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01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动过程中流体交换装置,特别是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解决转动器体积大等问题。包括外套、内轴、后盖和轴承,外套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且外侧均匀对称分布一对安装耳,安装耳中间设有椭圆形安装孔且设有刻度;内轴伸入到外套内通过轴承与外套固定在一起,后盖覆盖外套另外一端耳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轴的进液管通过平滑的出液弧形孔进液,这样流体进入的时候能够与旋转方向相反,进液管的弧形槽和舀液凸台旋转时候朝向进液弧形孔,形成一定舀液动作,加速流体通过弧形槽进入到中空圆管排出转动器进行循环,同时由于外套中空圆管的弧形凹槽和舀液凸台,这样流体更快更高效从外套侧壁的中空圆孔出去进行循环。去进行循环。去进行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转动过程中流体交换装置,特别是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多数货车采用刹车片和刹车鼓配合起来进行制动,钢圈设有散热孔进行散热,现有的会自行加装淋液箱对轮胎刹车鼓进行喷淋降温,这样会导致路面留下大量的水,对于其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每次下坡前水箱加水,喷淋降温的水不可回收直接就排放出去了,增加行车成本。轮毂和刹车鼓密封起来构成一个液仓,可以用水循环来实现对刹车鼓的冷却作用,但是由于货车运动起来以后,轮毂是高速圆周运动,如何解决水仓内的水与水箱水进行交换是关键技术点。
[0003]本申请人早期申请了CN202020630453.3 货车轮毂制动装置循环液冷却的交换装置,包括外套、内套、长液管、短液管、螺纹杆和两个轴承,外套和内套均为中空的圆柱体,外套一端设有密封盖,另一端内侧设有轴承且另外一个轴承位于外套中心位置,中心位置的轴承两侧设有液封圈,密封圈尺寸与轴承相同,边缘的轴承的内侧设有同样的液封圈,密封圈和两个轴承把外套分为内液仓和外液仓,靠近密封圈为外液仓。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体积大,且结构复杂的问题,而且流体在其中都是直进直出,液压会被释放掉一部分,不利于流体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精巧,体积小便于安装使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流体循环效率的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包括外套、内轴、后盖和轴承,外套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且外侧对称分布一对安装耳,安装耳中间设有椭圆形安装孔且设有刻度。
[0006]外套封闭一端的中间设有通孔,通孔向内延伸一端为环状凸台,环形凸台外侧嵌入DC骨架油封,通孔对应外套的外侧均匀分布三个圆柱状螺纹孔,外套侧壁设有中空圆管,中空圆管与外套连接处设有弧形槽,弧形槽顶部设有舀液凸台,外套开口一端设有圆周的轴承凹槽,轴承凹槽靠近外套边缘一侧设有更深的卡环槽。
[0007]内轴从外套的开口一端插入,内轴呈圆柱体,圆柱体一侧设有轴承轴,轴承安装在轴承轴上,外套1的轴承凹槽内侧设有TC油封,轴承卡在轴承轴与外套的轴承凹槽之间,通过卡环嵌入卡环槽内固定住内轴,内轴外端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与内轴内的平滑的进液弧形孔连通,进液弧形孔内侧的出液方向朝向弧形槽,且与中空圆管的弧形槽匹配,出液管与内轴内的S形的出液弧形孔连通,出液弧形孔的另外一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居中安装在轴承轴上,连接管穿过DC骨架油封的延伸到外侧,连接管与后盖连通,内轴设有固定耳,固定耳上设有两个安装孔。
[0008]后盖开口一端贴合外套的圆孔一侧,后盖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后盖侧壁均匀分别三个螺纹圆环,三个螺纹圆环对应外套上的螺纹孔且一一对应,通过螺栓把螺纹圆环拧在对应的螺纹孔上,且后盖侧壁设置中空圆管。
[0009]更优方案,所示固定耳的安装孔靠近外套一侧设有六角螺母凹槽。固定耳与外部支架固定的时候,在凹槽内放置一个螺母,外侧就可以直接用螺丝刀拧紧螺栓。
