述第二管路4包括内管6和外管7,所述内管6与冷却机构2连通并用于排输热水,所述内管6的外侧为外管7,所述第一管路3通过连接管8与外管7的内部连通,所述水罐5包括外罐9、内罐10、输送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外管7与外罐9连通,所述内管6与内罐10连通,所述内罐10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组件,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管路3将冷却机构2内部的热风排出,并送入第二管路4中外管7的内部,同时第二管路4的内管6将热水直接送入水罐5的内罐10内,进行储存并待使用,从而达到冷却机构2内余热利用的目的,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了生产成本,而本装置中第二管路4外管7内的热风包覆内管6,从而大大减少了内管6内热水热量的流失,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余热的利用效率。
[0020]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输风管11和导热管12,所述水罐5的顶部设有排气孔13,所述内罐10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管12,所述外管7通过输送管与导热管12的下端连通,所述导热管12
的上端与排气孔13连通,通过输风管11将外管7内的热风送入导热管12内,从而对内罐10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和保温,从而减少内罐10内热水热量的流失,热风经由导热管12后热量流失并通过排气孔13排出。
[0021]所述导热管12呈螺旋状,所述导热管12为铜管,通过将导热管12设置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加导热管12与内罐10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导热效率,同时导热管12采用铜管是因为铜的导热效果较好。
[0022]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进水管14和排水管15,所述水罐5的顶部设有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与内罐10连通,所述水罐5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5,所述排水管15与内罐10连通,所述排水管15上设有阀门16,通过进水管14向内罐10的内部加设冷水,通过排水管15上的阀门16控制内罐10内热水的流放。
[0023]所述第一管路3上设有送风机,所述第一管路3上还设有加压泵17,通过送风机将冷却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包括并珠装置主体(1)和冷却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珠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冷却机构(2),所述冷却机构(2)的一侧设有余热利用机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和水罐(5),所述冷却机构(2)的一侧设有用于排送热风的第一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3)的一侧设有第二管路(4),所述并珠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有水罐(5),所述第二管路(4)包括内管(6)和外管(7),所述内管(6)与冷却机构(2)连通并用于排输热水,所述内管(6)的外侧为外管(7),所述第一管路(3)通过连接管(8)与外管(7)的内部连通,所述水罐(5)包括外罐(9)、内罐(10)、输送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外管(7)与外罐(9)连通,所述内管(6)与内罐(10)连通,所述内罐(10)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微珠粉末并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输风管(11)和导热管(12),所述水罐(5)的顶部设有排气孔(13),所述内罐(10)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管(12),所述外管(7)通过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东上官艳飞谭飞跃张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龙明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