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52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动力系统;空调系统;全地形车包括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投影面,沿上下方向,空调系统的第一端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空调系统的第二端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前轮组件的轴线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后轮组件的轴线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线,第一投影线和第二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1,第三投影线和第四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2,D1和D2的比值大于等于0.28且小于等于0.5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合理布置空调系统且可以缩短管道组件的布置长度,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合理性。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合理性。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合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乘员舒适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汽车都已配置空调系统,以实现对车内空气进行冷却、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但是在全地形车行业还未配置空调系统。
[0003]此外,空调系统在全地形车上的布置位置是影响空调系统的散热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一种合理的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散热效果。又由于全地形车的行驶道路比较颠簸,管路之间的磨损较大。在现阶段,需要减小管路的布置长度,从而减少管路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合理布置空调系统且可以缩短管道组件的布置长度的全地形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系统,行走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并包括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悬架系统,悬架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前轮组件通过前悬架设置在车架上,后轮组件通过后悬架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全地形车还包括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机,空调主机至少部分连接动力系统;压缩组件,压缩组件连接空调主机;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一端连接压缩组件,散热组件的另一端连接空调主机;全地形车包括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投影面,空调系统的第一端沿上下方向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空调系统的第二端沿上下方向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前轮组件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后轮组件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线,第一投影线和第二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1,第三投影线和第四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2,D1和D2的比值大于等于0.28且小于等于0.52。
[0007]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设置在车架的前侧,第二投影线和第三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3,D3和D2的比值大于等于0.18且小于等于0.35。
[0008]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设置在车架的后侧,第二投影线和第四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4,D4和D2的比值大于等于0.16且小于等于0.31。
[0009]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设置在车架的前侧,散热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的前侧;压缩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且设置在散热组件的后侧;空调主机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且设置在压缩组件的后侧。
[0010]进一步地,动力系统设置在车架的前侧或后侧。
[0011]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设置在车架的后侧,散热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压
缩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且设置在散热组件的前侧;空调主机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且设置在压缩组件的前侧。
[0012]进一步地,动力系统设置在车架的前侧或后侧。
[0013]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一阀门的一端连接散热组件,第一阀门的另一端连接空调主机。
[0014]进一步地,全地形车为混动型车或电动车,空调系统还包括换热组件;散热组件连接空调主机的一端还连接换热组件的一端,压缩组件连接空调主机的一端还连接换热组件的另一端。
[0015]进一步地,换热组件设置在散热组件的后侧且设置在压缩组件的上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可以合理布置空调系统且可以缩短管道组件的布置长度,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合理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全地形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一种连接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二种连接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三种连接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前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后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前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后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混动型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的散热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的散热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技术的车架、空调系统和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技术的车架和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1、动力系统12、悬架系统 13、行走系统14、空调系统15、电力系统(图中未示出)。动力系统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提供动力至全地形车100。悬架系统13包括前悬架131和后悬架132,悬架系统13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连接车架11和行走系统14。行走系统14包括前轮组件141和后轮组件142,前轮组件141通过前悬架131连接车架11,后轮组件142通过后悬架132连接车架11。空调系统1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全地形车100的散热和采暖。其中,动力系统12可以是发动机122和/或电机121,即当动力系统12是发动机122时,全地形车100可以是燃油车;当动
力系统12是发动机122和电机121时,全地形车100可以是混动型车;当动力系统12是电机121时,全地形车100可以是电动车。电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车架11上,用于提供电力至全地形车100。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0034]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空调系统15包括压缩组件151、散热组件152和空调主机154。全地形车100还包括控制组件17。控制组件 17包括用于显示车辆信息和参数的仪表盘或信息屏。可选的,控制组件17包括用于控制全地形车100的空调系统15的空调调节件,用于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空调主机154至少部分连接动力系统12,从而使动力系统12提供能量至空调主机154,实现空调主机154的采暖作用。散热组件152的一端连接压缩组件151的一端,散热组件152的另一端连接空调主机154的一端。空调主机154的另一端连接压缩组件151的另一端。控制组件17连接压缩组件151,控制组件17也连接散热组件152,用于控制压缩组件151和散热组件152。具体的,空调主机154中填充有制冷剂。其中,制冷剂为气体制冷剂,压缩组件151可以是电动压缩机。压缩组件151吸入空调主机154中的制冷剂并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至散热组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并包括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轮组件通过所述前悬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后轮组件通过所述后悬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至少部分连接动力系统;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连接所述空调主机;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空调主机;所述全地形车包括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投影面,所述空调系统的第一端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空调系统的第二端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所述前轮组件的轴线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所述后轮组件的轴线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线,所述第一投影线和所述第二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三投影线和所述第四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1和所述D2的比值大于等于0.28且小于等于0.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侧,所述第二投影线和所述第三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D3,所述D3和所述D2的比值大于等于0.18且小于等于0.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侧,所述第二投影线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而明林朝胡佩魏铭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