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延膜稳定装置、流延装置及流延膜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59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C08J,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延膜稳定装置、流延装置及流延膜的制作方法。包括:第一挡风装置,第二挡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流延过程中,由拉伸干燥段方向流向流延段的工艺风,可由迷宫形式第一挡风装置进行拦截,避免对落膜过程的直接影响;且在流延模头流膜后方设置第二挡风装置,来进一步避免流延段向拉伸干燥段来向风对落膜过程的影响,且为了避免风场在模头及模头流延方向挡风之间形成涡流,在第二挡风装置上部布置通风导向孔,使得模头前后的流动风从远离膜面的区域得到流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稳定装置,可极大的消除了模头流膜处前后流动风,且使得膜面的厚度不均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延膜稳定装置、流延装置及流延膜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08J,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延膜稳定装置、流延装置及流延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溶液流延法制作的纤维素薄膜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和表观特性,并且机械性能稳定。其中在溶液流延方式制作纤维素薄膜的过程中,如CN107650313A所示,纤维素溶液由溶解混合设备制得,通过流延模头连续均匀流延至不锈钢材质镜面环带支撑体,进行干燥后从支撑体剥离,并进一步拉伸干燥收卷,最终形成流延膜。
[0003]当将纤维素薄膜用于偏光片用TAC膜等显示用膜时,为了保证显示性能,对于薄膜的整体厚度均匀性具有严格的差值要求,流延工序对于厚度和均匀性的控制至关重要。流延工序为纤维素溶液通过模头缝隙流出,形成流延薄膜,自重落膜至支撑体。其中模头吐出流量与支撑体运行速度通过不同的匹配度,以控制流延薄膜的厚度。在上述过程中,薄膜厚度的运行方向均匀性受到的吐出流量的脉动性影响可通过无脉动添加泵解决。除上述因素外,流延薄膜在自重落膜的过程中还受到周边风场的影响,造成横向膜层掉落的时间差异,从而影响流延薄膜无法均匀与支撑体接触,最终反映出薄膜的均匀性差异,主要表征为横向纹路及不平。另,因模头与支撑体间流延薄膜本体的张力特性,受风场作用力,易在落膜的过程中产生呼吸效应,加剧膜面横向纹路的弊病。
[0004]为此,通常对流延模头周边风场的控制方法主要为调整周边工艺风压,尽量实现无风场或零压风状态,在大工艺生产环境中较难实现;另外一种常规措施为在模头周边设置挡风板装置,因薄膜和支撑体为运转状态,挡风板无法达到完全阻风效果,同时造成挡板内部的风场乱流,加剧了落膜的不稳定性;还有,其他采用模头前负压装置,从而控制落膜周边风场的流动方向,但对于流延薄膜易造成干燥加剧效果,对薄膜工艺环境形成破坏,使得薄膜出现过度翘曲等弊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模头周边风场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风场影响落膜过程的问题。产品的表面均一性和表面平整性较好。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流延膜稳定装置,包括第一挡风装置和第二挡风装置,溶液通过模头流延时,沿流延方向,第一挡风装置位于模头前部,第二挡风装置位于模头后部。所述沿流延方向前部和后部的意思为先经过的为前部,后经过的为后部,也即从流延液从模头出来后,在经过第二挡风装置,故为后部,而因为第一挡风装置在流延液出来前,故为前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风装置由层叠的挡风板组成,第N

1层挡风板,第N层挡风板和第N+1层挡风板下端形成凹槽,使第一挡风装置下端形成高低错落多层结构。为相互层叠的挡风板,也即第N层挡风板两侧分别为第N

1层挡风板和第N+1层挡风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的深度H和凹槽W的宽度比为1

3:1,可列举的有,1:1、1.5:1、2:1、2.5:1、3:1。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风板的层数为3

10层,优选为5

7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风装置距离模头的溶液吐出点最近的距离为10

150mm,也即第一挡风装置中最接近模头的溶液吐出点的位置距离吐出点的距离,可列举的有,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0mm、140mm、150m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风装置和流延方向垂直或呈一定倾角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挡风装置靠近模头的侧表面和流延方向的夹角为45

90
°
,优选60

90
°
。如图3中A点所示,为夹角。
[0011]在流延模头落膜过程中,周边气流风场受多个干燥组件,如图1所示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共同作用,形成不稳定风场,使得溶液从模头吐出至与支撑体接触过程中,出现落点漂移,也即非线性的情况,造成薄膜局部拉伸或堆积,从而形成厚度均匀度差的情形,而产生横纹、纵纹等膜片不平的问题质量产品。本专利技术第一挡风装置采用多层挡风板可有效阻挡由拉伸段向流延段流动的气流对模头落膜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落膜的稳定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风装置上部设有若干个导向孔,所述导向孔选自圆孔、多边形孔、扇形孔中的至少一种,如长条孔、圆孔、方孔、六边形孔等,优选为长条孔。其中导向孔也可叫做通风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风装置为板状结构,和流延方向正交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挡风装置的厚度50

150mm,优选100

150mm。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孔的总面积占第二挡风装置总面积的30

50%,优选为45

50%。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孔最低点和模头最高点的距离为10

500mm,优选为10

50mm,所述导向孔最低点为第二挡风装置位置最低的导向孔的边缘,也即导向孔距离流延装置中支撑体最近边缘处的水平高度,所述模头最高点为模头位置最高的边缘点,也即模头距离流延装置中支撑体最远边缘处的水平高度,所述导向孔最低点和模头最高点的距离也即导向孔最低点和模头最高点水平高度的距离。
[0016]在模头落膜过程中,周边气流风场受多个送风口和回风口组成的干燥组件,如图1所示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共同作用,为不稳定风场。其中,拉伸段至流延段流向气体越过第一挡风装置和模头后,受支撑体作用,在模头流延方向区域形成气体漩涡和湍流。为了避免流延段向拉伸段流动气流对模头落膜点的直接作用,布置第二挡风装置。但单纯的挡风板作为第二挡风装置时,会加剧所述气体漩涡和湍流状态,从而造成落膜落点漂移,既非线性的情况,则造成薄膜局部拉伸或堆积,从而形成厚度均匀度差的情形,而产生横纹、纵纹等膜片不平的问题质量产品。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挡风装置上部布置导向孔,从而使得流延段与拉伸段得相互来风通过导向孔流通,从而避免气流在模头流延方向区域堆积,保证了该区域气体流向得稳定性。
[0017]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流延装置,包括:
[0018]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两侧由转鼓张紧;所述支撑体为环形带状支撑体;
[0019]模头,位于支撑体一侧上方;
[0020]如上所述的流延膜稳定装置,位于支撑体上方。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风装置的横截面下端形状和第一挡风装置投影至支撑体的部分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延膜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挡风装置,所述第一挡风装置由层叠的挡风板组成,第N

1层挡风板,第N层挡风板和第N+1层挡风板下端形成凹槽,使第一挡风装置下端形成高低错落多层结构;第二挡风装置,所述第二挡风装置上部设有若干个导向孔;溶液通过模头流延时,沿流延方向,第一挡风装置位于模头前部,第二挡风装置位于模头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延膜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H和凹槽W的宽度比为1

3:1,挡风板的层数为3

10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延膜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装置距离模头的溶液吐出点最近的距离为10

150mm,所述第一挡风装置靠近模头的侧表面和流延方向的夹角为45

9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延膜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选自圆孔、多边形孔、扇形孔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延膜稳定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路杜彦飞王超朱智勇张晋峰
申请(专利权)人: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