[0010]更优方案,所示外套侧壁对称设有一对中空圆管,后盖侧壁对称设有一对中空圆管。可以同时满足两组循环流体进行交换。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体积更为精巧,结构更为紧凑,内轴的进液管通过平滑的出液弧形孔进液,流体进入的时候能够与旋转方向相反,进液管的弧形槽和舀液凸台旋转时候朝向进液弧形孔,形成一定舀液动作,加速流体通过弧形槽进入到中空圆管排出转动器进行循环,同时由于外套中空圆管的弧形凹槽和舀液凸台,流体更快更高效从外套侧壁的中空圆孔出去进行循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4]图3为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内轴部分剖开的示意图。
[0016]图5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外套设置两中空圆管的示意图。
[0018]图7为后盖设置两中空圆管的示意图。
[0019]图中:外套1,内轴2,后盖3,螺纹圆环31,轴承4,安装耳5,环状凸台6,DC骨架油封61,中空圆管8,弧形槽81,舀液凸台82,轴承凹槽9,卡环槽91,TC骨架油封92,卡环93,轴承轴10,进液管12,出液管13,连接管14,固定耳15,六角螺母凹槽16,出液弧形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包括外套1、内轴2、后盖3和轴承4,外套1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且外侧对称分布一对安装耳5,安装耳5中间设有椭圆形安装孔且设有刻度。
[0024]如图2所示,外套1封闭一端的中间设有通孔,通孔向内延伸一端为环状凸台6,环形凸台6外侧嵌入DC骨架油封61,通孔对应外套1的外侧均匀分布三个圆柱状螺纹孔,外套1侧壁设有中空圆管8,中空圆管8与外套1连接处设有弧形槽81,弧形槽81顶部设有舀液凸台82,外套1开口一端设有圆周的轴承凹槽9,轴承凹槽9靠近外套1边缘一侧设有更深的卡环
槽91。
[0025]如图4所示(图中仅展示一半的内轴,实际上是完整的),内轴2从外套1的开口一端插入,内轴2呈圆柱体,圆柱体一侧设有轴承轴10,轴承4安装在轴承轴10上,外套1的轴承凹槽9内侧设有TC骨架油封92,轴承4卡在轴承轴10与外套的轴承凹槽9之间,通过卡环93嵌入卡环槽91内固定住内轴2,内轴2外端设有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进液管12与内轴内的平滑的进液弧形孔连通,进液弧形孔内侧的出液方向与流体方向一致,且与中空圆管8的弧形槽匹配,出液管13与内轴2内的S形的出液弧形孔17连通,出液弧形孔17的另外一端设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居中安装在轴承轴10上,连接管14穿过DC骨架油封92延伸到外侧,连接管14与后盖3连通,内轴2设有固定耳15,固定耳15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安装孔靠近外套一侧设有六角螺母凹槽16。固定耳15与外部支架固定的时候,在凹槽内放置一个螺母,外侧就可以直接用螺丝刀拧紧螺栓。
[0026]如图5所示,后盖3开口一端贴合外套1的圆孔一侧,后盖3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后盖3侧壁均匀分别三个螺纹圆环31,三个螺纹圆环31对应外套1上的螺纹孔且一一对应,通过螺栓把螺纹圆环31拧在对应的螺纹孔上,且后盖3侧壁设置中空圆管8。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动过程中流体快速交换的转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内轴、后盖和轴承,外套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且外侧对称分布一对安装耳,安装耳中间设有椭圆形安装孔且设有刻度;外套封闭一端的中间设有通孔,通孔向内延伸一端为环状凸台,环形凸台外侧嵌入DC骨架油封,通孔对应外套的外侧均匀分布三个圆柱状螺纹孔,外套侧壁设有中空圆管,中空圆管与外套连接处设有弧形槽,弧形槽顶部设有舀液凸台,外套开口一端设有圆周的轴承凹槽,轴承凹槽靠近外套边缘一侧设有更深的卡环槽;内轴从外套的开口一端插入,内轴呈圆柱体,圆柱体一侧设有轴承轴,轴承安装在轴承轴上,外套的轴承凹槽内侧设有TC油封,轴承卡在轴承轴与外套的轴承凹槽之间,通过卡环嵌入卡环槽内固定住内轴,内轴外端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与内轴内的平滑的进液弧形孔连通,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宝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云庆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