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77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包括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所述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内设有可进行转动的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的输出端设有与驱动轴相花键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用于对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进行密封的防护圈且所述连接轴的花键处设有用于防止防护圈的内壁产生铁丝的防护圈轴径部。该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通过改进连接轴配合轴径部位的结构设计,提高了防护圈压装过程中的自动找正及导入功能,并且光滑的圆角过渡解决了连接轴前端尖角挤压切削防护圈内孔侧壁的弊端,保证了在防护圈压入连接轴的装配过程中无铁丝冒出的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连接轴与汽车(含: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的内花键孔联接部位,普遍都设计有防护圈配合结构,用以保护油封部位不受到沙石、泥水等异物侵入,避免油封的密封唇口因异物侵入出现早期磨损,从而降低油封的密封性能,导致变速器的润滑油脂渗漏。
[0003]由于防护圈的直径比连接轴的直径大很多,为了减少连接轴毛坯的消耗和车削加工时间,连接轴与防护圈普遍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防护圈为后续过盈配合压装上去的,使其装配成一个部件。
[0004]连接轴与防护圈配合轴径部位在护圈压装进入的时候,由于是过盈配合无法自动找正,导致连接轴轴径前端部位的尖角挤压切削防护圈内孔侧壁,所以会产生明显的铁丝冒出现象,故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包括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所述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内设有可进行转动的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的输出端设有与驱动轴相花键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用于对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进行密封的防护圈且所述连接轴的花键处设有用于防止防护圈的内壁产生铁丝的防护圈轴径部。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圈轴径部包括与防护圈相适配的导入角与过渡角,所述导入角与过渡角呈一体化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导入角与过渡角的横截面从左至右逐渐递减。
[0011]优选的,所述导入角是以倾斜度数为25
°‑ꢀ
35
°
设置而成,所述过渡角是以圆直径为0.8MM

1.2MM设置而成。图5中的连接轴配合轴径档前端部位没有设计导入角,现改为新增30
±5°
导入角设计。用以方便防护圈压装时能自动找正并导入。图5中配合轴径档前端部位为尖角设计,现改为新增R1
±
0.2mm光滑圆角过渡设计。用以避免避免尖角挤压切削防护圈内孔侧壁。
[0012]优选的,所述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内设有与连接轴相轴套式连接的连接环且所述连接环通过连接件与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的内壁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对连接环和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相轴承式连接的液压调节杆且所述液压调节杆的输出端上空套有用于对液压调节杆进行弹性回位的回位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防护圈的截面形状呈U型状。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输出端延伸至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的外部且与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相轴承式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上的防护圈与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相接触。
[0017]本案例连接轴最大直接45mm,防护圈外径54.1mm。
[0018]该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通过改进连接轴配合轴径部位的结构设计,提高了防护圈压装过程中的自动找正及导入功能,并且光滑的圆角过渡解决了连接轴前端尖角挤压切削防护圈内孔侧壁的弊端,保证了在防护圈压入连接轴的装配过程中无铁丝冒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防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2中优化方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优化方案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2、驱动轴;3、连接轴;4、防护圈;5、防护圈轴径部;6、导入角;7、过渡角;8、连接环;9、连接件;10、液压调节杆;11、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包括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内设有与连接轴3相轴套式连接的连接环8且连接环8通过连接件9与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的内壁相连,连接件9包括用于对连接环8和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相轴承式连接的液压调节杆10且液压调节杆10的输出端上空套有用于对液压调节杆10进行弹性回位的回位弹簧11,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内设有可进行转动的驱动轴2且驱动轴2的输出端设有与驱动轴2相花键连接的连接轴3,连接轴3的输出端延伸至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的外部且与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相轴承式连接,连接轴3上的防护圈4与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相接触,连接轴3上设有用于对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进行密封的防护圈4且连接轴3的花键处设有用于防止防护圈4的内壁产生铁丝的防护圈轴径部5,防护圈4的截面形状呈U型状,防护圈轴径部5包括与防护圈4相适配的导入角6与过渡角7,导入角6与过渡角7呈一体化连接,导入角6与过渡角7的横截面从左至右逐渐递减,导入角6是以倾斜度数为25
°‑
35
°
设置而成,过渡角7是以圆直径为0.8MM

1.2MM设置而
成。
[0027]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380V商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或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包括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内设有可进行转动的驱动轴(2)且所述驱动轴(2)的输出端设有与驱动轴(2)相花键连接的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上设有用于对动力总成输出末端差速器壳体(1)进行密封的防护圈(4)且所述连接轴(3)的花键处设有用于防止防护圈(4)的内壁产生铁丝的防护圈轴径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圈轴径部(5)包括与防护圈(4)相适配的导入角(6)与过渡角(7),所述导入角(6)与过渡角(7)呈一体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角(6)与过渡角(7)的横截面从左至右逐渐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优化防护圈压装铁丝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角(6)是以倾斜度数为25
°‑
35
°
设置而成,所述过渡角(7)是以圆直径为0.8MM

1.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沈海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腾励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