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加饰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751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光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多合一涂料形成在基材上并进行固化步骤,从而形成具有保护效果、色彩效果以及贴合效果的复合层结构。此复合层结构在经过吸塑成型工艺之后可形成物性较佳(例如硬度较高、保护效果较好等)的成型薄膜。因此,本实施例的成型薄膜可适用于进行激光雕刻工艺,进而形成各式各样透光式的加饰成型品。形成各式各样透光式的加饰成型品。形成各式各样透光式的加饰成型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光加饰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光加饰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形成在物体外壳表面上的图案或文字等装饰主要是通过喷涂(spraying)或印刷(printing)工艺来形成,以便呈现出特定的视觉效果,而增添物体外观的变化性。传统的形成方法是在相关产品的外壳完成后,利用喷涂的方式将硬化层涂在外壳表面,这种方法工艺繁琐、良率较差并且会造成有机溶剂气体的污染,因此导致许多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喷涂工艺具有耗费时间、过程复杂、厚度均匀性低等缺点,所以并不适宜应用在大规模生产中。
[0003]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多种使用装饰薄膜的特定装饰工艺被提出,例如模内装饰技术(In

Mold Decoration,IMD)或是膜外装饰技术(Out Mold Decoration,OMD)已然成为形成物体表面图文的另一种选择。
[0004]目前模内装饰技术中常用的高分子基材的材料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聚压克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己烯对苯二甲酸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以及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然而,由PC与ABS所构成的基材的硬度较低,使得基材的表面容易出现损伤,因此大多以涂布保护层的方式来增加基材表面的硬度与耐刮性。另一方面,由PMMA所构成的基材的硬度较高,但在成形时容易龟裂,因而不易进行热压工艺。
[0005]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多种使用装饰薄膜的特定装饰工艺被提出,例如模内装饰技术(In

Mold Decoration,IMD)或是膜外装饰技术(Out Mold Decoration,OMD)而成为形成物体表面图文的另一种选择。
[0006]具体来说,模内装饰技术(IMD)可包括:模内贴标(In Mold Labeling,IML)、模内薄膜(In Mold Film,IMF或INS)以及模内转印(In Mold Roller,IMR),如下表1所示。模内贴标(IML)工艺的特点是表面为一层硬化的透明薄膜,中间是印刷图案层,背面是塑料层。由于油墨夹在硬化的透明薄膜与塑料层之间,可使产品防止表面被刮花,耐磨擦,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退色。模内转印(IMR)工艺是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通过送膜机将膜片与塑模型腔贴合并进行注塑,注塑后将具有图案的油墨层与薄膜分离,并将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具有装饰图案的塑件。因此,模内转印的最终产品的表面是没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膜,膜片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载体。也就是说,模内贴标(IML)与模内转印(IMR)的最大区别就是产品表面是否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薄膜。另外,模内薄膜(IMF),则与模内贴标(IML)雷同。
[0007]表1
[0008][0009]膜外装饰技术(OMD),也称高压转印。将图纹印刷于透明薄膜后,采用高/中/低压加上真空转印直接将转印于塑料外壳,主要特色为具有触感的产品并应用于3C、家电及汽车中。
[0010]但不论IMD或OMD胶膜,如要制作透光装饰产品则会以印刷堆叠的方式来制作,而客户端经由吸塑、裁切及注塑工艺后将导致对位不易、材料损耗过大导致成本上升等缺点,再者后段激光雕刻工艺不易也导致无法制造透光式样等产品。
[0011]下表2示出各种现有装饰技术的特点与缺点。
[0012]表2
[0013]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涂料,其中所述涂料至少包括:保护材料、油墨材料以及贴合材料均匀混合在一起;利用涂布法或是印刷法将所述涂料形成在基材上;进行第一固化步骤,以形成复合层结构,其中所述复合层结构至少包括配置在所述基材上的光学硬化层;进行吸塑成型工艺,以形成成型薄膜;进行第二固化步骤,以
增加成型薄膜的硬度;以及进行激光雕刻工艺。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保护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或其组合,油墨材料包括聚氨酯,且贴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或其组合。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涂料还包括:耐热材料、溶剂以及硬化剂。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进行上述的吸塑成型工艺之后,还包括:对所述成型薄膜进行模内装饰技术或模外装饰技术,使得所述成型薄膜贴附于工件的外表面上,以形成加饰成型品。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进行上述的激光雕刻工艺之后,还包括:对所述成型薄膜进行模内装饰技术或模外装饰技术,使得所述成型薄膜贴附于工件的内表面上,以形成加饰成型品。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基材;利用涂布法或是印刷法将第二涂料形成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利用涂布法或是印刷法将第一涂料形成在所述第二涂料上;进行第一固化步骤,以形成复合层结构,其中所述复合层结构至少包括:所述基材;第一装饰层,配置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以及第二装饰层,配置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装饰之间;进行吸塑成型工艺,以形成成型薄膜;以及进行激光雕刻工艺。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涂料与第二涂料各自包括:保护材料、油墨材料以及贴合材料均匀混合在一起。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保护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或其组合,油墨材料包括聚氨酯,且贴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或其组合。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激光雕刻工艺之后,还包括:对所述成型薄膜进行模内装饰技术或模外装饰技术,使得所述成型薄膜贴附于工件的内表面上,以形成加饰成型品。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饰成型品,包括:工件以及贴附于工件的外表面上的成型薄膜。成型薄膜包括:基材,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装饰层,配置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第二装饰层,配置在所述第一装饰层上,而装饰层可经由堆叠不同层数而达至不同效果;光学硬化层,配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上,其中所述第一装饰层、所述第二装饰层以及所述光学硬化层各自包括保护材料、油墨材料以及贴合材料;以及凹槽,从所述光学硬化层的顶面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装饰层中。
[0024]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将多合一涂料形成在基材上并进行固化步骤,从而形成具有保护效果、色彩效果以及贴合效果的复合层结构。此复合层结构在经过吸塑成型工艺之后可形成物性较佳(例如硬度较高、保护效果较好等)的成型薄膜。因此,本实施例的成型薄膜可适用于进行激光雕刻工艺,进而形成各式各样透光式的加饰成型品。另外,本专利技术是在吸塑成型工艺的前后进行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涂料,其中所述涂料至少包括:保护材料、油墨材料以及贴合材料均匀混合在一起;利用涂布法或是印刷法将所述涂料形成在基材上;进行第一固化步骤,以形成复合层结构,其中所述复合层结构至少包括配置在所述基材上的光学硬化层;进行吸塑成型工艺,以形成成型薄膜;进行第二固化步骤,以增加所述成型薄膜的硬度;以及进行激光雕刻工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保护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或其组合,所述油墨材料包括聚氨酯,且所述贴合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或其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涂料还包括:耐热材料、溶剂以及硬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在进行所述吸塑成型工艺之后,还包括:对所述成型薄膜进行模内装饰技术或模外装饰技术,使得所述成型薄膜贴附于工件的外表面上,以形成加饰成型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进行所述激光雕刻工艺之后,还包括:对所述成型薄膜进行模内装饰技术或模外装饰技术,使得所述成型薄膜贴附于工件的内表面上,以形成加饰成型品。6.一种加饰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基材;利用涂布法或是印刷法将第二涂料形成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利用涂布法或是印刷法将第一涂料形成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金亚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